战国诸子评述辑证

战国诸子评述辑证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以《庄子·天下》为主要线索,广泛搜集战国时代著作已亡逸的诸子评述数据,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学术史的考证及探索。

内容简介

上编为战国诸子评述数据的辑校,所收包括子思、禽滑厘、宋钘、尹文、彭蒙、田骈、慎到、关尹、陈仲、魏牟、惠施等十一家。

除了抽绎、迻录各家数据外,对于原文的疑难字句及讹误、脱衍等现象,也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作了大量的校理工作。

下编收录八篇与上编所涉诸子有关的考证文章,包括对于《檀弓》所记子思家世、宋钘的年世约数、《文子》依托尹文立说、慎到的学术渊源、《於陵子》的成书时代等问题的辨析。

作者简介

作者林志鹏,1972年生于台北。台湾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武汉大学历史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后,现任复旦大学历史系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先秦学术史、战国出土文献与古文字学。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導論

一、前言

二、漢代學者建構的先秦子學框架及其侷限

三、《莊子·天下》所展示的戰國學術史脉絡

四、《荀子·非十二子》所提供的綫索

上編 評述資料輯校

凡 例

壹 子思卷

1.1 郭店楚墓竹書《魯穆公問子思》

2.1 《孟子·公孫丑下》

2.2 《孟子·離婁下》

2.3 《孟子·萬章下》

2.4 《孟子·萬章下》

2.5 《孟子·萬章下》

2.6 《孟子·告子下》

3.1 《荀子·非十二子》

3.2 《荀子·解蔽》

4.1 《韓非子·難三》

4.2 《韓非子·顯學》

5.1 《尸子》佚文(見《藝文類聚》卷35、《太平御覽》卷387)

6.1 《吕氏春秋·審應》

7.1 《禮記·檀弓上》

7.2 《禮記·檀弓上》

7.3 《禮記·檀弓上》(存疑)

7.4 《禮記·檀弓上》

7.5 《禮記·檀弓上》

7.6 《禮記·檀弓下》

7.7 《禮記·檀弓下》

8.1 《説苑·建本》

8.2 《説苑·立節》

8.3 《説苑·雜言》

9.1 《列女傳·母儀·鄒孟軻母》

10.1 《孔叢子·記問》

10.2 《孔叢子·記問》

10.3 《孔叢子·記問》

10.4 《孔叢子·記問》

10.5 《孔叢子·雜訓》

10.6 《孔叢子·雜訓》

10.7 《孔叢子·雜訓》

10.8 《孔叢子·雜訓》

10.9 《孔叢子·雜訓》

10.10 《孔叢子·雜訓》

10.11 《孔叢子·雜訓》

10.12 《孔叢子·雜訓》

10.13 《孔叢子·雜訓》

10.14 《孔叢子·雜訓》

10.15 《孔叢子·居衛》

10.16 《孔叢子·居衛》

10.17 《孔叢子·居衛》

10.18 《孔叢子·居衛》

10.19 《孔叢子·居衛》

10.20 《孔叢子·居衛》

10.21 《孔叢子·居衛》

10.22 《孔叢子·居衛》

10.23 《孔叢子·居衛》

10.24 《孔叢子·居衛》

10.25 《孔叢子·巡守》

10.26 《孔叢子·公儀》

10.27 《孔叢子·公儀》

10.28 《孔叢子·公儀》

10.29 《孔叢子·公儀》

10.30 《孔叢子·公儀》

10.31 《孔叢子·公儀》

10.32 《孔叢子·公儀》

10.33 《孔叢子·公儀》

10.34 《孔叢子·公儀》

10.35 《孔叢子·抗志》

10.36 《孔叢子·抗志》

10.37 《孔叢子·抗志》

10.38 《孔叢子·抗志》

10.39 《孔叢子·抗志》

10.40 《孔叢子·抗志》

10.41 《孔叢子·抗志》

10.42 《孔叢子·抗志》

10.43 《孔叢子·抗志》

10.44 《孔叢子·抗志》

10.45 《孔叢子·抗志》

10.46 《孔叢子·抗志》

10.47 《孔叢子·抗志》

10.48 《孔叢子·抗志》

10.49 《孔叢子·抗志》

10.50 《孔叢子·抗志》

10.51 《孔叢子·抗志》

10.52 《孔叢子·抗志》

10.53 《孔叢子·抗志》

11.1 《史記·孔子世家》

11.2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12.1 《鹽鐵論·貧富》

12.2 《鹽鐵論·相刺》

13.1 《法言·君子》

14.1 《論衡·非韓》

15.1 《漢書·古今人表》上中仁人

15.2 《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儒家

15.3 《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儒家

16.1 《風俗通義·窮通》

17.1 《中論·修本》

17.2 《中論·貴驗》

18.1 《高士傳·公儀潛》

19.1 《金樓子·立言上》

19.2 《金樓子·立言下》

20.1 《文心雕龍·練字》

貳 禽滑釐卷

1.1 《墨子·所染》

1.2 《墨子·耕柱》

1.3 《墨子·公輸》

1.4 《墨子·備城門》

1.5 《墨子·備高臨》

1.6 《墨子·備梯》

1.7 《墨子·備穴》

1.8 《墨子·備蛾傅》

1.9 《墨子·襍守》

1.10 《墨子》佚文(見《藝文類聚》卷6)

1.11 《墨子》佚文(見《太平御覽》卷390)

2.1 《莊子·天下》

3.1 《吕氏春秋·當染》

3.2 《吕氏春秋·尊師》

4.1 《説苑·反質》

5.1 《列子·湯問》

5.2 《列子·楊朱》

6.1 《史記·儒林列傳》

7.1 《漢書·古今人表》中上

7.2 《漢書·儒林傳》

叄 宋鈃卷

1.1 《孟子·告子下》

2.1 《莊子·逍遥游》

2.2 《莊子·徐无鬼》

2.3 《莊子·天下》

3.1 《荀子·非十二子》

3.2 《荀子·天論》

3.3 《荀子·正論》

3.4 《荀子·解蔽》

3.5 《荀子·正名》

4.1 《韓非子·外儲説左上》

4.2 《韓非子·顯學》

5.1 《尹文子》卷下

6.1 《尸子·廣澤》

7.1 《韓詩外傳》卷四

8.1 《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小説家

肆 尹文卷

1.1 《莊子·天下》(參看宋鈃卷2.3)

2.1 《尹文子》佚文(見《意林》卷2、《藝文類聚》卷20、《太平御覽》卷402)

3.1 《公孫龍子·跡府》

4.1 《韓非子·内儲説上》

5.1 《吕氏春秋·正名》

6.1 《説苑·君道》

7.1 《孔叢子·居衛》(參看孔伋卷10.19)

7.2 《孔叢子·公孫龍》

8.1 《列子·黄帝》

8.2 《列子·周穆王》

9.1 《漢書·古今人表》中上

9.2 《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名家

10.1 《弘明集·正誣論》

11.1 《文心雕龍·諸子》

伍 彭蒙卷

1.1 《莊子·天下》

2.1 《尹文子》卷上

2.2 《尹文子》卷下(參看宋鈃卷5.1)

陸 田駢卷

1.1 《莊子·天下》(參看彭蒙卷1.1)

2.1 《荀子·非十二子》

3.1 《韓非子·外儲説左上》(參看宋鈃卷4.1)

4.1 《愼子》佚文(見《經典釋文·莊子天下》)

5.1 《尹文子》卷上(參看彭蒙卷2.1)

5.2 《尹文子》卷下(參看宋鈃卷5.1)

5.3 《尹文子》卷下

6.1 《尸子·廣澤》(參看宋鈃卷6.1)

7.1 《戰國策·齊策四》

8.1 《吕氏春秋·用衆》

8.2 《吕氏春秋·不二》

8.3 《吕氏春秋·執一》

8.4 《吕氏春秋·士容》

9.1 《韓詩外傳》卷四(參看宋鈃卷7.1)

10.1 《淮南子·道應》

10.2 《淮南子·人間》

11.1 《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11.2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12.1 《鹽鐵論·論儒》

13.1 《七略》佚文(見《文選·任彦昇〈宣德皇后令〉》注)

14.1 《漢書·古今人表》中中

14.2 《漢書·藝文志·諸子略》道家

柒 愼到卷

1.1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愼子曰恭儉》

2.1 《孟子·告子下》

3.1 《莊子·天下》(參看彭蒙卷1.1)

4.1 《荀子·脩身》

4.2 《荀子·非十二子》(參看田駢卷2.1)

4.3 《荀子·儒效》

4.4 《荀子·天論》(參看宋鈃卷3.2)

4.5 《荀子·解蔽》(參看宋鈃卷3.4)

4.6 《荀子·成相》

5.1 《韓非子·外儲説左上》(參看宋鈃卷4.1)

5.2 《韓非子·難勢》

6.1 《吕氏春秋·愼勢》

7.1 《戰國策·楚策二》

8.1 《韓詩外傳》卷四(參看宋鈃卷7.1)

9.1 《淮南子·道應》

10.1 《史記·田敬仲完世家》(參看田駢卷11.1)

10.2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參看田駢卷11.2)

11.1 《鹽鐵論·論儒》(參看田駢卷12.1)

12.1 《論衡·龍虚》

13.1 《漢書·古今人表》中下

13.2 《漢書·藝文志·諸子略》法家

14.1 《風俗通義·姓氏》

捌 關尹卷

1.1 《莊子·達生》

1.2 《莊子·天下》

2.1 《吕氏春秋·審己》

2.2 《吕氏春秋·不二》(參看田駢卷8.2)

3.1 《列子·黄帝》

3.2 《列子·仲尼》

3.3 《列子·力命》

3.4 《列子·楊朱》(參看禽滑釐卷5.2)

3.5 《列子·説符》

3.6 《列子·説符》

4.1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5.1 《漢書·藝文志·諸子略》道家

6.1 《列仙傳》卷上

玖 陳仲卷

1.1 《孟子·滕文公下》

2.1 《荀子·不苟》

2.2 《荀子·非十二子》

3.1 《韓非子·外儲説左上》

4.1 《戰國策·齊策四》

5.1 《説苑·尊賢》

6.1 《新序·雜事三》

7.1 《列女傳·賢明·楚於陵妻》

8.1 《淮南子·氾論》

9.1 《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

10.1 《論衡·刺孟》

10.2 《論衡·商蟲》

11.1 《漢書·古今人表》中下

11.2 《漢書·賈鄒枚路傳》

12.1 《風俗通義·姓氏》

13.1 《中論·貴言》

14.1 《高士傳·陳仲子》

15.1 《水經注·濟水》

拾 魏牟卷

1.1 《莊子·秋水》

1.2 《莊子·讓王》

2.1 《荀子·非十二子》

2.2 《荀子·性惡》

3.1 《韓非子·外儲説左上》(參看宋鈃卷4.1)

4.1 《吕氏春秋·審爲》(參看本卷1.2)

5.1 《戰國策·趙策三》

5.2 《戰國策·趙策三》

6.1 《説苑·敬愼》

7.1 《韓詩外傳》卷四(參看宋鈃卷7.1)

8.1 《淮南子·道應》(參看本卷1.2)

9.1 《漢書·古今人表》中下

9.2 《漢書·藝文志·諸子略》道家

10.1 《新論》佚文(見《太平御覽》卷684、《北堂書鈔》卷127)

11.1 《列子·仲尼》

拾壹 惠施卷

1.1 《莊子·逍遥游》

1.2 《莊子·逍遥游》

1.3 《莊子·齊物論》

1.4 《莊子·齊物論》

1.5 《莊子·德充符》

1.6 《莊子·秋水》

1.7 《莊子·秋水》

1.8 《莊子·至樂》

1.9 《莊子·徐无鬼》(參看宋鈃卷2.2)

1.10 《莊子·徐无鬼》

1.11 《莊子·則陽》

1.12 《莊子·外物》

1.13 《莊子·寓言》

1.14 《莊子·天下》

1.15 《莊子》佚文(見《藝文類聚》卷91、《太平御覽》卷918)

1.16 《莊子》佚文(見《太平御覽》卷466)

2.1 《荀子·修身》

2.2 《荀子·不苟》

2.3 《荀子·非十二子》

2.4 《荀子·儒效》(參看愼到卷4.3)

2.5 《荀子·解蔽》(參看宋鈃卷3.4)

2.6 《荀子·成相》(參看愼到卷4.6)

3.1 《韓非子·説林上》

3.2 《韓非子·説林上》

3.3 《韓非子·説林下》

3.4 《韓非子·説林下》

3.5 《韓非子·内儲説上》

3.6 《韓非子·外儲説左上》(參看宋鈃卷4.1)

3.7 《韓非子·外儲説左上》

4.1 《戰國策·楚策三》

4.2 《戰國策·楚策三》

4.3 《戰國策·趙策三》

4.4 《戰國策·魏策一》

4.5 《戰國策·魏策二》

4.6 《戰國策·魏策二》

4.7 《戰國策·魏策二》

4.8 《戰國策·魏策二》

4.9 《戰國策·魏策二》

5.1 《吕氏春秋·聽言》

5.2 《吕氏春秋·諭大》

5.3 《吕氏春秋·淫辭》

5.4 《吕氏春秋·不屈》

5.5 《吕氏春秋·不屈》

5.6 《吕氏春秋·不屈》

5.7 《吕氏春秋·應言》

5.8 《吕氏春秋·開春》(參看本卷4.5)

5.9 《吕氏春秋·愛類》

6.1 《韓詩外傳》卷三(參看本卷2.2)

6.2 《韓詩外傳》卷四(參看宋鈃卷7.1)

7.1 《説苑·善説》

7.2 《説苑·談叢》

7.3 《説苑·雜言》

8.1 《淮南子·齊俗》

8.2 《淮南子·道應》

8.3 《淮南子·脩務》

9.1 《漢書·古今人表》中下

9.2 《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名家

10.1 《風俗通義·十反》

11.1 《江表傳》佚文(見《三國志·吴主傳》裴松之注)

下編 相關文獻考證

壹 《禮記·檀弓》“出母”考

一、説“先君子”

二、“出母”諸家説述評

三、“出母”覆議

四、“孔氏三世出妻”辨

五、結語

貳 宋鈃年世約數考

叄 《文子》依託尹文考

一、《文子》公案述略

二、“文子”假説成立的前提

三、尹文有“文子”之稱

四、尹文爲戰國時期服膺老子道論的思想家

五、《文子》“平王”泛指“德能平治天下”之王

六、從《文子》的思想内涵論該書所託爲尹文

七、説尹文子即後世道教所託之“通玄真人”

八、餘論

肆 銀雀山漢簡《奇正》與《尹文子》、《文子》關係析論

一、前言

二、文本分析:《奇正》與《文子·上禮》、《淮南子·兵略》

三、思想内涵分析:《奇正》與《尹文子》

四、竹書《奇正》著作時代及學派歸屬蠡測

伍 戰國楚竹書《愼子曰恭儉》重編新釋

一、竹書的編連問題

二、《愼子曰恭儉》重編釋文

三、校釋

陸 愼子三論

一、愼到的年世及“三愼子”問題辨析

二、論愼到之思想淵源

三、楚竹書《愼子曰恭儉》“去囿”試論

柒 今本《於陵子》校讀

一、舊題劉向《於陵子敘録》

二、《於陵子》

捌 《於陵子》成書時代平議

附録一《莊子·天下》校讀

附録二 《荀子·非十二子》評諸家一節校讀

附録三《論六家要旨》校讀

參考文獻

一、傳世文獻類

二、出土文獻類

三、今人學術論著(依作者姓名的拼音順序編排)

後記

战国诸子评述辑证是2020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林志鹏。

得书感谢您对《战国诸子评述辑证》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亚研究(第5辑) 电子书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主办的学术集刊,主要刊发与中亚、上海合作组织、阿富汗等问题相关的文章,涉及外交、安全、政治、经济、文化等问题,本册为第5辑。
区域(总第5辑) 电子书
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主办刊物,本册是第5辑。
区域(总第6辑) 电子书
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主办刊物,本册是第6辑。
区域(总第7辑) 电子书
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主办刊物,本册是第7辑。
徽学(第十辑) 电子书
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主办刊物,本册是第十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