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心理学(当代中国心理科学文库)

法律心理学(当代中国心理科学文库)

立即试读
手机扫码阅读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本书介绍了法律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行为模式、证言、辨认、讯问和供述、犯罪人特征描述、司法决策、测谎、法律相关心理的评估、罪犯心理矫正与治疗、受害人的心理创伤和恢复等议题。

内容简介

法律心理学是用心理现象来解释法律问题的一种学问或一门科学,它是心理学与法学的交叉学科。在我国建设现代化法治国家的社会环境下,在强调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发展的国际学术背景下,“法律心理学”成为了当前“最具发展潜力”的研究领域之一。

本书是《当代中国心理科学文库》中的《法律心理学》分册,其内容包括法律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行为模式、证言、辨认、讯问和供述、犯罪人特征描述、司法决策、测谎、法律相关心理的评估、罪犯心理矫正与治疗、受害人的心理创伤和恢复等议题。本书尽可能全面而深入地阐述法律心理各个方面的研究进展,系统介绍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在法律领域的应用,同时也展现了心理学的技术方法如何回答法律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作者简介

作者乐国安,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主要研究领域:社会心理学、法律心理学。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主编序言

自序 法律心理学——心理学家的自说自话

1 绪论——法律与心理学的结合

1.1.1 几个术语的界定

1.1.2 法律心理学的产生

1.1.3 法律心理学的形成

1.1.3.1 法学家的尝试

1.1.3.2 心理学家的努力

1.1.4 早期法律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1.1.4.1 欧陆状况及其法律观点

1.1.4.2 美国的状况及其司法观点

1.1.5 20世纪后的统合——融入法律现实主义

2 行为模式

2.1 行为模式的人性论

2.1.1 精神分析学的人性行为观

2.1.1.1 人格理论

2.1.1.2 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2.1.1.3 本能理论

2.1.2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人性行为观

2.1.2.1 生理需要

2.1.2.2 安全需要

2.1.2.3 爱与归属的需要

2.1.2.4 尊重需要

2.1.2.5 自我实现的需要

2.2 行为模式的外部决定论

2.2.1 个体为什么产生行为

2.2.2 个体行为发生机制

2.2.2.1 以反射活动为基础

2.2.2.2 以强化与惩罚为条件

2.3 行为模式的认知观

2.3.1 社会学习理论

2.3.2 社会格式塔

2.3.3 建构主义

2.3.4 信息加工理论

2.3.4.1 归因理论

2.3.4.2 决策理论

3 证言

3.1 证言形成的心理机制

3.1.1 证言的认识机制

3.1.1.1 知觉

3.1.1.2 识记与保持

3.1.2 证言的表达机制

3.1.2.1 记忆的提取

3.1.2.2 证人的陈述

3.2 证言准确性的影响因素

3.2.1 对成年证人的影响

3.2.2 对儿童证言的影响

3.2.2.1 影响儿童目击者记忆的外部因素(调查因素)

3.2.2.2 影响儿童目击者记忆的内部因素

3.3 儿童证言

3.3.1 儿童证人的资格

3.3.1.1 关于国外证人资格规定的简介

3.3.1.2 对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8条规定的简要分析

3.3.2 儿童证言真实性

3.3.2.1 儿童证人的错证

3.3.2.2 儿童伪证

3.4 认知询问技术(CIT)

(一)重建背景

(二)鼓励证人集中注意

(三)多重提取尝试

(四)多面提取

4 辨认

4.1 面孔认知与对犯罪嫌疑人的辨认

4.1.1 面孔再认模型

4.1.2 面孔记忆的改变

4.1.3 面孔记忆的异族效应

4.2 辨认方法及其应遵循的规则

4.2.1 辨认方法

4.2.1.1 单一辨认(show-up)

4.2.1.2 列队辨认

4.2.1.3 照片辨认

4.2.2 操作规则

4.3 错误辨认与辨认评估

4.3.1 实践中的错误辨认现象

4.3.2 对辨认的评估

5 讯问与供述

5.1 供述的心理学基础

5.1.1 犯罪嫌疑人的人性假设

5.1.2 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与拒绝供述的心理原因——态度

5.2 讯问的策略

5.2.1 讯问策略的心理学原理——态度改变

5.2.2 讯问的具体策略设计

5.2.2.1 侦查人员的角色转变与替代劝说者的帮助

5.2.2.2 讯问的操纵策略

5.3 虚假供述与讯问质量的提高

5.3.1 虚假供述的心理原因

5.3.1.1 自愿型虚假供述

5.3.1.2 强迫—屈从型供述

5.3.1.3 强迫—内化型供述

5.3.2 讯问质量的提高

6 犯罪人特征描述

6.1 犯罪人特征描述的概述

6.1.1 犯罪人特征描述的概念与目标

6.1.2 侦查中犯罪人特征描述的两种取向

6.1.2.1 对犯罪人共同特征的描述

6.1.2.2 根据犯罪现场进行犯罪人特征描述

6.2 犯罪人特征描述的方法与程序

6.2.1 犯罪现场分析法

6.2.2 行为证据分析法

6.3 犯罪人特征描述的评估与提高

6.3.1 犯罪人特征描述的评估

6.3.1.1 对犯罪现场分析法的评估

6.3.1.2 对刑事和行为证据分析法的评估

6.3.2 犯罪人特征描述效果的提高

6.3.2.1 选择犯罪人特征描述的案件与时机

6.3.2.2 合理平衡犯罪人特征描述所存在的缺陷

7 司法决策

7.1 司法决策的理论模型

7.1.1 司法决策的理性模型

7.1.1.1 基于逻辑推理的形式主义

7.1.1.2 基于概率统计的贝叶斯模型

7.1.2 司法决策的直觉模型

7.1.2.1 基于直觉的法律现实主义

7.1.2.2 基于解释的故事建构模型

7.1.3 司法决策的双加工模型

7.2 影响司法决策的因素

7.2.1 经验直觉因素

7.2.1.1 代表性启发

7.2.1.2 可获得性启发

7.2.1.3 锚定效应

7.2.1.4 框架效应

7.2.2 情绪因素

7.2.2.1 愤怒对司法决策的影响

7.2.2.2 厌恶对司法决策的影响

7.2.2.3 同情对司法决策的影响

7.2.3 专业知识和训练以及理性监控

7.2.3.1 专业知识和训练

7.2.3.2 理性的意识监控

7.3 司法决策的神经机制

7.3.1 司法决策和道德判断的神经机制比较

7.3.2 刑事司法决策的认知神经模型

8 测谎

8.1 行为心理测谎技术

8.1.1 什么是谎言

8.1.2 行为观察

8.1.3 言语内容效度分析

8.1.3.1 陈述有效性评价技术(SVA)

8.1.3.2 真实监控

8.1.3.3 科学内容分析(SCAN)

8.2 心理生理测谎技术

8.2.1 心理生理测谎的常用范式

8.2.1.1 相关/不相关范式(Relevant/Irrelevant Technique,RIT)

8.2.1.2 对照问题或控制问题范式(Comparison Question Test或Control Question Test,CQT)

8.2.1.3 犯罪情境范式(Guilty Knowledge Test,GKT)

8.2.2 多导生理记录仪(the polytraph detector)与测谎

8.2.3 ERP技术与测谎

8.2.4 fMRI技术与测谎

8.3 测谎技术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

8.3.1 测谎证据的实际应用

8.3.1.1 Frye案

8.3.1.2 Daubert案

8.3.2 测谎技术的未来发展

8.3.2.1 完善测谎的理论基础

8.3.2.2 提高测谎研究的生态效度

8.3.2.3 降低反测谎策略的影响

8.3.2.4 综合运用多种反测谎测试

9 法律相关心理的评估

9.1 法律能力的评估

9.1.1 刑事责任能力

9.1.1.1 青少年的刑事责任能力

9.1.1.2 精神病患者的刑事责任能力

9.1.2 民事行为能力

9.1.3 其他法定能力

9.1.3.1 诉讼能力

9.1.3.2 服刑能力

9.1.3.3 作证能力

9.2 司法精神病鉴定中常见的精神疾病及其相关法律问题

9.2.1 精神疾病的界定与诊断标准

9.2.2 精神分裂症

9.2.2.1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

9.2.2.2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诊断

9.2.2.3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涉法问题

9.2.3 妄想障碍

9.2.4 心境障碍

9.2.4.1 心境障碍的临床诊断

9.2.4.2 心境障碍的涉法问题

9.2.5 人格障碍

9.2.5.1 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9.2.5.2 人格障碍的涉法问题

9.2.6 精神发育迟滞

9.2.6.1 精神发育迟滞的诊断

9.2.6.2 精神发育迟滞的涉法问题

9.3 人身危险性评估

9.3.1 人身危险性定义

9.3.2 危险性评估的方法和工具

9.3.2.1 精神病态核查量表修订版(Psychopathy Checklist Revised,PCL-R)

9.3.2.2 暴力风险评估指南(Violence Risk Appraisal Guide,VRAG)

9.3.2.3 基于历史、临床和风险管理的暴力风险评估方案(The Historical,Clinical,and Risk Management violence risk assessment,HCR-20)

9.3.2.4 服务水平修订量表—(Level of Service Inventory-Revised,LSI-R)

9.3.2.5 神经心理因素与人身危险性的预测

10 罪犯心理矫正与治疗

10.1 罪犯心理矫正概述

10.1.1 罪犯心理矫正的历史发展

10.1.2 罪犯心理矫正的目标

10.2 监禁的心理后果

10.2.1 监禁引起的一般性心理后果

10.2.2 监禁对青少年罪犯的影响

10.3 罪犯的心理学分类

10.3.1 罪犯分类系统的目的

10.3.2 罪犯分类的原则和方法

10.3.2.1 基于风险或需要原则下的分类方法

10.3.2.2 基于响应原则(the responsivity principle)下的分类方法

10.4 罪犯心理矫正方法

10.4.1 心理动力学治疗

10.4.2 行为治疗

10.4.3 认知治疗

10.4.4 愤怒管理(Anger Treatment)

10.4.5 社会技能训练(Social Skills Training)

11 受害人的心理创伤和恢复

11.1 受害人的心理创伤

11.1.1 典型的犯罪受害者创伤反应

11.1.1.1 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ASD)

11.1.1.2 创伤后应激障碍

11.1.2 特殊犯罪受害者的创伤反应

11.1.2.1 受虐妇女综合征(Battered Woman Syndrome,BWS)

11.1.2.2 强奸创伤综合征

11.1.2.3 受虐儿童创伤反应

11.1.3 影响受害人创伤的风险因素

11.2 受害人的心理恢复

11.2.1 认知行为疗法

11.2.1.1 暴露疗法

11.2.1.2 焦虑管理

11.2.1.3 认知重建

11.2.2 应用于儿童受害者的心理恢复技术

法律心理学(当代中国心理科学文库)是2016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乐国安。

得书感谢您对《法律心理学(当代中国心理科学文库)》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法治国家 电子书

以萃选法治话语为出发点,努力呈现法治研究的优秀作品。既研究基本理论,也指向法治政府、刑事法治、商事法治等具体方面。
法律文化研究(第九辑):香港法律文化专题 电子书

本书为《法律文化研究》第九辑,以香港法律文化为专题。
法律文化研究(第八辑):澳门法律文化专题 电子书

本书为《法律文化研究》第八辑,以澳门法律文化为专题。
法律文化研究(第十三辑):敦煌、吐鲁番汉文法律文献专题 电子书

本书为《法律文化研究》第十三辑,以敦煌、吐鲁番汉文法律文献为专题。
法律文化研究(第十辑):古代法律碑刻专题 电子书

本书为《法律文化研究》第十辑,以古代法律碑刻为专题。
法律文化研究(第十二辑):家户法律传统专题 电子书

本书为《法律文化研究》第十二辑,以家户法律传统为专题。
法律文化研究(第十一辑):非洲法律文化专题 电子书

本书为《法律文化研究》第十一辑,以非洲法律文化为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