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深入探究城乡关系视野下的理想中国。
内容简介
此书是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赵旭东教授与学生展开读书分享与集中讨论而得的一份成果。通过近三年的相互对话、反思与打磨,十个章节最初分别以独立文章的形式呈现出来,部分内容已先后发表,最终集成为本书。本书主要从中国农民、乡村社会与城乡关系三个方面展开,试图打破城乡二元的预判,探索中国城乡关系的理想类型,以此激发一种新的问题意识,促使浸润于现代社会之中的人们能够在冷静地思考中去重新回归到一种城乡一体与城乡互动的理想中国的轨道上来,并一同为此而做出一种共同性价值的文化追求和努力。
作者简介
作者赵旭东,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兼职教授,重庆文理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1965年生人,1998年获得北京大学博士学位,师从费孝通教授。曾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1998―2005年);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2005―2011年),并任该系系主任。2002年到2004年之间,先后在英国伦敦经济学院(LSE)以及荷兰莱顿大学从事访问研究。曾兼任《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执行主编(2007―2011年)。被评为2010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人才”。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理想中国丛书的使命与定位
编委会
作者简介
序言 城乡关系视野下的理想中国
第一章 中国的城市与城乡关系
一、城市的起源
二、中国古代的城与市
三、文野之别
四、乡土意识
五、结论
第二章 中国乡村作为一种文明发展的形态
一、作为中国农业文明的一种表现形式的中国乡村
二、中国农业的起源
三、乡村的封闭性与开放性
四、乡村与市场集镇的关系
五、封闭性和农民社会与文化
六、开放性和游民社会与文化
第三章 家庭、女性与社会——一种文化转型视角下的中国乡村社会观察
一、分家与小家庭模式
二、男性祭祀与宗族社会
三、女性权力在家庭中的作用方式
四、邻里关系
五、财产的占有与消费
六、结论
第四章 乡土社会秩序的巨变——文化转型背景下中国乡村社会生活秩序的再调适
一、乡土社会秩序的历史嬗变
二、礼治秩序与法治秩序
三、乡土社会秩序变迁与调适
四、理解乡土秩序问题
五、结语
第五章 乡土中国与转型社会
一、作为乡土社会的中国
二、国家政权建设与乡土社会变迁
三、农村改革与社会转型
四、一种循环往复的律动
五、结语
第六章 理解中国农民
一、被建构的农民形象
二、风险社会与农民的转化
三、游移于城市与乡村之间
四、乡村:农民价值实现的场域
五、结语
第七章 文化转型与理想中国
一、时代背景下的文化转型
二、文化转型与中国意识
三、理想文化与理想生活
四、礼治秩序与理想中国
第八章 中国乡村文化的再生产——基于一种文化转型观念的再思考
一、乡村文化的人类学定义
二、传统社会底蕴中的乡村文化
三、现代社会变局中的乡村文化
四、乡村文化促生的社会内聚
五、乡村文化创生的经济发展
六、文化自觉与乡村文化的再生产
七、结论
第九章 文化—人—社会生态圈与城乡中国
一、文化—人—社会生态圈的理论建构
二、中国的农民与市民
三、中国城乡关系的社会建构
四、文化视域中的中国城市与乡村
五、总结与讨论
第十章 中国城乡关系的理想类型
一、古代中国文明与城市
二、现代化背景下的中国文明与城乡
三、理想中国与理想城乡
四、小结
后记
城乡中国是2018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赵旭东。
得书感谢您对《城乡中国》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