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实习教育研究的反身性书写(中国社会工作实践/行动研究)

社会工作实习教育研究的反身性书写(中国社会工作实践/行动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通过“倾诉”自己在实习过程中的经历和体会,对社会工作实习教育的理论与实务知识进行了建设性的思考。

内容简介

本书的创新点在于反身性的书写方式,这在社会工作教育领域还较为鲜见。阅读本书,服务对象不再是一串串冰冷的数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不再是被“测量”的对象,而是被“理解”的主体;不再是属于一类,而是被还原为一个个真实的人。

作者简介

作者权福军,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教学与研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 转化的实践教育、行动的研究与反身的书写

前言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意义追寻

一 实习过程中引发的研究思考

二 社会工作理论研究多元化的启示

三 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呼唤

四 社会工作学术生态建构的需要

第二章 理论综述

一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研究

二 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教育研究

三 反身性研究

四 研究总结

第三章 研究方法

一 研究方法的选择

二 研究方法的应用

第四章 田野行走(北京)

一 整装待发,踌躇满志

二 实地探访,出师不利

三 口述历史,渐入佳境

四 服务活动,曲径通幽

五 反身凝视,灯火阑珊

第五章 对社会工作实习教育的思考

一 价值中立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二 实习过程是“进行曲”,也是“爵士乐”

三 实务知识充满着“诗性智慧”

四 实习生要做一个“返乡的游子”

五 服务对象需要“技巧”,更需要“拥抱”

第六章 田野行走(香港)

一 实习伊始,让人欢喜让人忧

二 融入机构,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三 个案服务:在叙事中疗愈

四 社区活动、带领小组:最美丽的遇见

五 探访服务机构:人间处处有真情

第七章 对社会工作实习教育的再度思考

一 人文世界,处处是田野

二 警惕“自我主义”的陷阱

三 社工最容易跌倒的地方

第八章 讨论与总结

一 在田野中成长:再谈社会工作实习教育的重要性

二 在反思中前进:香港社会工作服务对内地的启示

致谢

参考文献

后记:止笔前的思考

社会工作实习教育研究的反身性书写(中国社会工作实践/行动研究)是2018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权福军。

得书感谢您对《社会工作实习教育研究的反身性书写(中国社会工作实践/行动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精神障碍康复:社会工作的本土实践(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文库·社会工作研究系列) 电子书
本书可以直接用来培训我国精神医疗社工工作人才,推进精神病康复服务中的社会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
残障权利研究(第3卷/第1期/2016·夏季号) 电子书
本书以残障权利为主题,就残障人就业、残障人教育、心智障碍、残障与性别、残障与法治等议题进行深入探索。书中作者们深入“田野”,直面真实世界,综合运用社会学、法学、政治学、教育学,乃至医学、公共卫生学等学科的话语和理论,以中国签署和批准的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为圭臬,以“基于权利的发展”这个全新的残障理念与国际人权标准为指引,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学者在人权视角下开展残障研究的成果。
作为社会治理术的社会工作 电子书
本书聚焦于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的契合性,探索社会工作在城市、农村、家庭和民族问题治理中的功能与作用。
“流行社工”路:云南连心本土社会工作实践(社会工作研究文库) 电子书
翔实记录云南连心社区三社联动,有效参与社区建设,走出一条发展型社会工作的新道路的全过程。
社会救助政策与再就业激活体系:基于中国15省份38县市的抽样数据 电子书
本书在把握中国经济新常态特征的基础上,揭示社会救助制度和再就业激活机理,特别是在再就业理念的社会救助政策下,政府责任、社会责任和受助者之间的博弈关系及影响机理,以此为基础探讨社会救助与再就业激活体系互动机制构建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