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伽梵歌论(汉译名著系列)

薄伽梵歌论(汉译名著系列)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是对印度经典著作《薄伽梵歌》的释义评论。

内容简介

本书为印度著名思想家室利·阿罗频多的一部重要著作,书中讨论了以下等方面的内容:神圣行业之原则、智慧意志之瑜伽、神圣出生与神圣行业、行业瑜伽要义、二分自性、变是权能中之上帝。是《薄伽梵歌》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著作。

作者简介

作者室利·阿罗频多,印度 “三圣”(圣雄甘地、圣诗泰戈尔、圣哲阿罗频多)之一,居印度近代以来最著名的精神哲学家之列。民族主义者,自由斗士,诗人,哲学家,瑜伽修行者。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分科本)出版说明

前言

薄伽梵歌论

第一系

一、大综合论

二、教义中心

三、俱庐之地

四、战斗与人生

五、僧佉与瑜伽

六、僧佉、瑜伽与韦檀多

七、智慧意志之瑜伽

八、行业与牺牲

九、牺牲之意义

十、牺牲之主

十一、神圣行业之原则

十二、降世论

十三、神圣出生与神圣行业

十四、神圣工作者

十五、平等性

十六、平等性与知识

十七、自性决定论

十八、超出自性之三德

十九、涅槃与世间行业

二十、行业瑜伽要义

第二系 第一部

一、二分自性

二、敬爱与智识之综合

三、至上神圣者

四、秘密中之秘密

五、神圣真理与大道

六、行业,诚敬与智识

七、《薄伽梵歌》之至言

八、变是权能中之上帝

九、神能论(Vibhūti)

十、世界精神观(上篇)——时间为毁灭者

十一、世界精神观(下篇)——论其双方面

十二、道与敬爱者

第二系 第二部

十三、田与知田者

十四、超出三德

十五、三补鲁洒

十六、精神作用之充实

十七、提婆与阿修罗

十八、三德、信心、工作

十九、三德、心思、工作

二十、本性与自法

二十一、趋向无上秘密

二十二、无上秘密

二十三、《薄伽梵歌》义理核心

二十四、《薄伽梵歌》之使信

附:薄伽梵歌

1988年中译本序言

1957年海外初版序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注释

释辞(音译)

薄伽梵歌论(汉译名著系列)是2011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印度]室利·阿罗频多。

得书感谢您对《薄伽梵歌论(汉译名著系列)》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方以智心性论研究 电子书
本书是关于明代著名哲学家、科学家方以智心性论的研究成果。
辩证法的生存论基础 电子书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贺来力作,阐发了马克思辩证法对于解决当代哲学内在矛盾、推动哲学未来发展方面所具有的重大价值。
西儒卫礼贤易论举要 电子书
卫礼贤的易学思想既是对《易经》精神的引申,也是对以歌德为代表的德国古典文化的继承,同时也融入近代西方,尤其是荣格的心理学理论。他用从无意识、显意识到精神(灵魂)的体悟过程,来解读《易经》神奇指引,揭去了自古以来蒙在《易经》之上神秘的面纱,使得以艰深著称的东方经典首度走进西方大众的心灵,也使得《易经》呈现出与本土不同的风貌。
汉代至北宋《论语》学史考论 电子书
《论语》是儒家的原始经典和古代社会的生活教科书,《论语》学是经学的重要分支。从西汉至北宋,《论语》学的发展经历了汉学、玄儒交融、宋学等不同的阶段,具有与学术史、思想史主潮相应的典型特征。本书重点对西汉至北宋的《论语》学进行了研究,通过考论各个历史时段《论语》的主要注家及其注本,指出从西汉到北宋的《论语》学,经历了从汉学到玄学再到理学的传承与新变,其积极成果是经学史上不可忽视的学术遗产。
公共行政伦理学论纲 电子书
本书首先撷取功利主义、康德主义及儒家美德伦理,提炼其伦理价值与公共行政的契合性,分别作为行政伦理之利益论、义务论和德性论基础,并整合其为公共政策所依凭之“综合伦理”。接着以中西官僚制为典型的公共组织类型,探讨其在结构、文化和价值方面对行政人行为的影响,并分析行政人在其组织伦理困局中的可能出路。最后深入论证行政人的角色和责任,深度挖掘其责任之源,竭力凸显行政人之公民角色定位、民主型人格及道德成熟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