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四行诗史稿

中国十四行诗史稿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深刻揭示了中国十四行诗的发展规律,是对中国现代诗歌发展脉络的重要补充。

内容简介

十四行诗是西方重要的抒情格律诗体,中国从新诗发生期就开始输入,绵延至今,已近百年。本书以十四行体的中国化为基本线索,以诗体移植规律的探索为潜在的理论视阈,明确提出十四行体中国化过程中“早期输入”“规范创格”“探索变体”和“繁荣多元”等四个时期,以翔实的材料、系统的梳理和精要的论析,真实呈现了中国十四行体的发生、发展过程,深刻揭示了中国十四行诗的发展规律。

作者简介

作者许霆,男,1951年9月生,江苏太仓人,中共党员。1975年7月苏州地区师范学校毕业留校工作,1985年7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98年晋升教授。历任常熟高专党委宣传部长、党委副书记、校长。兼任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理事、江苏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等职,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参与编写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下),被列为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项目、“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以及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九五”重点项目。参与编写的《20世纪中外文学交流史》,被列为教育部九五规划“人文社科博士重点项目”。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绪论 十四行体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一 十四行体:世界性抒情诗体

二 十四行体中国化的进程分期

三 十四行体中国化的途径分析

四 十四行体中国化的格律移植

五 十四行体中国化与新诗建设

第一章 早期输入时期

一 新诗发生与十四行体

二 胡适与十四行体

三 《少年中国》与十四行诗

四 最初的汉语十四行诗

五 象征诗人的十四行诗

第二章 规范创格时期(上)

一 韵律运动与十四行体

二 孙大雨与十四行体

三 闻一多与十四行体

四 徐志摩与十四行体

第三章 规范创格时期(中)

一 从节律创格到诗体创建

二 饶孟侃的十四行诗

三 李唯建的长诗《祈祷》

四 朱湘的十四行诗

五 柳无忌的十四行诗

第四章 规范创格时期(下)

一 京派诗人的创体实验

二 梁宗岱的十四行诗

三 罗念生的十四行诗

四 曹葆华的十四行诗

五 响应创体的十四行诗

第五章 探索变体时期(上)

一 在规范基础上寻求突破

二 卞之琳、邹绛的变体探索

三 吴兴华、刘荣恩的变体探索

四 郭沫若及革命诗人的变体探索

五 袁可嘉、杜运燮、杭约赫的变体探索

六 郑敏、陈敬容、王佐良的变体探索

第六章 冯至的变体探索

一 沉思的诗:新的发现

二 例诗解读:心灵对话

三 格式特点:变体探索

四 李广田、废名论《十四行集》

第七章 探索变体时期(下)

一 民族形式与十四行体

二 雁翼的变体十四行诗

三 莎士比亚十四行翻译

四 王力的十四行体专论

五 陈明远的旧体诗今译

六 林子的变体十四行诗

七 “文革”时期的十四行诗创作

八 50年代香港十四行诗

第八章 唐湜的变体探索

一 十四行抒情短诗

二 叙事长诗《海陵王》

三 十四行抒情组诗

第九章 多元发展时期

一 无名时代与十四行体

二 十四行诗的题材拓展

三 十四行诗的组诗创造

四 港台诗人的十四行诗

五 十四行诗的媒体传播

六 十四行诗的理论研究

七 汉乐逸论中国十四行诗

第十章 多元期的创作(上)

一 屠岸的十四行诗

二 吴钧陶的十四行诗

三 钱春绮的十四行诗

四 张秋红的十四行诗

五 罗洛的十四行诗

第十一章 多元期的创作(中)

一 唐祈:西北边塞诗及其他

二 郑敏:《诗人与死》及其他

三 岑琦:《歌者与大地女神》及其他

四 骆寒超:《鹧鸪天》及其他

五 白桦、沈泽宜的十四行诗

六 王端诚、万龙生的十四行诗

七 金波:儿童十四行诗及其他

第十二章 多元期的创作(下)

一 张枣、江弱水的十四行诗

二 邹建军、白马的十四行诗

三 马安信、李彬勇的十四行诗

四 苗强、肖学周的十四行诗

五 陈陟云、马莉的十四行诗

附录一 中国十四行诗选目

附录二 中国十四行诗论选目

后记

中国十四行诗史稿是2017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许霆。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十四行诗史稿》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圣贤启示录 电子书
著名戏剧理论家布莱希特作品,阅读中国儒家道家经典之后的思考。
华尔街的中国人 电子书
本书主要背景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分三卷按时间顺序描述了从2001年至2009年近十年间华尔街的重大事件,包括911恐怖袭击,互联网泡沫破裂后造成的经济萧条,随后形成的房市新泡沫,老牌投资银行为挽救自己公司各自进行的后搏斗,接下来的股市恐慌,美国政府的救市,房价崩溃前后对冲基金的冷血投机等。主人公是一群生于不同年代,拥有不同背景的在美华人知识分子,在金融危机酝酿、形成、爆发、延宕这一特殊历史时
漫画趣解中国纹样 电子书
中国经典纹样图鉴漫画版,中国传统文化漫画科普。
中国古代文论 电子书
本书呈现了从先秦到近代中国各体文学理论及批评的发生发展历史,既注意揭示孳乳传统文学观念的社会历史文化的多重影响,准确阐释历代文论的大本大宗,又兼顾其逻辑发展链条中常被人忽视的变化细节,从而较完整地勾勒出古代文论发展的整体样貌。本着总体史的理念,注意长时段中古人所体现的致思习惯和言说方式之于文论发展特殊性的关系,是本书的一大特点。本书可用为高校和科研机构教学研究之参考。
中国现代汉英双语作家研究 电子书
本书将活跃于1930-1950年代一批分别用英语和汉语两种文字进行文学创作的作家从以往零散的关注整合为一个群体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