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則的烏托邦

規則的烏托邦:官僚制度的真相與權力誘惑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制度殺死創意,官僚戕害民生

官僚制度如何異化成恐怖的榨取工具?

通往地獄的道路往往由善意鋪成

「自由市場的鐵則:任何市場改革、任何政府打算減少文書作業、強化市場力運作的計畫,最後都只會導致法定規則、文書作業與政府官僚的總體增加。」

官僚制度的原意是一種烏托邦想像,相信透過理性的設計,能將人民與市場從政府的專斷中解放,享有自由便利的環境。然而,在公、私部門漸趨模糊、甚至統合為一的現代國家中,官僚制度對於人們的干擾不減反增;不但成為少數榨取多數的工具,也引發嚴重的弊害,2008年的金融海嘯便是其中一例。

大衛·格雷伯由結構暴力、扼殺人類整體創造力與政治價值等三個角度切入,希望填補左派長久以來對於官僚制度的批判空缺,更希望能啟動對話,重新檢視在現今體制中,究竟有哪些因素能把我們帶往真正自由的社會,又有哪些因素會讓人們逃不出被奴役的命運。

本書特色

本書聚焦在一個對所有人來說影響重大,卻又被遺忘的重點:科層制(官僚制度)對於人類整體的壓迫。

2011年時代雜誌評選年度百大風雲人物之一。

美國占領華爾街運動的發起人之一,《美國商業週刊》稱他為華爾街占領運動的重要領袖。他的論述將這場被視為擾人的街頭抗爭,變成全球矚目的抗議運動。格雷伯共同發表的運動口號:「我們是99%。」(We are the 99 percent),撼動了長期由極富人口壟斷社會資源的美國號,被奉為「占領華爾街」運動的領袖。

2011年出版的《債的歷史:從文明的初始到全球負債時代》(中文版由商周出版)一書,榮獲「文化人類學學會」(Society for Cultural Anthropology)二○一二年最佳專書獎。

名人推薦

結合了具有挑戰性的觀察和左派學識;討論的範圍從對漫畫的詼諧分析到那些無法真正實現的、改變世界的技術,揭發了這個時代在政治治理上的陳腔濫調。現代官僚制度所體現的世界觀是理性的,關於這種想法的根源,透過格雷伯敏銳的觀察,可以一路回溯至古代的畢達哥斯拉學派。—約翰‧葛雷(John Gray,英國哲學家,倫敦政經學院教授)

(本書)向我們所有人下了戰帖。難道我們無法規避,只能接受既存的官僚制度嗎?……或者,我們其實可以想像另一種世界?—吉蓮.邰蒂(Gillian Tett,《穀倉效應》作者)

在這本反思科層現象的書中,格雷伯反覆提醒的是,不要讓想像力對既有的宰制屈服,也不要放棄另一種團結形式的實踐,永遠不要忘記,六八學運時,漆在索邦大學牆上的口號:「一切權力回歸想像力!」這無疑正是左派構思政治的精髓:「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蕭育和(台灣大學政治學博士候選人,本書導讀者)

蕭育和(台灣大學政治學博士候選人)專文導讀

葉浩(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萬毓澤(中山大學社會系副教授)推薦

以上按姓氏筆畫排列

國際媒體好評

人類學家格雷伯是當代最瘋狂的思想家之一,在這本書以官僚制度為主題的書中,他主張,我們所認為那些文明的根源:資本主義、技術、規則與法規,不過將我們禁錮在鎖鍊中的工具罷了。—美國 Flavorwire.com

格雷伯希望我們能從官僚制度加諸在我們身上的鎖鍊中掙脫出來,如此,我們才能真的坐下來,公開且具創造力地討論我們共同的未來。—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

格雷伯是個天才型的美國人類學家:他是驚人且具獨創性的思想者......能夠清晰的傳達妙趣橫生和複雜的觀點。—The Telegraph (UK)

發人深省的書。—波士頓環球日報 Boston Globe

尖銳、奇特的感受力以及高度可讀性的論證:關於大政府如何運作或不運作,而這端視你的觀點如何。—Kirkus Reviews

作者简介

David Graeber is a Professor of Anthropology at 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He is the author of DEBT: The First 5,000 Years, and a contributor to Harper’s, The Guardian, and The Baffler. He lives in London.

規則的烏托邦是2016年由商周出版,作者DavidGraeber。

得书感谢您对《規則的烏托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陈云的青少年时代 电子书
本书讲述陈云青少年时代的故事,强调学习方法、处事原则等,旨在启发当今青少年。
论自愿为奴 电子书
"""论自愿为奴""是一篇讨论专制政治的论文。他提出了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即权力对民众的合法性问题。拉波埃西试图分析民众对权威的屈从,解释统治和受奴役的关系。作者引证了很多古代史实,以古代历史来评价他所处时代的政治。该文最初发表于1576年。""论自愿为奴""是近现代政治哲学的一篇重要文章,后来在不同时代,被不同政治色彩的人士广泛引用。就拉波埃西的职业而言,他本是政府机构的一员,他也是权力的忠实仆
何故为敌:族群与宗教冲突论纲 电子书
本书从民族学研究中的身份认同问题出发,以欧洲、非洲的个案作为切入点,建构了一个新的冲突理论。在人们既往的认知中,民族意识和宗教信仰往往被视作引发冲突或者产生政治分化的决定性因素,尽管历史上并无充分证据来支撑这些观点。本书批判性地检视这些成见,并诠释了水、石油、政治资本、区位优势等资源在族群与宗教中扮演的角色。
中国政治思想史(套装共3册):先秦卷+秦汉魏晋南北朝卷+隋唐元明清卷 电子书
代表制与国家治理 电子书
从不同的侧面和维度深入探讨了代表制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