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推荐阅读:《现代传播文丛(第三辑)·传播学研究》精选24篇优秀论文。
内容简介
《现代传播文丛(第三辑)·传播学研究:全球转型与中国想象》集粹了《现代传播》自2009年至2013年发表的24篇传播学论文佳作。这些论文涵盖了传播理论、传播史、传播实务的前沿、经典话题。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编委会
总序
作者简介
数字媒体时代的平台建构与竞争
一、丰裕的竞争就是平台的竞争
二、平台竞争的关键
三、广电与电信竞争现状:复制性竞争
四、两大系统角力的竞争领域与竞争态势
五、政策层面的抉择——融合与博弈
结语
信息低保:构建信息公平社会的基本保障[1]
一、实施信息低保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实施和保障信息低保的要素
三、实施和保障信息低保的主要措施
绿坝事件:信息如何成为权力政治?
一、交锋:“绿坝”事件的五大焦点
二、症结:从公权力的越界到私权利的激烈表达
结语:互联网中公权力与私权利何以平衡
重现乌托邦:中国传播研究的想象力
一、危机与转型的时代
二、回归历史与社会
三、探寻主体与价值
四、重现乌托邦
乡村媒介、媒介乡村和社会发展[1]
一、乡村媒介
二、媒介乡村
三、发展
四、农民对媒介和媒介技术的使用
2009年国内重大事件的传播渠道与效果分析
一、前言
二、研究方法
三、新疆乌鲁木齐“7·5”事件的传播状况
四、国庆60周年庆典的传播状况
五、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状况
六、结论分析
辩证心理学视域下的官员博客[1]
一、依据辩证心理学的观点,官博存在的基础是官员个体与网民个体之间的对话或交流
二、依据辩证心理学观点,须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和相互关系中去考察官博的现状
三、依据辩证心理学观点,官博的生命力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延伸的
2010年中国慢运动传播研究报告
一、慢运动概念及其解读
二、推广新知是媒体与生俱来的责任
三、慢运动目前在我国传播状况分析
四、对慢运动传播的几点建议
结语
电视学理论体系建构路径、方法与模式[1]
一、电视理论体系建构路径
二、电视理论体系建构方法
三、电视理论体系建构模式
四、电视理论体系建构的反思
关于中国传播学问题的本体性反思
一、历史的逻辑
二、问题的困境
瞬间效果:传播效果研究的新课题
一、传播效果研究的困境与认知神经科学的引入
二、瞬间效果:传播效果研究的范式创新
三、瞬间效果研究的框架与进路
跨学科视野中的中国跨文化传播[1]研究:进程与问题[2]
一、20世纪80年代早期:跨文化传播研究在中国兴起
二、作为一个交叉领域的跨文化传播研究:基于中文期刊的量化分析
三、跨文化传播的学科化建议
传播研究本土化路径的迷失
一、中国传播研究本土化与“西方理论,中国经验”二元框架的兴起
二、“西方理论,中国经验”研究路径的形成
三、“西方理论,中国经验”研究路径的迷失
沟通与和谐:汉语全球传播的渠道与策略研究
一、汉语学习渠道分析
二、中国媒介接触情况
三、中国文化认同情况
四、汉语全球传播策略
积极探索中国公共外交新思路[1]
一、公共外交之所以受到广泛重视,是因为它是一种注重效果的新型外交方式,有其明显的特点
二、研究公共外交的规律特点,认清我们面临的形势任务,对我国有效开展公共外交至关重要
三、国际舆论环境依然恶劣,纠偏正名的任务仍很艰巨
四、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中国公共外交新思路
传播研究本土化的两个维度[1]
一、本土化焦虑的产生
二、本土化问题的提出方式
三、本土化的标准问题
四、本土化话语的维度:理论和应用
五、本土化话语的维度:特殊与普遍
六、一种本土化还是多种本土化?
互联网与大众政治的勃兴[1]
一、大众政治在网络舆论中呈现
二、大众政治勃兴的双重逻辑
三、大众政治对权力关系的重构
四、对大众政治走向的辩证思考
美国电视竞争格局及其策略借鉴[1]
一、美国三大电视网传播现状及竞争格局
二、美国有线电视台传播现状及竞争格局
三、地方电视传播现状与竞争格局
四、美国电视传播策略及其对中国电视的借鉴
“爆吧”集体行动中公民参与表达的实现及其规制
一、“69圣战”等几起主要的爆吧事件概述
二、“69圣战”爆吧事件中公民参与表达的原因、高潮和存在问题
三、爆吧集体行动中的公民参与表达及其规制对策
可见与不可见[1]
一、可见的呈现:媒介成为性别议题呈现的主要场域
二、可见的推动:媒介成为为女性赋权的利器
三、不可见的制造:消费文化与传统性别文化结盟
四、不可见的缘由:理论研究与媒介现实错位
资本与国家:因特网的政治经济学
国家动员
作为社会关系的资本,以及积累运动
结语
世界信息与传播新秩序的教训[1]
新秩序的历史教训
媒介研究和辩论中的帝国主义概念
新秩序和批判学派
表达自由制度中的政府、司法和大众传播
一、政府是自由的敌人和朋友
二、独立的司法是自由的守护神
三、大众传媒是自由的享有者和实践者
结语
后记
传播学研究:全球转型与中国想象是2015年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毓强。
得书感谢您对《传播学研究:全球转型与中国想象》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