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是六卷本海洋文化史系列的第二卷。
内容简介
纵观历史,海洋如何促进了人类的跨文化交流、贸易往来和移民迁徙?
本书探讨了在欧洲中世纪的时间范畴(公元800-1450年)内全球范围内的海洋文化史,包括人类关于海洋的知识、航海技术的发展、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有关的社会群体的生活方式、海上旅行、海路贸易和世界联系网络、对海洋相关意象的认识和表现等。
从中可以得出结论:中世纪海洋文化史的内涵非常丰富,在欧洲人发起全球扩张之前,世界各个地区都发展出了不同风格但同样水平高超的海洋文化,各个地区之间的海上联系也比我们想像的更紧密。
作者简介
作者玛格丽特·科恩(Margaret Cohen),斯坦福大学安德鲁·B.哈蒙德(Andrew B.Hammond)法国语言、文学和文明教授,法语、意大利语和比较文学礼任教授。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中文版推荐序
插图目录
主编序
引言 绘制中世纪海洋文化史的海图
描写欧洲及欧洲之外的海洋
印度教及佛教世界的投影和图像
谁的历史?
“最以陆地为主的时期”?
结论
第一章 知识
导言:航海知识
环境导航
航海文献
纬度航行
导航仪器:船用罗盘
结论
第二章 实践
相通的世界:印度洋和北大西洋
连接和商业的历史
资料
鱼类与饮食:印度洋鱼类
北大西洋鱼类
捕鱼技术
贝类:鱼饵、艰难时期的食物及禁忌
贸易和社会组织
结论及未来的方向
第三章 网络
约800年—约1000年:利润、瓷器与信仰
约1000年—约1250年:远洋渔业和以埃及为枢纽激增的网络
约1250年—约1450年:通往大西洋的交叉环线
第四章 冲突
序言
战争(war)—冲突(conflict)—暴力(violence):散乱的框架
“和在其他海洋中不同”?——规范和期望
在中世纪印度洋寻找舰队
英雄石:技术与行动的信息来源
在暴力文化史内诠释英雄石
地中海与印度洋在红海的交流
结论:海洋领主
第五章 岛屿与海岸
导言
海岸和岛屿,边界和微观世界
政治边缘:边界、国家和无国家
经济边缘:丰富的海上资源、互补经济和贸易的十字路口
在边缘相遇:流动人员、投机分子和沿海中介人
沿海文化景观:物质文化和习俗
第六章 旅人
启航:恐惧与盛况
船上日常:从海上风景到相思病
危险的大海:风暴和沉船
到达
《十日谈》:地中海的记录簿
权当结论
第七章 表现
序言
第一部分 海洋绘画,从情感到想象
第二部分 绘制海洋地图:控制海洋空间的表现
第三部分 亚洲表现和东西方交流
结论
第八章 想象的世界
序言
探寻想象的世界
大洋洲的岛屿异世界
东亚的天国
被淹没的泰米尔家园
神奇的伊斯兰式海洋
欧洲西部难以捉摸的岛国
结论
参考文献
撰稿人介绍
索引
“独角兽·历史文化”书目
中世纪海洋文化史(海洋文化史·第2卷)是2024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美] 玛格丽特·科恩。
得书感谢您对《中世纪海洋文化史(海洋文化史·第2卷)》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