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通识

中国艺术通识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一本了解、认识中国艺术的通识性读本。

内容简介

本书将中国艺术看作一个由不同要素、不同的子系统(主要是艺术的基本门类),按一定结构构成的系统,更注重中国艺术的“共时性”,把中国艺术体系分为中国造型艺术、中国演出艺术和中国映像艺术三大类,并对其中的小类一一加以介绍,梳理了中国艺术的一些核心的、基础的、推荐的知识,力图呈现一幅适应艺术本身发展状况,更加符合今日艺术实际的中国艺术之园的“导览图”。

作者简介

编者李心峰,本名李新风。北京大学文学博士。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总序 让文艺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绪论 打开中国艺术之园的地图

第一编 中国造型艺术

一 线的艺术

(一)早期文字与书法的渊源

(二)新体的开创与帖学传统的形成

(三)碑学中兴与书法史的碑学转向

二 水墨世界

(一)久远的源头

(二)生活的现实与想象

(三)传神写照

(四)黄金时代

(五)历史的高峰

(六)个性纷呈

三 造像铸魂

(一)粗犷稚拙

(二)气象威仪

(三)雄浑刚健

(四)圆转纯熟

(五)黄金时代

(六)世俗写实

(七)精雕细琢

(八)革命理想

(九)繁荣多样

四 恢宏从容

(一)遮蔽风雨

(二)四阿重屋

(三)高台美宫

(四)气势宏伟

(五)威仪万千

(六)民风民俗

(七)千姿百态

五 诗心画境

(一)古远清纯的先秦诗心

(二)梦想长生的秦汉大梦

(三)爱我桃源的乱世之园

(四)佛法东渐中的寺庙园林

(五)诗心成画再幻为园

(六)盛唐辉煌中的辋川清流

(七)婉约细致的两宋湖岳

(八)回归天性的“牡丹亭”

六 巧夺天工

(一)中国工艺的发展历程

(二)中国工艺的主要类别及其发展变化

(三)中国工艺,让生活更美好

第二编 中国演出艺术

一 生命律动

(一)舞蹈的本体特质决定了其与人类的关系格外亲昵

(二)中国舞蹈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发展历程

(三)源远流长活力四射

(四)风景独特的“民族民间舞蹈”

(五)具有“复兴”“再造”意义的“当代中国古典舞”

二 八音克谐

(一)多元并存、相互作用的音乐起源说

(二)繁声似锦、风韵犹存的千秋古乐

(三)世纪之变、中西交融的中国新音乐

三 说唱人生

(一)定义:什么为曲艺?

(二)特征:怎样才“曲艺”

(三)种类:“曲艺”都啥样

(四)价值:“曲艺”很独特

四 惊险奇幻

(一)从“技”到“艺”

(二)“杂”中万象

(三)“戏”而生艺

五 虚实相生

(一)独具特色的戏曲艺术

(二)灿烂的戏曲历史

(三)丰富多彩的声腔剧种

六 悲喜舞台

(一)中国话剧的诞生与发展

(二)中国话剧的作家与作品

(三)中国话剧的舞台艺术

第三编 中国映像艺术

一 光影记忆

(一)摄影:从技术到艺术

(二)中国摄影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三)中国摄影艺术的主要类别

二 银幕世界

(一)中国电影诞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1905—1949)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1949—1978)

(三)改革开放至今(1978—2020)

(四)六代导演之贡献

(五)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导演及其代表作

(六)民族电影类型的生成

三 荧屏世相

(一)电视艺术的特征

(二)电视艺术的发展历程

(三)电视艺术的主要类别

中国艺术通识是2024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心峰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艺术通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张力与限界 电子书
“近世中国”系列丛书之一,对1933年-1934年中央苏区革命的研究。
地势与政治:社会文化人类学的视角 电子书
本书提出的政治地势学理论,以及理论背后包含的“人类学本体论”转向已经成为国际人类学界乃至整个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潮流。
帝国缩影.历史人类学小丛书 电子书
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刘永华力作。此个案展示出礼化为俗的过程,为理解中国历史上的礼俗互动问题提供了线索。
以色列阿拉伯人:身份地位与生存状况(1948~2018)(21世纪中国民族问题丛书) 电子书
本书将从政治参与、经济发展、文化教育、身份认同和社会变革等方面展示阿拉伯少数民族在以色列建国近七十年来的生存状况。
寻墓者说 电子书
本书是对苏联文学史的真实记录,也是对苏联政治、历史真相的揭秘,澄清了俄罗斯文学在苏联时期受到政治扭曲后的一些真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