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选择民国时期最主要的五类新闻从业者——职业记者、报业家、文人论政者、国民党新闻人和共产党新闻工作者等进行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稿针对新闻史人物研究中“没有人”、感受不到人的内在心理与精神世界之脉动的缺憾,在之前以“职业认同”为视角对我国近代新闻从业者职业心灵进行研究基础上,对民国建立至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现代新闻从业者职业心理、职业情感与思想理念等的演进进行了进一步研究。
本书呈现出民国时期中国新闻从业者在从事新闻职业过程中的动机、动力、情感、心理、思想、精神、身份、理念及内心可能存在的各种张力与矛盾,考察他们在选择新闻职业过程中将个人职业选择与挽救国家、民族命运的时代要求,将寻求个人出路与探求国家出路的目标等有机结合的过程,还原他们在以报刊为工具,追求国家富强、民族独立、政治民主、人民幸福,感应时代要求,挽救国家和民族危亡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作者简介
作者樊亚平,甘肃庆阳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现为兰州大学“萃英学者”,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负责人,学位授予委员会主席,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新闻传播学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新闻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新闻史学会地方新闻史研究委员会副会长,甘肃省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认证与教材建设委员会主任,“甘肃省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中国编辑》《兰州大学学报》编委,《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等期刊审稿人。三次获甘肃省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曾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依阿华大学(UI)从事交流与研究工作1年,在台湾政治大学交流访问3个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共产党宣传史、新闻从业者心态史、职业化史。目前为止,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CSSCI 期刊论文50篇),出版专著3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各1项。专著《中国新闻从业者职业认同研究(1815-1927)》(人民出版社2011年)被新闻史学泰斗方汉奇称为“一部早期新闻从业者的心灵史”。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
导论
第一章 晨曦初露:记者职业意识的发育与无奈
引言 新闻职业化与职业记者群的产生
第一节 职业记者未长成:黄远生的矛盾、无奈与悲剧
第二节 职业记者初长成:邵飘萍的职业激情与悲歌
综论 初生代记者的职业心态与环境因素分析
第二章 以报为业:报业家的职业期许与追求
引言 报业家群体的产生与职业追求
第一节 史量才:民初报业家的职业理想与报业认知
第二节 成舍我:“我们真不幸做了这个时代的报人”
综论 从营业本位到事业本位:报业家的历史演进
第三章 文人论政者的职业理想与心路
引言 文人论政报刊及其报人群体
第一节 张季鸾:“国士”与报人的风骨
第二节 徐铸成:爱国心与名位利的交响
综论 报国理想与职业理念:论政报人的追求与矛盾
第四章 国民党新闻人的职业追求与无奈
引言 国民党新闻事业与从业者群体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马星野:党派新闻人的新闻理想与悲剧
第二节 萧同兹:党人与新闻事业家的无缝对接
综论 国民党新闻人的精神特质与职业心理差异
第五章 “集体的宣传员”:共产党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追求
引言 共产党新闻工作队伍的发展与成熟
第一节 博古:从党的总负责人到党的新闻事业的开拓者
第二节 范长江:从自由记者到党的“宣传员”
综论 共产党新闻人的职业激情、目标使命与理念
第六章 多元与统一:中国现代新闻从业者职业心态的历史沉思
第一节 “远近高低各不同”:职业追求与心理情状的总体形貌
第二节 “走向一统的历史”:异中之同和职业步履的渐趋一致
余论 职业化与非职业化之辨:另一种视角的审视
参考文献
后记
中国新闻从业者职业心态史(1912-1949)是2021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樊亚平。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新闻从业者职业心态史(1912-1949)》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