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一位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的学术与人生。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罗时进先生数年来所作的随笔和学术短札50余篇。书名中“仰浪”二字取自范仲淹《太湖》诗“有浪仰山高,无风还练静”,作者长居苏州石湖之畔,推窗便可见浩渺的太湖,故而将文集命名为《湖畔仰浪集》,一则体现太湖之宏阔浩瀚,三万六千顷,“无风”之时少,“有浪”乃其常态;二则此理与人生之道一也。
全书所收随笔因时间跨度很大,文心与笔风颇有不同,分为“追忆师友”“却顾来径”“教育观察”“学林晬语”“期刊随感”“艺苑夕拾”等辑,为读者全方位展现了古代文学研究名家罗时进先生的学术人生。
作者简介
作者罗时进,1956年生,苏州大学特聘教授、苏州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常务副主编,兼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唐诗之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大百科全书·唐代文学卷》(第三版)副主编、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理事、江苏省吴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江苏省江南文脉研究工程学术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文献学研究、地域与家族文化研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弁言
前言
第一辑 追忆师友
忆“梦苕庵”寓所授课——纪念钱仲联先生百年诞辰
世纪学者钱仲联先生的最后时刻
傅璇琮:一座永远被仰望的学术丰碑
他心中有中国古典学术的大棋局
永远明亮的学术之光——纪念台湾著名文史研究家罗联添先生
“老派”的芮和师先生
梦回四十年前——悼应启后先生
“窗外枯荣份外事,只争春夏与秋冬”——追思文献学家瞿冠群先生
一路松音伴足音——谈赵昌平先生其人与治学
才学凌云,操介清修——追思王英志先生
为了纯粹的学术——悼陆林先生
第二辑 却顾来径
“教语文”的父亲和“旗杆巷”旧居
“栽竹轩”与我的学术成长
我经历的一九七八年高考
三十年,我和《文学遗产》一起走过
四十三年后“回家”散记
选择·证据·积累——古典文学学习和研究随笔
我书架上的神明:个人阅读史上的五部书
第三辑 教育观察
人文学科是一种天然的存在
真正的学术如何得到辩护?
去除竞争性科研的虚幻光圈
去行政化改革必须“化知为行”
博士教育:用什么来保证质量?
学位制度改革,路向何方?
师生关系为何失范?
作为一面镜子的民国教材
教材增删,应该缓行
第四辑 学林晬语
初七亦是阳会日——释“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苏州”意象增添了唐诗之美
《清明》并非唐人诗
江南文化家族累世婚姻与文学“濡化”
从战斗的到文论的《点将录》
清诗整理研究工作亟待推进
拾甓取椽续红楼
吴文化知识谱系建构之议
第五辑 期刊随感
坚持富有“中国经验”的学术表达理念
学术媒体是学术良知的收藏者
高校学报应有独自定位和存在感
《学桴》:中国大学学报的标志性开端
《文学评论》:小变即成大雅
江海汇流,巨澜致远——与《江海学刊》交往印象记
学术期刊,不妨印些“抽印本”
平易写作,让阅读变得苍白
阅读是一种沉静的力量
第六辑 艺苑夕拾
印象花莲
重提才女周炼霞
平生兴味在砚池
“仁者”本真是“乐山”——谈“苏州人看南京”
一桥横贯,天堑通途——谈“苏州与南通”
“年方五六”是多大岁数?
遥忆东瀛“老学生”
80年代大学生活的真实影像
湖畔仰浪集(凤凰枝文丛)是2022年由江苏凤凰出版社出版,作者罗时进。
得书感谢您对《湖畔仰浪集(凤凰枝文丛)》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