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幻想中反思科学:江晓原科幻评论集

在幻想中反思科学:江晓原科幻评论集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走进科幻与科学,中国科学史系开创者江晓原带你挖掘科幻作品中隐秘的思想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为江晓原教授近年所著的有关科幻作品的评论集,作者在评论中强调了科幻作品的思想性,通过深入挖掘作品对科学的反思,突显出那些优秀科幻作品蕴含的思想价值。

全书共收录43篇文章,内容包括对著名科幻作品的深度分析、作者为中外著名科幻作品写的序言、对一些科幻影视作品和科幻小说的评论,还特意收入了几篇批评性质的评论,包括“想象与科学:地球毁于核辐射的前景”“灵魂与大脑:哪个完善得更快?”“《克拉拉与太阳》:无我机器人的挽歌”“《失控玩家》:谁更需要担心失控”“星际航行:一堂令人沮丧的算术课”等精彩文章。

书中既有对各个科幻主题作品的深度思考,提出科幻作品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其思想性以及对科学的反思这个重要观点,又指出科幻作品与科普作品的界定之一在于“人文关怀”,还分析了中国科幻与西方科幻之间的差异以及科幻小说是如何参与科学活动并对科学活动产生影响。

作者简介

作者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首任院长。江晓原老师长期在北京上海等地的知名媒体开设个人专栏,发表了大量书评、影评、随笔、文化评论等,著作也获得中国好书奖,将学术书做成了畅销书。江老师的科研成果及学术思想在国内外受到高度评价并引起广泛反响,新华社曾三次为他播发全球通稿。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CHAPTER 1 对未来的想象和应对

想象与科学:地球毁于核辐射的前景

灵魂与大脑:哪个完善得更快?——关于《天使与魔鬼》

《地狱》:人口困境的非法解

“咋越学越对科学不放心呢?”——关于科幻小说《十字》

江晓原谈末世预言

星际穿越目前还只是个传说

CHAPTER 2 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

在数字城堡遇见戈尔和斯诺登

《克拉拉和太阳》:无我机器人的挽歌

人类将如何面对自己的创造物?——剧集《你好,安怡》观后

《失控玩家》:谁更需要担心失控?

男女关系视域下的机器人伦理——麦克尤恩《我这样的机器》读后

CHAPTER 3 十五年三堂算术课

星际航行:一堂令人沮丧的算术课

地球2.0?又一堂令人沮丧的算术课

地球流浪之后:第三堂令人沮丧的算术课

CHAPTER 4 中外名作序言

未来的天空有没有阳光?——阿特伍德《羚羊与秧鸡》序

《克莱顿经典·纪念版》总序

我们还能不能有后天?——斯特里伯《明日之后》中文版译序

善可有恶果,恶可有善因——王晋康《与吾同在》序

莱姆小说的思想深度——《莱姆狂想曲》中文版序

CHAPTER 5 科幻杰作深度分析示例

为什么人类还值得拯救?——反人类、反科学的《阿凡达》

宇宙:隐身玩家的游戏桌,还是黑暗森林的修罗场?

从《雪国列车》看科幻中的反乌托邦传统

《银翼杀手2049》六大谜题:电影文本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CHAPTER 6 著名科幻作品评论

剧集《三体》涉及的科学争议

玛丽·雪莱:还能当科幻的祖师奶奶吗?——从开普勒《月亮之梦》谈起

菲利普·迪克:科幻江湖的悲歌

克拉克:一个旧传统的绝响——兼论“科幻文学黄金时代”

我们必须幻想未来——关于科幻小说《基地》

《失落的秘符》:丹·布朗又来反科学了

丹·布朗走在反科学主义的道路上吗?

《血祭》:科幻作家的新尝试

王晋康的新追求:从《逃出母宇宙》到《天父地母》

让我们来谈谈《卫斯理》吧

为什么还要期望中国的《盗梦空间》呢?

《流浪地球》当得起开启中国科幻元年的重任

CHAPTER 7 几部被我低评的作品

《火星救援》能告诉我们什么?

《盗梦空间》:从《黑客帝国》倒退

黑客无心成帝国,云图难免化云烟——从《黑客帝国》到《云图》

CHAPTER 8 我们将从科幻中得到什么

有多少地外文明可以想象——《地外文明探索:从科学走向幻想》序

Nature杂志与科幻的百年渊源——《Nature杂志科幻小说选集》导读

百年科幻:中国与西方接轨,刘慈欣却反潮流

西方科幻影片中的科学技术形象

科学与幻想:一种新科学史的可能性

在幻想中反思科学:江晓原科幻评论集是2023年由重庆出版社出版,作者江晓原。

得书感谢您对《在幻想中反思科学:江晓原科幻评论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鉴江新语 电子书
在《鉴江新语》中,从传承优秀家风家训的角度,以“燕山絮语”专题讲述和诠释作为茂名地方特色文化组成部分扶提崇德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用8篇文章12000多字阐发扶提崇德文化,传承家风家训,厚植好心文化,绽放“好心茂名”魅力,擦亮“好心茂名”文化品牌和城市品牌,如绵绵春雨,滋润着茂名人的心田,激励和鞭策着茂名人凝心聚力、凝魂聚气、砥砺前行,奋力谱写茂名新时代产业强市向海而兴滨海绿城新篇章。本书收录
江湾往事 电子书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叶。座落在江湾市小巷深处的“镜花苑”是凌婆婆家传的后花园,占地六七亩,儿子凌康胜在《江湾晚报》工作,因为家中住房面积小,婆媳关系十分紧张,凌婆婆想在后花园为自己搭建一间偏房,以此缓和家庭矛盾。住在大杂院里的乡镇企业厂长王阿之夫妇和住户陈阿毛一直在打着后花园的算盘,也想趁机在后花园盖自己的房子。陈阿毛给凌婆婆送猪肉,王阿之却大手一挥,答应给一笔钱,还通过凌康胜单位的领导给凌
瀛寰回眸:在历史与现实中 电子书
本书旨在让读者的思绪跟着作者在历史与现实中回眸。
诗路衢江 电子书
这是一本诗集。主要描写的是衢州的山水、人文、地理。诗选多以诗人为主轴,按年代罗列诗篇。少数诗人如杨万里,抛下书本,面对真山真水,灵感自然流露,就有更多草市小村浅滩深潭收入笔底。而本土诗人的足迹就更广泛,他们深入穷乡僻壤,苦心孤诣,让藏于深闺好山佳水因诗而辉映成趣,过往的日子保留存档。
文与学反思录 电子书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世界以及世界文化秩序正在被重新型构。令人警醒的是,中国现代以降传统文史哲即基本处于断裂状态,如何在全球性及现代性全新前提与语境之下予以重新整合,如何重新建构中国和中国人的主体性,并从历史主义传统的人文主义向现代社会科学意义上的人文主义全面开放,是当下人文科学发展的重中之重。本书侧重于“人文重塑”的批评性考察,既关涉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也直指当下文史哲传统的断裂与重新整合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