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以供从事研究目录版本及古籍整理等工作的重要参考。
内容简介
本书为已故复旦大学教授王欣夫(大隆)先生于一九五七至一九六年间在中文系讲授“文献学”这一课程时所用的讲稿。全书对目录、版本、校对三个方面的源流演变以及主要代表人物和重要着作,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作了较为全面的叙述。但由于这是讲课用的一份讲稿,为了适应教学的需要,并考虑到当时同学对这方面知识的实际接受能力,因此对某些问题没有作更进一步的阐述。
作者简介
作者王欣夫,名大隆,字欣夫,号补安,后以字行。祖籍浙江秀水(今嘉兴市),后其祖移居江苏吴县(今苏州市),遂为吴县人。先生诞生于清朝末年,未受科举洗礼,亦未接受新学薰陶,年轻时随吴江著名文学家金松岑学习国学,后又到金的老师吴县曹元弼处学习经学。曹为前清翰林院编修,是专精三礼的经学大师,先生从其受业,故对三礼亦有专门研究。学业有成,应苏州女师聘请,在该校任教。后又应上海圣约翰大学之聘,任国文教授。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凡例
前言
第一章 緒言
第一節 文獻學的涵義
第二節 學習文獻學的目的和要求
第二章 目録
第一節 目録的起源和演變
第二節 目録學的重要
第三節 目録的分類——七略與四部
第四節 目録的體例
第五節 史家目録
第六節 補史目録
第七節 官家目録
第八節 私家目録
第九節 地方著述目録
第十節 專科分類目録
第三章 版本
第一節 版本的起源和發展
第二節 版本的重要
第三節 版本前的文獻材料——甲骨、金石、簡牘
第四節 未有版本前的寫本
第五節 兩宋版本的概述
第六節 遼金元版本的概述
第七節 明代版本的概述
第八節 清代版本的概述
第九節 已有雕版後的鈔本
第十節 鑒别版本的方法
第四章 校讎
第一節 校讎的起源
第二節 校讎學的重要
第三節 校讎必備的條件
第四節 校讎所根據的材料
第五節 漢劉向劉歆父子的校讎學
第六節 漢晉人的校讎學
第七節 南北朝唐人的校讎學
第八節 宋元明人的校讎學
第九節 清代的校讎學
第十節 現代的校讎學
後記
附録
王欣夫與《文獻學講義》
吴縣王大隆先生傳略
王欣夫先生著述目録
復旦百年經典文庫書目
文献学讲义是2015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欣夫。
得书感谢您对《文献学讲义》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