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以色列奖得主沙尔夫斯坦,审视不同时空下的不道德政治实践,叩问棘手而残酷的人性与社会现实。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深入描述和探讨马基雅维利主义的专著。作者首先对马基雅维利主义者进行了介绍,然后从比较文化的视角考察古代中国、古代印度、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并讨论道德的抽象观念与人类现实,最后进行了非乌托邦式的观察。
作者简介
作者本-艾米·沙尔夫斯坦,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哲学系荣休教授,曾执教于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市立大学亨特学院与布鲁克林学院等,研究领域为比较哲学、哲学史,另有著作《哲学家生活与思想的本质》《鸟、兽及其他艺术家:论艺术的普遍性》《语境的困窘》《伯格森哲学的源头》《世界哲学的比较史研究:从奥义书到康德》《神秘体验》,以及《不可言喻:词语在哲学与宗教中的失败》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导读 非道德的专制政治能走多远?
引言
第一部分 描述马基雅维利主义
第一章 马基雅维利主义者介绍
第二章 古代中国的马基雅维利主义:法家
历史背景
对传统意义上的“过去”做出的若干解读
商鞅:法家的早期代表
荀子:法家的儒家导师
韩非:法家的哲学家
法家的典范:李斯
评价与反思
第三章 古代印度的马基雅维利主义政治科学
历史背景
印度人眼中的政府起源
鱼类法则以及君主的愤世嫉俗
正义的王权身份或现实的王权身份——“法”或“利”
考底利耶有关惩罚与怀疑的科学
马基雅维利主义的戏剧和预言
第四章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马基雅维利主义
历史背景
人类社会起源的诸多观点
命运女神(Fortuna)与脾气(Umori)
马基雅维利和他的两部伟大著作
人性本恶
武力与骗术,狮子与狐狸
马基雅维利的马基雅维利式朋友
马基雅维利思想在文学与哲学上的体现
第五章 马基雅维利主义无处不在?
马基雅维利式的关系可能普遍存在
具有攻击性和反对攻击性的酋邦
暴力的无国家社群
反对暴力的无国家社群
其他部落的马基雅维利主义
“骗子”及其他部落中的马基雅维利主义者
一则有关不知感恩的故事与一则有关野心膨胀的故事
行为学上的马基雅维利主义与灵长目动物
第二部分 探讨马基雅维利主义
第六章 道德的抽象观念与人类现实
第七章 非乌托邦式的观察
结论
参考文献
索引
非道德的政治:永不过时的马基雅维利主义是2022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以] 本-艾米·沙尔夫斯坦。
得书感谢您对《非道德的政治:永不过时的马基雅维利主义》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