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奥孔(插图本)

拉奥孔(插图本)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德国文艺理论家莱辛为我们详尽剖析造型艺术与文学之间的异同及相互影响。

内容简介

本书的副标题是“论诗与画的界限”。莱辛结合古希腊雕塑、古希腊悲剧、《荷马史诗》、莎士比亚戏剧等文艺作品,分析了造型艺术和文学的差别与共性及其相互影响。

莱辛认为,一切艺术皆是现实的再现和反映,都是“摹仿自然”的结果,这是艺术的共同规律。

《拉奥孔》批判了文克尔曼的古典主义观点和其他一些从法国移植来的古典主义理论。歌德说:“这部著作把我们从一种可怜的观看的领域里引到思想自由的原野。”对后世影响深远。

作者简介

作者莱辛,(1729—1781),德国剧作家、文艺理论家。代表作有戏剧《爱米丽雅·迦洛蒂》《智者纳旦》《明娜·封·巴尔海姆》,文艺理论著作《汉堡剧评》《拉奥孔》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文前插图

出版说明

文前辅文

文前辅文

前言

第一章 为什么拉奥孔在雕刻里不哀号,而在诗里却哀号?

第二章 美就是古代艺术家的法律;他们在表现痛苦中避免丑

第三章 造形艺术家为什么要避免描绘激情顶点的顷刻?

第四章 为什么诗不受上文所说的局限?

第五章 是否雕刻家们摹仿了诗人?

第六章 是否诗人摹仿了雕刻家?

第七章 是独创性的摹仿还是抄袭?

第八章 诗与画在塑造形象的方式上的分别

第九章 自由创作的雕刻与定为宗教用途的雕刻之间的区别

第十章 标志的运用,在诗人手里和在艺术家手里不同

第十一章 诗与画在构思与表达上的差别

第十二章 画家怎样处理可以眼见的和不可以眼见的人物和动作?

第十三章 诗中的画不能产生画中的画,画中的画也不能产生诗中的画

第十四章 能入画与否不是判定诗的好坏的标准

第十五章 画所处理的是物体(在空间中的)并列(静态)

第十六章 荷马所描绘的是持续的动作,他只用暗示的方式去描绘物体

第十七章 对各部分的描绘不能显出诗的整体

第十八章 两极端:阿喀琉斯的盾和埃涅阿斯的盾

第十九章 把荷马所描写的盾还原(再造)出来

第二十章 只有绘画才能描写物体美

第二十一章 诗人就美的效果来写美

第二十二章 诗与画的交互影响

第二十三章 诗人怎样利用丑

第二十四章 丑作为绘画的题材

第二十五章 可嫌厌的和可恐怖的

第二十六章 拉奥孔雕像群作于何时?

第二十七章 确定拉奥孔雕像群年代的其他证据

第二十八章 鲍格斯宫的格斗士的雕像

第二十九章 温克尔曼的《古代造形艺术史》里的几点错误

附录一 关于《拉奥孔》的莱辛遗稿(摘译)

附录二

附录三

译后记

附记

拉奥孔(插图本)是2022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德] 莱辛。

得书感谢您对《拉奥孔(插图本)》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读读诗,日子会变得漂亮些 电子书
人应该每天读首好诗,听首好歌,看幅好画,如有可能说几句合情合理的话,把日子过得漂亮些。懂艺术,爱文学的人,大多会生活得很美好,因为可以把时间浪费在这些美好的事物上。是的,医学、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撑人的一生。但诗歌,美丽、浪漫,爱情,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啊。每天晨起或睡前读读诗,这样开始或结束一日,至少能让人更加平心静气,更有倚靠吧。读读诗,最好是一日一诗,平凡的日子也会觉得
穷人:列夫·托尔斯泰专集 电子书
本书分为专辑:盈月流光和深邃大地。盈月流光专辑选用了托尔斯泰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体现了大师的童真童趣和对美好品质的赞扬;深邃大地专辑包括《穷人》《瓦罐阿廖沙》两篇有名的短篇佳作和《一个地主的早晨》《霍斯托密尔——一匹马的身世》两篇享誉世界的中篇杰作,通过阅读这些作品,读者可以感受到托尔斯泰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歌颂和那颗博爱的情怀。
中国古代诗学与美学 电子书
本书是中国文艺学理论泰斗童庆炳有关中国古代诗学与美学的文集。
我想学会生活 电子书
我想学会生活。我要用心地生活,深刻地活着。相信“凡事不疾不徐,春风化雨,不经意间将一份细腻与明亮以温柔传递”的蔡颖卿,通过这样12个关键词:珍惜、变动、恩典、付出、牢笼、平衡、创作、复杂、沟通、舍弃、错觉、快乐,来分享生活之美和生命之好。愿读过本书的人:能够把平凡的生活过得不平凡,能够辨识生命中能与不能、胜利与失败、喜乐与痛苦、勇敢与退怯,获得生活的力量,成为快乐自足的女性。愿你能够不再只关心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