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哲学与社会:走向思辨的地学之旅

地学、哲学与社会:走向思辨的地学之旅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本书对地学科学思想、地学史及其渊源、地学科学哲学、地学科学方法论和地学与社会关系等,做了全方位的探讨和思考。

内容简介

在我国,对地学哲学的思辨一般遵循从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及其方法论角度,去探讨分析地学思维及其方法,或是从科学哲学的角度考察地学自然科学。本书融合了上述地学哲学及其研究的主要思路,精选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及科学哲学、科学技术史等专业自1998年以来的地学、哲学与社会等方面研究的重要成果,对地学科学思想、地学史及其渊源、地学科学哲学、地学科学方法论和地学与社会关系等,做了全方位的探讨和思考。

作者简介

作者刘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哲学博士,日本东京大学博士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访问教授。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编委会

序 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第一篇 地学科学思想

均变还是灾变:新的科学思想之争及其解

新灾变论及其影响——地学前沿一瞥

大地构造学发展中的哲学蕴涵

史前生物大灭绝溯因及其在地球科学中的意义

环境地质学的发展及其哲学意义探讨

殷鸿福对新灾变论的贡献及其意义研究

第二篇 地学科学史及其源流

晚清社会变迁与近代地质学在中国的传播特征

近现代中国地质科学知识增长的特征——基于1936~2006年的文献统计

近现代中国地质科学学科兴趣中心的转移——基于1936~2006年的文献统计

中国近代学术建制的典范——中央地质调查所

中国近现代地学家群体的出生时间分布及其教育背景计量分析

中国近现代地质科学共同体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著名地质学家师承关系研究

中国现代地学家群体特征分析

第三篇 地学科学哲学

地学革命的哲学意蕴

地学理论与假说

地球科学表达方式的特殊性研究

地球科学逻辑起点研究

地球科学经验起点研究

人地二元对立结构的解构

第四篇 地学科学方法论

现代地球科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地学研究中的假说方法

观察方法视角下地质学的发展轨迹

“将今论古”方法在地质学中的应用

哲学思维与找矿实践方法论

第五篇 地学科学与社会

文化视角下的地球科学

地球科学的灾害学与社会文化的变迁

生态文明视角下新型地学文化发展思考

生态文明与地学文化产业发展探析

我国地质行业民间奖励研究

地球科学文化与人类生存方式的关系研究

后记

地学、哲学与社会:走向思辨的地学之旅是2018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刘郦。

得书感谢您对《地学、哲学与社会:走向思辨的地学之旅》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绿色技术:自然、技术与社会博弈 电子书
今天,当我们开始反思,开始自责,开始因为环境对我们自身的报复而后悔不已时,我们也意识到我们并不能够放弃技术,放弃现代化,回到天人合一的原始社会,我们需要一种新的手段和方式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技术与自然的关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于是绿色技术应运而生。这是一本关于哲学视野中绿色技术各维度解析的书,是人文视野下关于绿色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的一些解读,希望能唤起更多人关注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与民生:明代灾区社会研究 电子书
本书主要运用环境史理论与方法,深入解析明代“灾区化”“三荒现象”“灾害型社会”等历史问题,明确提出“灾害型社会”作为小农社会“死去活来”间隙的特殊社会状态,是一种极端的社会自然化现象,借以探究明代灾区社会与明代社会变迁的关系,试图全面、细致地勾勒明代环境、民生与灾区社会三者互动的图景。
地势与政治:社会文化人类学的视角 电子书
本书提出的政治地势学理论,以及理论背后包含的“人类学本体论”转向已经成为国际人类学界乃至整个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潮流。
耕海耘波:明清官民走向海洋历程 电子书
本书内容包括明清朝廷海洋政策的演变、海洋政策指导下的实践、地方官员对海洋治理的努力、朝廷海洋政策变动下的民间呼应等章节。
孤独社会 电子书
一本聚焦于日本社会频发的孤独死现象的纪实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