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教程不仅作为基层人员的培训教材,同时对基层专业人员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具有指导意义,可帮助基层专业人员更好地开展子宫颈癌防治工作,以达到提高妇女健康水平的目的。
内容简介
子宫颈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2015年报告新发病例数达9.89万,死亡病例数达3.05万。近20年来,我国子宫颈癌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死亡率下降较为缓慢,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子宫颈癌发病、死亡情况仍然较为严重,存在明显差异。
目前,无论在世界范围还是在中国,子宫颈癌仍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均将提高妇女常见病筛查率和早诊早治率作为重要的指标。由于子宫颈癌的病因和疾病自然史明确,完全可以通过健康教育及HPV疫苗接种、定期筛查及早诊早治进行有效防控。
从2009年起,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及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启动了“农村妇女子宫颈癌检查项目”。虽然对筛查出的子宫颈癌前病变和癌症的患者绝大多数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和处理,但由于经费支持不足,使得适龄妇女子宫颈癌筛查覆盖人数有限;妇女对子宫颈癌防治知识缺乏,主动筛查意识较低;特别是基层专业人员有关子宫颈癌、生殖道感染等妇女常见疾病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规范处理的能力欠缺,亟需开展相关培训以提高基层人员的医疗保健服务能力。
为此,2015年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妇幼健康服务司及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组织我国在妇科肿瘤、宫颈细胞学、病理学及妇女保健领域的知名专家共同编写了《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技术培训教程》。随着HPV疫苗在我国批准上市以及我国子宫颈癌防控相关的指南和专家共识陆续发布,我国子宫颈癌综合防控体系建立日趋完善,子宫颈癌相关内容需要进一步更新,
为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健康司和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再次组织国内专家编写了《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技术培训教程》(第2版),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子宫颈癌一级预防和HPV疫苗内容,并根据我国新发布的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进行了内容更新。
本教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概述、子宫颈癌一级预防、子宫颈癌的筛查方法和阴道镜的应用、组织学确诊的子宫颈癌前病变的规范化处理、子宫颈癌的细胞学筛查、子宫颈/阴道细胞学TBS系统判读要点、子宫颈癌的病理学检查和教学大纲等。对子宫颈癌的三级预防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细胞学和组织学四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此外,对于本教程还编写了详细的教学大纲,便于针对性地对学员进行培训。
作者简介
编者毕蕙,女,主任医师,副教授,1988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学院,此后一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从事临床医、教、研工作,具有临床硕士学位。擅长妇产科良性疾病、妇产科内分泌疾病、宫颈癌前病变,少儿妇科。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课程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概述
第二节 子宫颈癌细胞学筛查概述
第三节 子宫颈癌检查病理学概述
第二章 子宫颈癌一级预防
子宫颈癌综合防控策略
第三章 子宫颈癌筛查及癌前病变处理
第一节 子宫颈的解剖学、组织病理学及其临床意义
第二节 子宫颈癌的筛查方法
第三节 子宫颈癌筛查结果异常者的管理
第四节 阴道镜在子宫颈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作用
第五节 组织学确诊的子宫颈癌前病变的规范化处理
第六节 生殖道感染诊治指南
第四章 子宫颈浸润癌的诊断与处理
第一节 子宫颈浸润癌的诊断
第二节 子宫颈浸润癌的临床分期
第三节 子宫颈浸润癌的处理原则
第五章 子宫颈的细胞学和病理学
第一节 子宫颈细胞学
第二节 子宫颈组织病理学
第二部分 培训计划与教学大纲
第一章 课程概述
一、培训对象
二、课程设置特点
三、各专业组教学大纲概览
第二章 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技术培训计划和教学大纲
一、目的和内容
二、师资要求
三、承担进修培训的医疗保健机构条件
四、培训对象
五、授课计划
六、教学方法及教具
七、考核与评估
第三章 子宫颈细胞学培训计划和教学大纲
一、目的和内容
二、师资要求
三、承担进修培训的医疗机构条件
四、培训对象
五、授课计划
六、教学方法及教具
七、考核与评估
第四章 子宫颈病变病理诊断培训计划和教学大纲
一、目的和内容
二、师资要求
三、承担病理进修培训的医疗保健机构条件
四、培训对象
五、培训时间和人数
六、授课计划
七、教学方法及教具
八、考核与评估
附录
附录一 阴道镜的实践指导
附录二 教案模板
缩略语英中文对照
参考文献
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技术培训教程(第2版)是2019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作者毕蕙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技术培训教程(第2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