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

先生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古者称师曰先生。”但在世人的评判标准里,并非所有的教师,都配称“先生”。

  百年国史已有镜鉴:教育盛,虽战乱纷争仍人才辈出、民力丰沛、国体向上;教育衰,纵四海平定歌舞升平也社会浮躁、未来迷茫、振兴乏力。教育,国之命脉,牵一发而动全身,系百年而导国运,而先生又为百年教育之魂魄,是国之方向性指标。那时的先生们,不擅评职称,更擅长个性教学法;有知识,更有情趣;有性格,更讲人格和品格;教学相长,更倾力爱护学生;不独守三尺讲台,更在广阔的社会舞台上展示大国民风范;学贯中西,更想回中国致用;热心时政,更能为国家担当。

  胡适、马相伯、张伯苓、梅贻琦、竺可桢、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陈寅恪,他们开风气之先,不坠青云之志。他们的人格风骨、思想情怀、学术风范、学问自由,莫不是时代的榜样。在波澜壮阔的民国文化、烽火连天的抗战守拙和大江大海的南渡北归中,他们宛如一座座顽强的灯塔,各自照亮一方山河!

海报:

内容简介

  先生,一个称谓。一种修为。一份崇敬。一种精神。

  一百多年来,国民意志之接力及薪火相传,有赖先生。

  《先生》一书以十集大型纪录片《先生》为基础,结合《新周刊》的“先生”专题文章,以十位先生的个性经历为经,中国社会变革为纬,将其莫不传奇的性格性情、命运经历、学术作为,以及他们的善良、无奈、焦虑和欢喜,在点滴中渐次呈现,充分反映了先生们贴近群伦又卓尔不群的独特全貌,让读者走近他们,走进那个时代,感受他们,了解他们,了解那个时代,了解我们这个民族的风骨,了解我们这个民族的传承。也亦为现今中国教育,立镜一面,呼喊十声。

  先生都学贯中西,不仅有深厚的国学根基,又对西方的民主科学感同身受;他们生于乱世,颠沛流离于战火,却不求苟全性命、不求闻达,为国传承与担当;像庇护小鸡的母鸡般,以弱身御强世;对学生后辈教之导之帮之扶之惜之爱之,毫不吝啬提供经世学问之坐标以及人格营养,示范风骨与风度,为后辈的成长和民族的兴盛赢得时间、空间。他们既清贫又富有,不仅有激情,还有理性;他们不断张扬民主、科学,并点滴努力推动着国家的进步。

章节目录

前 言/一百年来影响了中国的先生们

序 /那些背影,一个民族的正面

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胡 适/容忍就是自由的根源

梅贻琦/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张伯苓/公允公能,日新月异

晏阳初/办平民学校,以造就“新民”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梁漱溟/以乡村建设工作重建中国秩序

竺可桢/办大学不能不有哲学中心思想

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马相伯/“叫了一百年,还没有把中国叫醒”

后记一/邓康延和他的“先生”们

后记二/我看十大先生

后记三/“大先生”固然奉献更大,“小先生”一样光荣伟大

附录一/“先生”考

附录二/ “先生”小事记

先生是2012年由中信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出版,作者《先生》编写组。

得书感谢您对《先生》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此生只为守敦煌 电子书
目前市面上详尽、完整、可信的常书鸿传记。 常书鸿:首任敦煌研究院院长,被誉为“敦煌守护神”。 讲述从张大千到常书鸿再到段文杰、樊锦诗的百年敦煌。 常书鸿曾说:“若有来生,我还是要守护敦煌。” 常书鸿决定了敦煌今天的这般模样。 没有人见到敦煌后能无动于,就像你无法不对常书鸿心怀敬畏。
一个定理的诞生 电子书
数学界诺贝尔奖——菲尔茨奖得主攀登数学高峰的苦乐历程,当代数学天才与众不同的真实人生。
为历史而生:马克·布洛赫传 电子书
本书是关于马克·布洛赫的第一部传记。
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 电子书
回望中国科技发展史上那些坚卓深邃的红色足迹。讲述100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红色情缘。
通往权力之路:叶卡捷琳娜大帝 电子书
普利策奖得主代表作,一部关于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的“极繁”个人史,她成就了俄国霸业,是权力游戏里的真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