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光网络规划与优化技术

多维光网络规划与优化技术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多维光网络规划与优化技术》针对多维光网络规划与优化中的关键问题与典型技术进行研究与分析,是作者及研究团队近年来在相关方向研究成果的系统性总结与介绍。内容包括多维光网络技术概述、路由与资源分配技术、光网络生存性技术、光网络评估技术、网络虚拟化技术与拓扑分析、人工智能与网络规划优化、网络模拟与网络仿真工具等。

  《多维光网络规划与优化技术》主要面对网络规划设计、网络运维等从业人员、相关方向的科研学者等,希望相关研究成果能够为读者进行光网络规划优化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与可行性技术方案。

章节目录

章绪论

1.1光网络发展概述

1.2多维光网络规划优化中的关键问题

1.3多维光网络规划优化中的核心技术

1.4外发展现状

参考文献

第2章多维光网络技术

2.1多维光网络概述

2.2SDH网络技术与特点

2.3OTN网络技术与特点

2.4灵活栅格光网络技术与特点

2.5空分光网络技术与特点

2.6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路由与资源分配技术

3.1路由与资源分配问题概述

3.2优化建模及求解

3.3短路径算法

3.4启发式算法

3.5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光网络生存性技术

4.1网络生存性问题概述

4.2光网络的保护和恢复

4.3多维光网络中的多路径故障保护技术

4.4多故障恢复技术与数据中心光网络

4.5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光网络评估技术

5.1光网络评估概论

5.2光网路评估因素

5.3光网络系统评估方法

5.4未来发展方向

5.5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网络虚拟化与拓扑分析

6.1逻辑拓扑与虚拟化

6.2网络虚拟化技术

6.3拓扑结构与网络性能

6.4功能虚拟化

6.5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人工智能与网络规划优化

7.1人工智能技术概述

7.2人工智能的研究

7.3人工智能的算法分析

7.4人工智能的典型应用

7.5规划优化应用方式探讨

7.6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网络模拟与网络仿真工具

8.1网络模拟与仿真技术概述

8.2WDM超长距离仿真软件

8.3光缆网规划与优化系统软件

8.4OTN网络仿真与规划系统

8.5本章小结

多维光网络规划与优化技术是2019年由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黄善国。

得书感谢您对《多维光网络规划与优化技术》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5G承载关键技术与规划设计 电子书
1.作者实际参与了中国移动5G网络在武汉市的规模测试工作,主要负责5G承载网络的设计。同时负责了中国电信深圳地区的5G承载网络规划工作,有一线的工作经验。 2.本书系统地分析了5G承载的需求,对业界分析5G承载的需求有指导作用,提出的5G承载规划与设计方法对业界的5G承载网络部署有指导作用。
5G无线网络及关键技术 电子书
1. 5G属前沿技术,本书内容领先业界,全面介绍5G相关技术。 2. 本书集合业界领先通信企业在5G方面的全新研究成果,内容深入、丰富。 3. 本书作者长期从事移动通信研究,此前出版过3本移动通信相关图书。
5G核心网规划与应用 电子书
探讨5G全球商用、核心技术及应用场景
5G NR物理层规划与设计 电子书
权 威推荐: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通信领域专家 邬贺铨院士倾情作序。 特色亮点:本书特点是7个章节都有一张彩色的内容概览图,读者可以对5G NR物理层的规划和设计一目了然,对深入了解全书的内容更有把握。 方法:本书提供了一种对3GPP协议的学习方法,读者可以利用本书的方法,不断更新知识。 工具:本书以5G技术和通信协议为基础,是一本从理论分析到规划设计建设实践的工具书。 本书知识点全面 系统:读者可以全面掌握5G NR的物理层信道、物理层过程、物理层参数等。 专业:与5G部署相结合,对5G NR的峰值速率、控制信道容量、频率配置方法、适用场景等分析到位,实操性强。 作者实力:本书作者均在项目一线从事无线网规划、咨询、设计多年,有非常丰富的工程项目经验。 实践指导:本书侧重于理论结合工程实践,从系统参数到原理实现,从通信设备到工程建造都有详细介绍。 知识强化:无论读者是否参与过5G试验网,从事5G技术工作或者学习人员都可强化自己的通信系统知识,掌握基本的5G技术,会使你收获颇丰。
战术通信理论与技术 电子书
作者于全,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战术通信领域的知名专家,长期在科研一线承担通信装备的总体设计与型号研制任务,先后主持完成了我军第 一代战术通信网络、国内第 一部软件无线电台等20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在我军战术通信的发展战略、体制论证、系统仿真、综合集成和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本书凝聚了作者多年从事战术通信研究的成果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