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电影自然意象深度解析,新颖诗意,生动再现影片。
内容简介
本书从自然意象的角度切入,对电影中自然物象的呈现、自然色彩的运用及其内涵进行深入的解析。作者选取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中外影片,分别对“花:爱与美”“大地的果实:食与性”“鱼:对比与和谐之美”“蝴蝶:美、爱、自由”“树:万物有灵”几种自然意象在影片中的呈现方式及意义进行阐释、解意,为读者再现了影片生动的剧情和人物形象,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电影语言解读方式。书稿语言流畅、优美,意象化、诗意化,亦不乏理论深度。
作者简介
李力,广东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1953年6月生,1981年中南T业大学自动化专业研究生毕业,工学硕士,曾先后留学早稻田大学和东京大学,从事机器人视觉和模糊控制理论方面的研究。现兼任广东现代远程教育学会秘书长、《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绪论:意象、自然意象与色彩语言
第一节 意象概念梳理
一、意象
二、意象不同于物象,也不同于形象
三、电影意象不仅仅是影像
第二节 自然意象及其审美
第三节 色彩是沉默的自然语言
第四节 自然意象的电影色彩语言
第一章一花一世界:美与爱
第一节 玫瑰之书:一朵玫瑰就是所有玫瑰
一、玫瑰意象梳理
二、玫瑰的美与性
三、玫瑰的爱与恨
四、玫瑰的悲剧
五、玫瑰的死亡与哲学
第二节 樱花物语:刹那即永恒
一、樱花意象梳理:万物皆无常,群花终必散
二、青春之美:《四月物语》《花与爱丽丝》《蜂蜜与四叶草》
三、死亡之美:《花火》《玩偶》《当樱花盛开》
四、樱花降落的速度:《秒速五厘米》
五、希望与梦想:《恶女花魁》
六、血红叛逆与反抗:《艋舺》《赛德克·巴莱》
第三节 小小《雏菊》:纯洁的爱,无辜的牺牲
一、白之纯洁
二、无辜的象征
三、藏在心中的爱
小结:花朵与色彩,美之爱与死
第二章大地的果实:食与性
第一节 苹果的罪与美
一、《白雪公主》:鲜红的毒药
二、《黑镜子》:培养皿里的绿色新鲜
三、《苹果》(伊朗):苹果的诱惑
四、《亚当的苹果》:善恶之苹果
五、《东京少年》:红苹果与黑白苹果
第二节 葡萄与酒:大地的血液
一、《云中漫步》:恋爱的葡萄
二、《杯酒人生》:关于葡萄酒的人生论文
第三节 黄色菠萝:《重庆森林》《立春》
一、《重庆森林》:水果——爱情——保质期
二、《立春》:菠萝——王彩玲
第四节 绿色成长:《青木瓜之味》
一、运动长镜头营造影像诗意
二、绿色木瓜与青涩女孩的比附
三、绿色与沉默影像气质
第五节 《石榴的颜色》:夏天的心脏
小结:果实象征主义——食与性
第三章 彩色小鱼的影像美学:对比与和谐之美
第一节 鱼的意象梳理及彩色小鱼的影像美学
一、鱼的意象梳理
二、彩色小鱼的影像美学:色彩对比之美、和谐之美
第二节 纯度对比——《斗鱼》:美与暴烈
第三节 色相对比、轻重对比:《三轮车夫》
第四节 冷暖对比——《雏妓》《冰冷热带鱼》
一、《雏妓》:金鱼的轮回
二、《冰冷热带鱼》:鱼与刀
第五节 红绿补色对比:《悬崖上的金鱼姬》
第六节 色彩调和与和谐:《金鱼的记忆》《岁月神偷》《恶女花魁》
一、《金鱼的记忆》:温暖的恋爱金色
二、《岁月神偷》:金黄美丽的怀旧
三、《恶女花魁》:绚烂、浓艳的饱和色彩
小结
第四章 蝴蝶意象的三个文化向度:美、爱、自由
第一节 爱之蝶:《梁祝》《剑蝶》
第二节 《悲梦》:庄周梦蝶,黑白同色
第三节 自由之美:《潜水钟与蝴蝶》
第四节 蝴蝶文身:《燕尾蝶》《蝴蝶之恋》
一、蜕变、成长之蝶:《燕尾蝶》
二、悲情之蝶:《蝴蝶之恋》
第五节 死亡与灵魂之转义:《蝴蝶飞》
第六节 梦想之蓝、生命之绿:《蝴蝶》《蓝蝴蝶》
一、法国《蝴蝶》:一老一少的快乐旅途
二、《蓝蝴蝶》:梦想之蓝、生命之绿
小结:蝴蝶——重生的花朵
第五章 生命之树:万物有灵的自然意象系统
第一节 种植自然之树:《种树的牧羊人》
第二节 纯洁爱情之树:《山楂树之恋》
第三节 跨时空沟通之树:《美梦成真》
第四节 庞大的故乡之树:《台湾往事》
第五节 绿色飞翔之林:《卧虎藏龙》
第六节 永恒哲思之美:《生命之树》
1.古老的大橡树
2.母亲与大树的连接
3.三棵成长的小树苗
第七节 《阿凡达》:万物有灵,循环共生森林体系
一、蓝绿色调、和谐世界
二、树与森林体系
三、万物有灵且美,色彩斑斓共生
小结:生命之树,万物有灵
结语
1.以花果起兴,借景抒情
2.以蝶、鱼“比德”,托物言志
3.树与森林:自然而然、天人合一
参考文献
编者的话
万物有色:电影色彩语言研究是2017年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力。
得书感谢您对《万物有色:电影色彩语言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