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始:社会学的民俗学(1926-1950)

终始:社会学的民俗学(1926-1950)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燕京大学民俗学与社会学运动的发展历程。

内容简介

中国现代民俗学和社会学运动都有着繁杂的演进风景。

在吴文藻、杨堃、赵承信、黄迪、林耀华和黄石等先生的指导、参与下,先后以清河试验区和“社会学实验室”————平郊村(前八家村)为平台,在充分借鉴孙末楠民俗学说(Folkways)的基础上,采用局内观察法和社区功能论,燕京大学师生的民俗学研究经历了从风俗、民俗到礼俗的转型,产生了一批热描人生常态的民俗学志,形成了社会科学化的民俗学————“社会学的民俗学”这一支脉。

作者简介

作者岳永逸,1972年生,四川剑阁人。法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著作有《空间、自我与社会:天桥街头艺人的生成与系谱》(2009),及论文《村落生活中的庙会传说》等若干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 “复数”的民俗学

自序

第01章 Folkways与社会学实验:民俗学演进的燕大风景

民俗与中国民俗学

时空范围

材料与方法

主旨及不足

第02章 Folkways的引入和影响

风俗:十大研究之首

孙末楠的Folkways

礼、非物质文化及民族性

风俗礼制:黄石的民俗观

小结

第03章 风俗、历史与方志

承载民族性的风俗:张亮采与胡朴安

邓实:民史与风俗独立论

梁启超、章太炎之新史学

“风俗”与“民俗”的更替

方志、文献中的风俗及区位

民俗性:费孝通的“乡土”

第04章 礼俗、社区与当下

“礼俗”亮相

村镇社区:清河的试验

社会学实验室:平郊村

实验室的目的、展开及成效

何为礼俗:清河镇的产育研究

向心运动:非汉民族之礼俗

小结

第05章 杨堃的民俗学译述

学术“同工”杨堃及其批评

葛兰言方法论的译介与传承

汪继乃波其人

Le Folklore的译介

何济的《民俗学大意》

第06章 杨堃的民俗学研究

民俗学社会科学化的内发性

杨堃在燕大的教学实践

小结账式的民俗学史

回顾:《我国民俗学运动史略》

中国儿童生活之民俗学研究

小结

第07章 考现:社会学的民俗学之方法论与认识论

局内观察法

功能论

互动的礼俗

整体观

社会均衡论

小结

第08章 房舍中的生命

农舍、村庙与器具

祖宗板子与座次

性、喜与生

妈妈儿经:妇女的地位及禁忌

事死如事生

人生礼俗的现在性

第09章 乡土宗教的生态

“迷信”退隐

有序的神灵

“冷描”的妙峰山

人神王奶奶

“热描”的功效

小结

第10章 民俗学志:裸写与热描

“口耳”之学:体裁、区位与比较

“土著”之学:乡音、方言与地理

民俗志与民俗学志

社会学的民俗学:Folkways与Folklore的合流

在野性与国家性

附录 部分燕京大学毕业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终始:社会学的民俗学(1926-1950)是2023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岳永逸。

得书感谢您对《终始:社会学的民俗学(1926-1950)》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发展社会学通论 电子书
本书回归社会学经典传统,回应中国发展的重大关切,以社会本体论和二律和合论为研究视角,以增长-发展、转型-变迁、传统-现代、分化-整合、冲突-控制、本土化-全球化为发展社会学的基本范畴,以社会需求-社会行动-社会结构为分析框架,研究发展社会学的概念、理论品格,分析社会类型、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需求、社会行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探讨中国凤凰涅槃的路径及中国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后发国家。
社会学刊(第2期) 电子书
《社会学刊》秉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刊登国内外社会学及相关领域最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论文、研究述评、新书书评等。本书是第2期,其中专题研究部分基于上海社会研究,从不同的理论视角,针对社区参与、社会治理、社区老龄化、社区意识、城市地区文化遗产价值评估以及政府购买社区公共服务等问题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译介部分则介绍了目前社会学对城市社区研究的相关理解,或者是提出了一种针对社区问题的网络分析方
社会学刊(第3期) 电子书
本书分为专题研究、译介两个部分,收录《司法大数据视角下的涉性犯罪:类型与演变》《计算社会科学与社会地理计算的空间交互网络分析方法》《计算社会学:创造连接》等文章。
社会学刊(第4期) 电子书
《社会学刊》第4期,本期专题:住房社会学。
社会学视野中的全球化与现代国家 电子书
本书是推进“全球社会学(Global and Transnational Sociology)”这一新兴的社会学分支学科的一次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