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交叉韧带与后外复合体损伤

后交叉韧带与后外复合体损伤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系统详细介绍后交叉韧带与后外复合体损伤临床诊断和治疗。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膝关节的解剖结构、生物力学,系统详细介绍后交叉韧带与后外复合体损伤临床诊断和治疗,将理论和临床病例(成功范例和失败病例)相结合,突出实用性。该书配有大量插图、二维码,书中附有光盘。读者对象为骨科运动损伤与关节镜专科医生、骨科住院医生和专科进修医生。该书将作为积水潭医院培训进修医生和住院医师的教材。本书内容包括后交叉韧带实用解剖与临床相关生物力学、后外侧复合体的解剖与生物力学、后交叉韧带及后外复合体损伤的临床评估、后交叉韧带及后外复合体损伤的分型、后交叉韧带与后外复合体手术中的移植物选择、后交叉韧带与后外复合体损伤相关的骨折、后交叉韧带重建:胫骨隧道技术、腘腓韧带重建术、关节镜下腘肌腱重建术、外侧副韧带重建:骨-髌韧带-骨技术、后外复合体股骨侧撕脱损伤、后交叉韧带及后外复合体损伤中的骨性力线不良、手术失败原因分析及翻修、后交叉韧带及后外复合体损伤后的固定性后方半脱位、对角线损伤:胫骨平台前内侧压缩骨折合并后外角损伤、锁定性膝关节后外脱位与后交叉韧带及后外复合体损伤、 后交叉韧带、后外复合体损伤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后交叉韧带后外复合体术后的康复方案。

作者简介

主编冯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现任北京积水潭医院运动损伤科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关节镜学组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全国委员。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主编简介

前言

第一章 后交叉韧带:解剖与生物力学

一、 引言

二、 后交叉韧带的解剖特点

三、 后交叉韧带的生物力学特点

四、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后外复合体的实用解剖与临床相关生物力学

一、 引言

二、 后外复合体的定义与解剖

三、 后外复合体的生物力学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后外复合体损伤的临床诊断

一、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

(一)诊断要点

(二)典型病例介绍

(三)详细检查方法介绍

(四)后抽屉试验

(五)后向Lachman试验

(六)胫骨后沉试验

(七)股四头肌主动收缩试验

二、 膝关节旋转不稳定

(一)后外旋转不稳定

(二)胫骨外旋试验

(三)反轴移试验

(四)后外抽屉试验

(五)外旋反屈征

(六)后外旋转试验

三、 膝关节内翻不稳定

四、 下肢力线检查

(一)膝内翻的分类

(二)下肢力线不良的临床查体

(三)下肢力线的影像学检查和测量

五、 后交叉韧带磁共振诊断

(一)正常PCL的M RI表现

(二)急性后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要点

(三)陈旧性后交叉韧带损伤的磁共振诊断

(四)与PCL损伤相关的骨性损伤

(五)正确认识MRI在PCL损伤中的作用

(六)腘肌及后外侧结构损伤

(七)膝关节应力像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后交叉韧带损伤:损伤分度及手术适应证

一、 鉴别“力弱”与“不稳定”

二、 急性后交叉韧带损伤

三、 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残存松弛

四、 固定性后方半脱位

五、 腘绳肌痉挛

六、 过伸膝

七、 膝内翻

八、 前内侧胫骨平台骨折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后交叉韧带与后外复合体手术中的移植物选择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后交叉韧带与后外复合体损伤相关的骨折

一、 内侧Segond骨折病例

二、 腓骨头撕脱骨折病例

三、 腓骨头茎突撕脱骨折——弓形撕脱病例

四、 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病例

【病例一】

【病例二】

【病例三】

五、 胫骨内侧平台骨折

六、 Hoffa骨折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后交叉韧带重建:胫骨Inlay 技术

一、 Inlay技术的发展与背景介绍

二、 Inlay手术适应证

三、 Inlay手术技术

(一)体位转换

(二)移植物准备

(三)关节镜检查与股骨隧道制备

(四)胫骨In lay步骤

(五)移植物股骨侧固定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后交叉韧带重建:胫骨隧道技术

一、 手术体位

二、 麻醉下检查

三、 胫骨隧道的制备

四、 关节镜入路与关节内通路

五、 股骨隧道的制备

六、 后交叉韧带残端的处理

参考文献

第九章 腘腓韧带重建术

一、 介绍

(一)三个核心结构、两个力学功能

(二)A型损伤

(三)A型损伤的诊断

(四)A型损伤的术式选择

二、 腘腓韧带重建手术技术

(一)切开重建术式

(二)小切口切开技术重建腘腓韧带

(三)关节镜下腘腓韧带重建术

三、 总结

(一)腘腓韧带重建的手术适应证

(二)手术技巧

(三)腘腓韧带重建手术的优点

参考文献

第十章 全关节镜下腘肌腱重建术

一、 腘肌腱的解剖特点

二、 腘肌腱的生物力学作用

三、 腘肌腱重建手术技术

(一)切开重建术式

(二)全关节镜下腘肌腱重建术式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外侧副韧带重建:骨-髌腱-骨技术

一、 麻醉下检查

二、 体位与切口

三、 腓总神经的显露与保护

四、 等长性评估

五、 移植物的选择

六、 腓骨隧道的制作

七、 股骨隧道的制作

八、 移植物的固定

九、 病例示例

十、 技巧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急性后外复合体股骨侧撕脱损伤:诊断和治疗

一、 损伤类型

二、 临床诊断

(一)临床查体

(二)关节镜检查

(三)M RI诊断

三、 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后外复合体损伤合并下肢力线不良的治疗

一、 下肢力线不良的分型

二、 临床检查

三、 放射学评估

四、 术前规划(表13-4)

计算正确的矫正角度

五、 手术技术

六、 计算机导航在胫骨高位截骨中的作用

七、 临床资料

八、 病例示例

参考文献

第十四章 后交叉韧带及后外复合体手术失败原因分析及翻修

一、 PLC损伤

二、 膝内翻

三、 膝过伸

四、 合并骨折

五、 隧道位置

六、 固定性半脱位

七、 后内侧不稳定

八、 激进的康复

九、 关于移植物

十、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十五章 后交叉韧带及后外复合体损伤后的固定性后方半脱位

一、 固定性后脱位的诊断

二、 固定性后脱位的治疗

(一)保守治疗

(二)切开松解复位术

(三)一期切开复位,二期韧带重建术

(四)单纯截骨术

参考文献

第十六章 对角线损伤:胫骨平台前内侧压缩骨折合并后外角损伤

一、 定义

二、 对角线损伤的临床诊断

三、 对角线损伤的治疗

参考文献

第十七章 锁定性膝关节后外脱位与后交叉韧带/后外复合体损伤

一、 引言

二、 受伤机制

三、 临床诊断

四、 治疗

(一)治疗原则

(二)典型病例

五、 总结

参考文献

第十八章 后交叉韧带/后外复合体损伤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一、 残存松弛

二、 血管神经损伤

(一)后交叉韧带重建与血管损伤的预防

(二)后外复合体与腓总神经损伤

(三)术中血管损伤的判断与应急处理

三、 骨筋膜室综合征与止血带麻痹

(一)缩短手术时间

(二)高质量的止血带

(三)镜下手术和切开手术的转换

四、 异位骨化

五、 深静脉血栓

六、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十九章 后交叉韧带/后外复合体损伤术后的康复方案

一、 引言

二、 急性或部分PCL损伤的康复方案

三、 PCL/PLC重建术后

(一)LaPrade的五期康复方案

(二)Edson和Fanelli提出的康复方案

(三)积水潭医院多发韧带损伤术后的康复方案

参考文献

后交叉韧带与后外复合体损伤是2016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作者冯华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后交叉韧带与后外复合体损伤》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运动不受伤:全民健身科学运动与损伤防治指南 电子书
运动不受伤由多位医生联合编写,对普及程度较高的全民健身运动及各项运动常见损伤的预防、处理措施等进行了介绍。本书涉及的运动包括健身跑、健步走、骑行、游泳、徒步与登山、广场舞和球类运动,均为易于开展和掌握技能、参与人数众多的运动。针对每项运动,本书介绍了特点、适合人群、益处、常见损伤的防治指导等内容,深入浅出,将有效帮助读者掌握科学的运动与损伤防治方法,从而提升日常生活和运动表现,远离损伤。
运动贴扎、包扎与外固定技术(第4版) 电子书
本书首先概述了贴扎、包扎与石膏、夹板固定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解剖学知识、循证实践、作用、所使用的材料和准备工作等;然后通过专业示范图片和分步骤文字讲解,介绍了足部、踝关节、小腿、膝关节、大腿、髋部、骨盆、肩部、上臂、肘关节、前臂、腕关节与手部等主要身体部位的常见运动损伤的贴扎、包扎与石膏、夹板固定技术,以及各部位的解剖结构、损伤原理和有益恢复的拉伸、力量训练等内容。
阜外体外循环手册(第2版) 电子书
编写团队体外循环临床经验丰富,了解从事该领域相关一线工作人员所需,极富实用性。
中风后肩关节并发症 电子书
《中医药临床循证丛书》由广东省中医院和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合作编写,选择对人类健康影响重大且中医药治疗特色优势显著的29个疾病病种,积极探索中医药整体证据的搜集、提炼、整理、评价方法,对于推动中医药循证进程将发挥重要作用。本系列丛书共分两辑出版,第一辑共11个病种。温馨提示:本产品为电子书,非实体纸质图书。为保护图书著作权,电子书不提供原文件,不支持导出和打印,仅支持人卫社相关软件中阅读,可
鼻咽癌放化疗后的中医康复与调养 电子书
本书以患者开始接受放化疗治疗为时间轴,从化疗阶段、急性放射放映阶段、慢性放射放映阶段、放疗后,分别列举各阶段患者可能出现的具体身体变化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对该阶段患者及护理人员日常需要注意的事项加以提醒,并从中医角度给出康复及调理的具体功法及调理方指导。本产品为虚拟内容服务,一经购买成功,概不退款,请您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