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古人开蒙启智的基础指南,当今语文学习的技法宝典。
内容简介
《家塾教学法》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部以“教学法”命名的理论著作,是《读书作文谱》和《父师善诱法》的合刻本。
《读书作文谱》强调“学”要有“谱”,主要论述学法;《父师善诱法》强调“教”要“善诱”,主要论述教法,进行了初步的语文教学法理论建设。特别是在科举时代,能指出“习举业者甚寡,不习举业者甚多”的社会现实,提倡面向社会实际、面向日常生活、面向全体学生的语文教学,难能可贵。其中,“从古未有止读四书一经之贤士,亦未有止读四书一经之名臣”,成为流传至今的教育名言。
作者简介
作者唐彪,字翼修,浙江瀫水(一名兰溪,今金华)人,生卒年月不详。清代教育家。关于其人其事,官方史志少有记载。名儒仇兆鳌和毛奇龄曾为《家塾教学法》作序,仇兆鳌序中称其曾“秉铎(学官名)武林(今杭州),课徒讲学,人士蒸蒸蔚起”。后来,唐彪解职后,益力于学,毛奇龄序中称:“乃睥睨之间拂衣归里(辞官回乡),复取平时所为《读书作文谱》《父师善诱法》二书梓以行世。”毛奇龄称“其书旧名《家塾教学法》”。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父师善诱法
上卷
(一)父兄教子弟之法
(二)尊师择师之法
(三)学问成就全赖师传
(四)明师指点之益
(五)经蒙宜分馆
(六)师不宜轻换
(七)学生少则训诲周详
(八)教法要务
(九)读书分少长又当分月日多寡法
(十)父师当为子弟择友
(十一)损友宜远
(十二)劝学
(十三)字画毫厘之辨
下卷
(一)童子初入学
(二)童子最重认字并认字法
(三)教授童子书法
(四)童子读书温书法
(五)读书讹别改正有法
(六)童子读注法
(七)觅书宜请教高明
(八)背书宜用心细听①
(九)童子学字法
(十)童子宜歌诗习礼
(十一)童子讲书复书法
(十二)童子读古文法
(十三)童子读文课文①法
(十四)改文有法
(十五)童子宜学切音①
(十六)教学杂务
读书作文谱
卷一
(一)学基
(二)文源
(三)读书总要
卷二
(一)看书总论
(二)能记由于能解
(三)讲书、看书当求实际,不可徒藉讲章
(四)看史实际并要决
(五)看书须熟思又须卓识
(六)读书、作文当阙所疑
(七)看书进一层法
(八)书文标记、圈点、评注法
(九)看书会通法
(十)看书须分界限、段落、节次
(十一)看书分层次法
(十二)看书查考审问,更当虚心体认,不可参入偏见
(十三)论古人读书同异之故
(十四)成人讲书之法及问难之理
卷三
(一)读书、作文总期于熟
(二)课程量力始能永久
(三)为学有优游渐积一法
(四)学有专功深造之法
(五)深思
(六)下问
(七)请问大儒有法
(八)良师友切磋之法
卷四
(一)书法总论
(二)运腕运指法
(三)笔锋
(四)方圆
(五)钩
(六)真、行、草书
(七)摹书临书
(八)名人书法不一体
卷五
(一)文章宜分类读
(二)读文贵极佳
(三)读文贵极熟
(四)读文不可有弊病
(五)读文不可一例
(六)风气转移,文章新旧
(七)读书贵深造,不可贪多
(八)文章阅读评注之法
(九)文章惟多做始能精熟
(十)文章全藉改窜
(十一)作文有精研一法
(十二)作文上乘工夫
(十三)三先生实事
(十四)补遗:改窜法
卷六
(一)临文体认工夫
(二)布格
(三)时文有取用、自撰有端
(四)修词
(五)论文疏密、长短、奇正
(六)作文引用经史典故
(七)论应试文
(八)临场涵养
卷七
(一)文章诸法
(二)文中用字法
(三)文章诸要
卷八
诸题作法
卷九
(一)制艺体裁
(二)制艺有六位
(三)制艺发题面与所以然之分
卷十
评古文
卷十一
(一)论读古文
(二)论选古文
(三)后场体式
(四)诸文体式
卷十二
(一)惜书
(二)杂论
家塾教学法:经典译评版是2017年由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作者[清] 唐彪。
得书感谢您对《家塾教学法:经典译评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