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面向工程实践,反映工程教育论证思想,吸收了近期新研究成果。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七个部分,内容包括:概论、安全管理的基础理论、安全管理体制和法制、安全管理制度和体系、安全管理方法、事故管理和统计、应急管理。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二版前言
1 概论
1.1 安全管理概述
1.1.1 安全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
1.1.2 管理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
1.1.3 安全管理及基本概念
1.2 安全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1.3 与安全管理有关的学科体系
2 安全管理的基础理论
2.1 管理理论概述
2.1.1 X理论
2.1.2 参与管理理论
2.1.3 Y理论
2.1.4 权变理论
2.1.5 超Y理论
2.2 管理的原理和原则
2.2.1 系统原理
2.2.2 人本原理
2.2.3 弹性原理
2.3 安全管理的原理和原则
2.3.1 预防原理
2.3.2 强制原理
2.4 事故致因理论
2.4.1 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2.4.2 流行病学方法模型
2.4.3 能量意外转移理论
2.4.4 人-环匹配论
2.4.5 扰动起源事故模型——P理论
2.4.6 轨迹交叉论
2.5 行为科学的基本理论
2.5.1 Maslow的需要层次论
2.5.2 双因素理论
2.5.3 强化理论
2.5.4 挫折理论
2.5.5 期望理论
2.5.6 公平理论
3 安全管理体制和法制
3.1 安全生产的工作方针
3.1.1 安全生产方针的确立
3.1.2 安全生产方针的内涵
3.2 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3.2.1 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
3.2.2 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内涵
3.2.3 “三必须”的管理原则
3.2.4 “三结合”的监督管理格局
3.3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3.3.1 我国法的分类和效力
3.3.2 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体系
3.3.3 安全生产法
3.3.4 主要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内容简介
4 安全管理制度和体系
4.1 安全管理制度
4.1.1 安全生产责任制
4.1.2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4.1.3 安全教育制度
4.1.4 安全检查制度
4.1.5 “三同时”安全审查制度
4.1.6 其他相关企业安全管理制度
4.2 安全管理体系
4.2.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
4.2.2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HSE)
4.3 安全生产标准化
4.3.1 安全生产标准化概述
4.3.2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特点
4.3.3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基本原则
4.3.4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构成要素
4.3.5 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5 安全管理方法
5.1 安全文化
5.1.1 安全文化的概念
5.1.2 安全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5.1.3 安全文化的主要作用
5.1.4 安全文化建设的层次理论
5.1.5 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
5.1.6 运用实例
5.2 安全目标管理
5.2.1 概述
5.2.2 目标设置理论
5.2.3 安全目标管理的内容
5.2.4 安全目标管理的作用
5.3 安全决策
5.3.1 概述
5.3.2 安全决策方法
5.4 安全培训观察程序(STOP)
5.4.1 概述
5.4.2 安全培训观察程序的实施
5.4.3 STOP卡的运用技巧和注意事项
5.4.4 运用实例
5.5 预知危险训练(KYT)
5.5.1 概述
5.5.2 预知危险训练的实施
5.5.3 指认呼唤和指认唱和
5.5.4 运用实例
5.6 上锁挂牌管理(LOTO)
5.6.1 概述
5.6.2 上锁挂牌的作用
5.6.3 需要进行上锁挂牌的情景
5.6.4 上锁挂牌的实施
5.6.5 沟通
5.6.6 恢复
5.7 工作安全分析(JSA)
5.7.1 概述
5.7.2 工作安全分析的实施
5.7.3 工作安全分析的管理
5.8 作业许可管理(PTW)
5.8.1 概述
5.8.2 作业许可的目的
5.8.3 作业许可管理流程
5.8.4 作业许可管理的注意事项
5.9 变更管理(MOC)
5.9.1 概述
5.9.2 变更和变更管理的定义
5.9.3 变更的分类
5.9.4 变更管理的分级
5.9.5 变更管理的流程和步骤
5.10 “5S”管理
5.10.1 概述
5.10.2 “5S”管理内容
5.10.3 目视管理在“5S”中的运用
5.11 三级危险点管理
5.11.1 概述
5.11.2 三级危险点管理的特点
5.11.3 三级危险点管理的实施
5.12 工艺安全管理(PSM)
5.12.1 概述
5.12.2 工艺安全与作业安全的区别
5.12.3 工艺安全管理的要素
6 事故管理和统计
6.1 概述
6.2 事故分类
6.2.1 按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分类
6.2.2 按事故类别分类
6.2.3 按伤害程度分类
6.3 事故报告
6.3.1 事故报告的程序
6.3.2 报告事故的内容
6.3.3 事故报告后采取的措施
6.4 事故调查
6.4.1 事故调查的目的和作用
6.4.2 事故调查对象
6.4.3 事故调查的原则和权限
6.4.4 事故调查组的组建和职责
6.4.5 事故调查工作的程序和重点
6.4.6 事故调查报告
6.4.7 事故资料归档
6.5 事故分析
6.5.1 现场分析
6.5.2 事后深入分析
6.5.3 原因分析
6.5.4 责任分析
6.6 事故处理
6.6.1 事故处理的依据
6.6.2 事故处理的内容
6.6.3 事故处理的责任追究
6.7 事故的统计和分析
6.7.1 事故统计分析的目的和作用
6.7.2 事故统计的指标体系
6.7.3 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表制度
6.7.4 常用的伤亡事故统计分析方法
6.8 事故经济损失统计和计算
6.8.1 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的定义
6.8.2 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6.8.3 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
6.8.4 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的评价指标
7 应急管理
7.1 概述
7.2 应急管理体系
7.2.1 应急管理的体制
7.2.2 应急管理的机制
7.2.3 应急管理的法制
7.3 应急预案
7.3.1 概述
7.3.2 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7.3.3 应急预案的基本结构
7.3.4 应急预案的文件体系
7.3.5 应急预案的编制
7.4 应急响应
7.4.1 应急响应分级
7.4.2 应急响应程序
7.5 应急演练
7.5.1 概述
7.5.2 应急演练的基本流程
参考文献
安全管理(第二版)是2021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饶国宁。
得书感谢您对《安全管理(第二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