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以中华书局1994年版《居延新简——甲渠候官》为底本,结合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对新简文字进行重新整理。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华书局1994年版《居延新简——甲渠候官》为底本,参照相关释文,采用文献分析和比较分析法,结合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对新简文字进行整理和统计,制作完成《居延新简文字编》。该文字编共统计简牍6139支简,收录清晰可辨识的单字58394个,按照《说文》部首顺序排列,分为14卷,为研究提供了翔实的资料依据。在此基础上,以新简中的文字形体为研究对象,对新简文字构字成分、结构规则、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对新简的字体、笔画、构件、整字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性分析。
作者简介
作者程艳。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总序
一、横向的研究内容
二、纵向的分段问题
绪论
一、居延新简出土情况简介
二、居延新简研究简述
三、居延新简文字研究的方法及内容
四、居延新简文字研究的价值意义
第一章 居延新简字体研究
第一节 字体概述
一、字体定义和发展
二、字体和书体
三、居延新简字体概况
第二节 居延新简之篆体
一、篆体的定义
二 、居延新简篆体特征
第三节 居延新简之古隶
一、古隶的定义
二、居延新简古隶特征
第四节 居延新简之八分隶
一、八分隶的定义
二、居延新简八分隶特征
第五节 居延新简之草体
一、草体的定义
二、居延新简草体特征
第二章 居延新简笔画系统研究
第一节 笔画系统概述
一、笔画的产生和属性
二、笔画系统演变原则
第二节 笔画生成与改造的途径
一、单独笔画的改造
二、笔画组合体的改造
第三节 居延新简基本笔画及来源
一、横画
二、竖画
三、撇画
四、点画
五、捺画
六、折画
七、弯画
八、提画
九、钩画
第四节 居延新简笔画系统特点
一、继承篆体线条和古隶笔画
二、点画、捺画笔形多样
三、提画、钩画出现萌芽
四、过渡笔画占主导地位
五、同一字形相同位置笔画不固定
六、同一字形笔画总量不固定
第三章 居延新简构件研究
第一节 构件演化
一、同位演化
二、多位演化
第二节 构件换用
一、意符换用
二、声符换用
三、声符换为意符
第三节 构件混同
第四节 继承古体
一、与甲骨文相同
二、与金文相同
三、与古隶相同
第四章 居延新简整字研究
第一节 异构字
一、异构字类型
二、异构字产生原因
第二节 异写字
一、异写字类型
二、异写字产生原因
第三节 异位字
一、异位字类型
二、异位字产生原因
第四节 居延新简所见现代简化字
一、偏旁简化
二、整字简化
第五节 形体混同字
第六节 合 文
第七节 新莽用字
第五章 居延新简字形草化研究
第一节 笔画草化方式
一、笔画形变
二、笔画连写
三、笔画减省
第二节 构件草化方式
一、构件黏合
二、构件减省
三、构件省变
四、构件符化
第三节 整字草化程度
一、与隶体杂糅
二、草化古文字形
三、部分构件草化
四、构件分别草化
五、整字合成草化
第六章 居延新简文字特点
第一节 多种字体共时发展
一、多种字体并存
二、八分隶为主要使用字体
三、草体特征明显
第二节 笔画系统开始形成
一、完成对篆体线条的改造
二、基本笔画开始形成
第三节 异体字形现象丰富
一、书写变异产生异写
二、演化不规则产生异写
三、构件变换产生异构
第四节 字形趋于简化
第七章 居延新简字体演变动因和影响因素
第一节 字体演变动因
一、汉字构形依据的变化
二、正规字体与变异字体的交替发展
第二节 影响字体演变的因素
一、行款对字形的影响
二、笔顺对字形的影响
三、书写载体和书写工具的影响
四、书写者和书写内容的影响
结语
一
二
三
参考文献
学术论著
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
工具书
附录
附录一 古文字字形所出材料表
附录二 古文字引用材料简称表
附录三 合文字表
附录四 待识字表
附录五 居延新简文字编
凡例
居延新简文字研究是2018年由河北冠林数字出版有限公司出版,作者程艳。
得书感谢您对《居延新简文字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