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诗歌研究

晚明诗歌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深入细致地探讨了晚明诗人的社会构成、诗人群落的地域分布、各流派的创作追求和整体诗风的历史演化。

内容简介

本书以明代万历至崇祯末近七十年的诗歌创作为研究对象,深入细致地探讨了晚明诗人的社会构成、诗人群落的地域分布、各流派的创作追求和整体诗风的历史演化。

作者占有资料丰富,推理严密,行文简洁,论述清晰,使该书具有较高的理论深度和学术可信性。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一 晚明诗坛概况

二 清初以来对晚明诗歌的批评与研究

第一章 晚明诗坛现象概述

一 晚明诗歌与区域人文

二 士人心态与诗风嬗变

三 文人结社与诗坛风会及诗派群体

四 晚明山人与山人诗

第二章 后七子派后期诗歌运动

一 后七子派中兴与新变概述

二 王世贞晚年“定论”问题

三 汪道昆与新安诗群

四 末五子

第三章 徐渭、汤显祖、李贽(附阳明学人之诗)

一 诗坛变革与王学演化

二 畸于人而侔于天——徐渭诗歌艺术精神

三 世总为情,情生诗歌——汤显祖诗歌人生

四 勇士不忘丧其元——异端思想家李贽的诗心

五 王畿、周汝登、孙应鳌、胡直、罗汝芳、焦竑

第四章 公安派

一 公安派兴衰始末

二 从“独抒性灵”到“淡而适”——袁宏道诗心历程

三 诗贵“清新光焰”独出——江盈科“元神活泼”之诗

四 士先器识而后文艺——袁宗道的诗观和创作

五 独至之所造,夫是之谓日新——陶望龄的新诗呐喊和探索

六 袁中道诗歌创作及后期论诗变化

七 黄辉、潘之恒、雷思沛

馀论

第五章 竟陵派

一 竟陵派兴起的社会环境

二 竟陵派的诗心及诗风传播

三 一段神寒能立俗——钟惺激宕孤清之诗

四 月魂一缕深——谭元春平凡清泠之诗

五 蔡复一、商家梅、刘侗、于奕正、沈德符、徐波

六 竟陵派诗歌价值辨识(附说钟惺、钱谦益文坛公案)

第六章 晚明闽派

一 晚明闽派之兴

二 振兴闽诗的文学意识与诗歌理论

三 徐熥、徐□、谢肇淛、曹学佺

馀论

第七章 山左诗坛

一 晚明山左诗歌的嬗变

二 一歌先齐风,大海扬波澜——公鼐、冯琦、于慎行

三 重开诗世界,一洗俗肝肠——王象春、公鼒

第八章 江浙诗坛

一 东南山人之冠陈继儒

二 吴门诗人王稚登、张献翼、王留

三 “孤云独往还”的徐霞客(附李寄)

四 归子慕与嘉定四先生

五 越中诗人王思任、倪元璐、张岱

第九章 东林、复社、几社

一 高攀龙为首的东林诗人

二 复社与几社“复兴绝学”的结社活动及诗歌理论

三 复社诗人吴应箕、张溥、杨廷枢、吴昜

四 几社诗人陈子龙、夏允彝、徐孚远、夏完淳

第十章 晚明女性诗坛

一 女诗人的时代文化心理

二 女性诗歌创作的群体分布与艺术特征

附录一 晚明文人结社简表

附录二 晚明女诗人生平、著述简表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晚明诗歌研究是2019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圣华。

得书感谢您对《晚明诗歌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诗歌研究(第十五辑) 电子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第十五辑。
中国诗歌研究(第十六辑) 电子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第十六辑。
中国诗歌研究(第十七辑) 电子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第十七辑。
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研究 电子书
本书对清初浙江籍诗文选家兼诗歌评论家陈祚明的生平、著述以及《采菽堂古诗选》的诗学理论体系、编选标准、诗歌评点以及在明清诗学史上的地位进行了详细论述。
“尚情”思潮的生命审美研究:晚明人情小说的“理”与“欲” 电子书
本书以晚明时期的人情小说为研究对象,以个体生命存在为逻辑起点,通过“情”的演变,即从“情欲”的觉醒到“欲”的泛滥,再到“理”的回归,展现生命的内向探索过程。以生命存在为视角对晚明文化的考察,展现了儒家正统意识形态与世俗大众文化的对立与融合的过程。在理与欲、感性与理性、自然性与社会性的一系列矛盾中,个体生命如何实现二者的协调,即一种审美与伦理的统一,既是历史问题,也是建构当代社会的新的意识形态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