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与工程概论

环境科学与工程概论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介绍了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污染治理技术的基本原理、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和实践,以及绿色化学和化工的基本原理。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8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水污染及其防治、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环境管理、可持续发展与清洁生产、绿色化学与化工基础。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化工、环境等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作者龙湘犁,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从事废气污染治理和化工过程绿色化方向的研究,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科技部863项目。

研究废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同时治理,研究农药和中间体的绿色制备技术,相关科研成果已在企业推广应用,作为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作为第一发明人申请中国专利19项,授权8项。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提要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环境

1.1.1 基本概念

1.1.2 人类生存环境的形成和发展

1.1.3 环境系统的组成

1.2 环境问题

1.2.1 环境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1.2.2 环境问题的实质

1.3 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

1.3.1 环境污染

1.3.2 环境污染物侵入人体的途径及转化

1.3.3 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3.4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4 环境科学

1.4.1 环境科学的内容及任务

1.4.2 环境科学的分科

1.4.3 环境工程学

1.5 环境保护

1.5.1 环境保护的内容和任务

1.5.2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本章小结

第2章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

2.1 生态学基本原理

2.1.1 生态学的定义、任务

2.1.2 生态系统

2.1.3 生态系统的组成

2.1.4 生态系统的功能

2.1.5 生态平衡与生态失衡

2.1.6 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影响

2.2 人口与环境

2.2.1 人口概况

2.2.2 人口对环境的影响

2.3 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3.1 土地资源

2.3.2 人口、粮食和耕地

2.3.3 我国的土地资源

2.4 能源利用与保护

2.4.1 能源的分类

2.4.2 世界及我国的能源消耗

2.4.3 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2.4.4 清洁能源利用

本章小结

第3章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3.1 大气结构与组成

3.1.1 大气结构

3.1.2 大气的组成

3.2 主要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

3.2.1 大气污染

3.2.2 主要的大气污染物

3.2.3 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来源

3.3 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迁移和扩散

3.3.1 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3.3.2 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与下垫面的关系

3.4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

3.4.1 我国大气污染现状及危害

3.4.2 综合防治的对策与措施

3.5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简介

3.5.1 颗粒污染物的治理技术

3.5.2 低浓度SO2废气的治理

3.5.3 硫化氢的控制

3.5.4 氮氧化物的控制

3.5.5 废气中汞的控制

3.5.6 氟化物的控制

3.5.7 含氯废气的治理净化

3.5.8 有机废气的治理净化

3.5.9 汽车尾气的治理

本章小结

第4章 水污染及其防治

4.1 水体的污染与自净

4.1.1 水体污染及水体自净作用

4.1.2 水污染指标

4.2 水体中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危害

4.2.1 无机无毒物

4.2.2 无机有毒物

4.2.3 有机无毒物

4.2.4 有机有毒物

4.3 污水处理技术概述

4.3.1 物理法

4.3.2 化学法

4.3.3 物理化学法

4.3.4 生物法

4.3.5 污水处理流程

4.3.6 污泥处理、利用与处置

本章小结

第5章 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

5.1 概述

5.1.1 固体废物的定义

5.1.2 固体废物的现状

5.1.3 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分类

5.1.4 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危害

5.1.5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原则

5.2 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

5.2.1 固体废物的预处理技术

5.2.2 固体废物的热处理技术

5.2.3 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技术

5.2.4 固体废物的处置方法

5.3 固体废物的资源化与回收利用

5.3.1 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原则和基本途径

5.3.2 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实例

5.4 城市垃圾的处理

5.4.1 城市垃圾的分类、特点和性质

5.4.2 城市垃圾的处理和回收利用

本章小结

第6章 环境管理

6.1 概述

6.1.1 环境管理的含义

6.1.2 环境管理的内容

6.2 环境保护法

6.2.1 环境保护法的定义

6.2.2 环境保护法的目的和任务

6.2.3 环境保护法的作用

6.2.4 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6.3 环境管理的基本制度

6.3.1 “三同时”制度

6.3.2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6.3.3 环境保护税制度

6.3.4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6.3.5 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6.3.6 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6.3.7 排污许可制度

6.3.8 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制度

6.3.9 污染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6.4 环境标准

6.4.1 环境标准体系

6.4.2 环境标准的制定

6.4.3 环境标准的使用

6.5 环境监测

6.5.1 环境监测体系

6.5.2 环境监测的分类

6.5.3 环境监测的原则

6.5.4 环境监测的特点

本章小结

第7章 可持续发展与清洁生产

7.1 可持续发展战略

7.1.1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7.1.2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内涵

7.1.3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7.2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ISO 14000系列标准)

7.2.1 ISO 14000系列标准的产生背景

7.2.2 ISO 14000系列标准的意义

7.2.3 ISO 14001标准

7.2.4 ISO 14000的运行模式及基本要点

7.3 清洁生产

7.3.1 清洁生产的由来

7.3.2 清洁生产的概念

7.3.3 实现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

7.3.4 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的比较

7.3.5 ISO 14000与清洁生产

7.4 循环经济

7.4.1 循环经济的概念

7.4.2 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及理念

7.5 工业生态学与生态工业园

7.5.1 生态工业的概念

7.5.2 发展生态工业园区的原则和内容

7.5.3 生态工业园国内外范例

本章小结

第8章 绿色化学与化工基础

8.1 绿色化学与原子经济性反应

8.1.1 绿色化学的定义

8.1.2 绿色化学的研究原则

8.1.3 原子经济反应

8.1.4 常见有机反应的原子经济性分析

8.1.5 提高化学反应原子经济性的途径

8.2 无毒无害反应剂和溶剂

8.2.1 无毒无害的反应剂

8.2.2 无毒无害的溶剂

8.3 环境友好催化剂

8.3.1 催化剂在消除环境污染方面的作用

8.3.2 环境友好的固体酸催化剂

8.3.3 相转移催化剂

8.3.4 生物酶催化剂

8.3.5 光催化剂

8.4 可再生的物质资源

8.4.1 生物质—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

8.4.2 生物质资源利用应用实例

8.5 绿色化学产品

8.5.1 绿色化学产品的定义

8.5.2 设计绿色化学产品的基本原则

8.5.3 绿色化学产品的实例

8.6 化工过程强化技术

8.6.1 设备强化技术

8.6.2 过程强化方法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环境科学与工程概论是2019年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龙湘犁。

得书感谢您对《环境科学与工程概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计算机科学概论 电子书
本书从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计算机数据、计算机网络和安全、计算机发展前景六个方面对计算机科学相关内容进行了介绍。本书对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重要理论知识有广泛的覆盖,内容全面翔实,语言易读易懂,有充分的图片、举例、练习和拓展阅读,是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及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入门的理想教材。
临床工程科研方法概论 电子书
一本引领临床医学工程师开展科研工作的著作。
铁路建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概论 电子书
本书根据国家最新颁布的铁路建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行编写,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铁路建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相关知识、基本理论与方法。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绪论,铁路建设工程招标,铁路建设工程投标,铁路建设工程开标、评标、定标,铁路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铁路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管理,铁路建设工程索赔,FTDIC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简介,铁路建设工程电子招投标。本书通俗易懂,案例丰富,可操作性强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导论 电子书
为推动国内集成电路领域的基础研究和技术进步,加快学术界、工业界主动适应集成电路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本书作者经详细调研,剖析国家集成电路领域知识和人才需求,结合国际研究和工程的全新热点及实践撰写本书。全书分为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发展史、集成电路关键材料、集成电路晶体管器件、集成电路工艺设备、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大规模数字集成电路、大规模模拟及通信集成电路、先进存储器技术、先进传感器技术和集成电路设计自动
运动人体科学概论 电子书
本书使学生了解运动人体科学各学科的任务、研究内容、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了解运动人体科学在体育科研、专业训练及全面健身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