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法律文化学者梁治平近三十年学术生涯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自选集。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的二十余篇文章以“法治”为主线,从一个法律文化学者的视角观察法律对社会生活诸多领域的渗透及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作用的改变,对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种种法律现象及制度问题作出了多方面考察与研究,不仅阐发了现实行为、事件和制度的内在关联,同时对法治在当代中国的含义和意义,它与中国社会的内在关联,以及它所面临的问题和前景提出了深刻的反思:真正有意义的问题并不是中国有没有法律,而是名之为法律的那套规则、程序、制度和实践,在现实中如何呈现并且发挥作用?法律如何被认识和界定?它们是怎样制定出来的?又是如何被运用的?法律对社会有何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具有什么样的功效?它在行为人心中引起什么样的想象和反响?在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政治演进过程中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简言之,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的经验里,法律何为?在中国法治化建设的进程中,法律人何为?
作者简介
作者梁治平,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主要著作有《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法辨》《法律的文化解释》《法治十年观察》《礼教与法律》《法律何为》《法律史的视界》等,并编有论文集及译著数种。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上篇
转型时期的法律与社会公正
乡土社会中的法律与秩序
法治:社会转型时期的制度建构 ——对中国法律现代化运动的一个内在观察
“民间”、“民间社会”和Civil Society ——Civil Society概念再检讨
申冤与维权 ——在“传统”与“现代” 之间建构法治秩序
被收容者之死 ——当代中国身份政治的困境与出路
名誉权与言论自由:宣科案中的是非与轻重
立法何为? ——对《劳动合同法》的几点观察
在中国,法律是什么?
下篇
关于“进步”观念的几点思考
规范化与本土化:当代中国社会科学发展面临的双重挑战
法治进程中的知识转变
“一国两制”与中国的宪政制度建设
谁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特色”的法治:是什么,为什么,以及如何可能?
再续传统,重拾法的公共性 ——以中国当代公益法运动的兴起为例
走出“名义法治”的困境
答法学院同学20问
整体法学与具有规范和证成意义的历史 ——《法律与宗教》增订版译者前言
《法治十年观察》自序
学术简述(代跋)
致谢
法律何为:梁治平自选集是2013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民说出版,作者梁治平。
得书感谢您对《法律何为:梁治平自选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