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程条文与社会常情

章程条文与社会常情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摆脱套用西方观念模式的弊端症结,将制度研究由静态描述放回历史进程之中。

内容简介

清季遭逢千古未有的大变局,集历代王朝体制之大成的清代体制难以从容应对,为了图存,必须应变,于是中国继隋唐以后再度出现整体性制度变更,以政体变革为主导,包括官制、司法、财政、金融、军事、社会、教育等各方面,体制全面转型,各种牵涉西学、东学和中学的观念层面的变化,最终落实于机构增置与制度建制,并通过各项制度的实施贯彻而得到体现。其进程在民国时期进一步全面展开,其影响则一直延续至今。本书以制度变动这一近代中国知识与制度转型的枢纽作为切入点,了解中国的过去,并以此认识现在和把握未来。

作者简介

编者桑兵,河北威县人,生于广西桂林,历史学博士。历任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山大学逸仙学者讲座教授。现任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史、清代以来的学术与思想、近代中日关系史、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说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观念与取向

第三节 做法与释疑

分说: 章程条文与社会常情及其变态

第一章 戊戌前的议改武科举

第一节 甲午前武科议改概况

第二节 武科归并营制

第三节 改革科目与窒碍

第四节 改武科与停武科

结语

第二章 清季商政兴起与制度演进

第一节 近代商政的发端

第二节 甲午危机与商务局的创设

第三节 商部成立与商政整合

第四节 裁局改道与制度转型

结语

第三章 清季财政改行预算制

第一节 新知引介

一、以日本为中介

二、三层输入传播

三、西学中源与中外比附的劝服模式

四、诟病旧制:观念嬗变的测度

第二节 局部尝试

第三节 老树接新枝

一、对西式预算的熟悉化

二、删改例案与旧规

三、“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

第四节 旧制排异

一、协饷制度

二、国省财政矛盾

结语

第四章 从“置邮传命”到“裕国便民”:晚清邮驿与邮政

第一节 官民两分的清代邮递体系

第二节 欧美新式邮政知识的传入

第三节 大清邮政的试办与正式开办

第四节 官制改革下的大清邮政

结语

第五章 典礼与宪政:清季丙午改制有关礼部裁改之争

第一节 典礼院的酝酿

第二节 保存礼部之议

一、部院之名与礼制轻重

二、不预政事与礼政合一

三、立国本原与宪法礼意

第三节 折衷与遗患

结语

第六章 “风宪”与“立宪”:清末都察院改制

第一节 重新定位:丙午前的都察院议改

一、清末新政前的都察院议改

二、新政初期的都察院议改

三、预备立宪前都察院主动改革的尝试

第二节 无可裁并:丙午都察院议改冲突

一、改设之议

二、争论冲突

三、风宪所关

第三节 难以转型:丁未不可轻议更张

一、整顿变通

二、初议中辍

三、再议再挫

第四节 因变而变:仿行立宪后都察院内外关系的调适

一、定制维护与新章调和

二、都察院与京内新设衙门

三、都察院与各省

第五节 不裁自废:辛亥鼎革与都察院变革

一、新内阁制出台与都察院自存

二、皇族内阁登场与都察院去留

三、袁世凯与都察院

结语

征引文献

章程条文与社会常情是2021年由世纪文景出版,作者桑兵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章程条文与社会常情》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社会支持与女性人才成长 电子书
女性人才成长需要社会支持。
社会网络与劳动力市场 电子书
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边燕杰利用社会网络理论研究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作品。
中俄社会分层:变迁与比较 电子书
对比分析了中俄两国的社会分层及其变迁过程。
性/别、身体与故事社会学 电子书
扎根于中国社会的经验研究探讨“中国式”的身体问题。
高信用社会:信托与信用制度 电子书
作者在海外金融机构从业多年,在国内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和中信集团都有多年的工作经历,经验丰富,对金融行业的理解也非常深入。 以故事的方式呈现内容,使深奥的金融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即使没有金融背景知识的人也能从中理解信用与信托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