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关注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方法和接受情况。
内容简介
全书分为三辑,第一辑“香港文学细读”,以文本细读的方式,探讨香港作家关于记忆的书写;第二辑“意象、叙事与数据”探讨意象分析、叙事理论和数据统计的文学研究方法;第三辑“接受研究”关注文学的接受和转化问题。
作者简介
作者何杏枫,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哲学硕士,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系哲学博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研究兴趣包括中国现当代小说、戏曲、香港文学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
第一輯 香港文學細讀
姚克《陋巷》初探
一、引言
二、《陋巷》的創作及公演
三、《陋巷》對社會的反映及對香港劇壇發展的折射
四、《陋巷》的藝術特色與創作限制
五、結語
歷史創傷與記憶探尋:李碧華《煙花三月》中的文化沉澱
一、引言
二、歷史創傷
三、記憶探尋
四、懷舊他者與時間鬼魅
五、結語
爲人所能有的委屈與希望而寫 ——黄碧雲探論
一、引言
二、輕快是我不懂得的
三、一刹那的反省與啓悟
四、因著明白所以静默
五、對知識與卓越的執迷
七、結語
第二輯 意象、叙事與數據
中國現代戲劇中家的意象 ——以胡適《終身大事》和丁西林《一隻馬蜂》爲例
一、引言
二、胡適《終身大事》
三、丁西林《一隻馬蜂》
四、結語
論沈從文短篇小説的叙事模式
一、引言
二、沈從文短篇小説研究概論
三、從叙事學角度重讀沈從文的短篇小説
四、結語:叙事學文本分析進路再思
論余光中散文的設色
一、引言
二、余光中散文的色彩感
三、顔色意象分論
四、設色與余光中散文理論的實踐
五、余光中散文設色的前後期轉變
六、結語
附録
第三輯 接受研究
童話·夢話·真話:論巴金《長生塔》對愛羅先珂的接受
一、引言
二、巴金、中國兒童文學與愛羅先珂
三、巴金《長生塔》與愛羅先珂童話的對話
四、結語
“香港”作爲魯迅研究的資源 ——以舊詩專論及《抖擻》雜誌爲例
一、引言
二、研究回顧
三、香港與三部魯迅舊詩研究
四、香港學院派的魯迅研究:以《抖擻》雙月刊爲例
五、結語
臺灣文學研究在香港
一、引言
二、臺灣作家的香港行跡:以朱天文爲例
三、臺灣作家在港的接受情況:以陳映真爲例
四、香港文藝雜誌中的臺灣女性作家及其作品:以《中國學生周報》爲例
五、結語
附録:《中國學生周報》所見臺灣女作家作品
重訪中國現代文學:細讀·數據·接受(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學術文庫)是2020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何杏枫。
得书感谢您对《重訪中國現代文學:細讀·數據·接受(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學術文庫)》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