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就中国经济新常态时期值得关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提高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途径。
内容简介
该书研究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对GDP的贡献,说明我国处于转型时期的经济仍然以资本驱动为主,资本份额过高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借助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改进前景的分析。
作者简介
作者袁富华,1968年9月生,山东省成武县人。1986-1990年在四川大学数学系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毕业后被分配到家乡工作。1999-2005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系学习,获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研究领域为就业和人力资源。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一 全要素生产率国际标准核算方法综述
(一)全要素生产率:界定与方法
1. 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
2. 全要素生产率的解释
(二)全要素生产率核算方法与比较
1. 增长核算法
2. 前沿函数法
(三)全要素生产率文献与评述
二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测算与跨国比较研究
(一)估算方法与数据说明
1. 研究方法
2. 数据来源及处理
(二)估算结果说明
1. 全国情况
2. 中国9个省份情况
(三)跨国比较研究
1. 特征化事实描述
2. 实证分析
三 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冲击与增长效率:国际比较的启示
(一)文献述评与增长核算框架
1. 中国的结构性减速
2. 结构性减速的结构变化背景
3. 经济增长核算框架
4. 数据来源与处理
(二)长期增长中的要素动态与国际经验事实
1. 人口转型及其增长影响
2. 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资本增长动态
3. 增长核算的参数结构
4. 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增长关联
(三)长期增长的效率分析:中国经济增长趋势与增长效率问题
1. 中国潜在增长和经济结构性减速趋势
2. 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规模与效率的国际比较
3. 中国经济增长的规模与效率问题
(四)结语与讨论
四 新要素供给、知识生产消费一体化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一)知识生产消费一体化过程
(二)通用技术与知识生产的两部门模型
1. 在结构上定义生产函数
2. 新生产函数的性质
3. 雁阵增长模式呈现在新生产函数中的情景
4. 广义人力资本和知识部门的再解释
五 基本制度环境、要素协同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一)全要素生产率下降与资源配置低效率
1. 资源过度向低效率部门配置,形成通用技术部门对新要素供给的挤出
2. 低层次人力资本冗余,形成对知识过程的挤出
3. 人力资本错配严重,造成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效率损失
(二)低效率的制度根源及其机理
六 结论与建议
(一)以全要素生产率为基准,提高增长质量,实现稳定发展
(二)重新定位政府角色,弱化干预,强化协调
(三)促进人力资本的再配置与有效使用,提高人力资本利用效率
(四)推进科、教、文、卫事业单位转型与改革,推进服务业发展,提高增长效率
参考文献
后记
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袁富华。
得书感谢您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