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科学

苜蓿科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为了更多体现中国的特色,为了汇集更多新科技的研究成果,《苜蓿科学》编撰工作从2003年开始,在完成头一稿后,又从2006年起做了一次比较重大修改。全书共26章,力求科学而尽可能全面地反映出国内外苜蓿研究的新理论和技术成果,并且对学科前沿问题和技术探讨的热点问题作出综述和阐释。为了编写好这部科学专著,参加编写的人员尽了极大努力,参阅了大量文献,整理了1000余篇相关文献目录附录于后,便于读者参考与应用。

章节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世界苜蓿的分布、起源与分类

一、苜蓿的起源

二、苜蓿的分布

三、苜蓿的种属

(一)苜蓿多样性起源中心

(二)多倍性

(三)繁育系统

(四)进化

(五)苜蓿分类

(六)紫花苜蓿复合体

(七)苜蓿的遗传分类

第二章 苜蓿的经济功能与生态功能

一、苜蓿共生固氮是农业生态系统中氮循环的重要环节

二、参与碳循环

三、优质牧草——家畜全价饲草

四、优良绿肥作物——土壤的卫士

五、恢复植被

(一)苜蓿是改良退化草地的先锋植物

(二)苜蓿是重建草地的首选牧草

(三)苜蓿是退牧还草的支柱性饲草

六、保持水土

(一)苜蓿植被形成快,水土保持效果显著

(二)苜蓿根系发达,可增强土壤抗侵蚀力

七、苜蓿是“草-畜-肥-粮”物质循环中的重要成分

八、苜蓿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一)苜蓿根的分泌物及其有机残体是土壤微生物营养的重要来源

(二)苜蓿根际的环境条件适宜于微生物的繁殖

(三)苜蓿对根际微生物数量与类型的影响

九、培肥地力

(一)肥效成分及其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二)对土传病害的影响

(三)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四)苜蓿增产效果

十、改良土壤

(一)改良盐渍土

(二)改良白浆土

(三)改良漠土

(四)改良风沙土

十一、蜜源植物

(一)泌蜜习性

(二)利用价值

十二、美化环境减少污染

十三、野生动物的避难所

第三章 苜蓿的形态与解剖特征

一、根和根颈

(一)根

(二)根颈

(三)根蘖

(四)根瘤

二、茎

(一)茎的形态特征

(二)茎的解剖构造

(三)茎的生长

(四)茎枝扦插

三、叶

(一)叶的形态

(二)叶的构造

(三)叶的形态构造与环境

四、花

五、荚果

六、种子

(一)种子形态

(二)种子构造

(三)种子的寿命

(四)种子的硬实性

(五)苜蓿种子的荧光

第四章 苜蓿的水分生理

一、苜蓿的水分需求规律

(一)蒸腾系数

(二)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水分的要求

(三)根系与水分吸收

二、水分亏缺时的生理反应

(一)概述

(二)水分胁迫的机理

(三)苜蓿水分胁迫时的生理反应

三、产量和水分的关系

(一)灌溉

(二)苜蓿水分利用效率研究概况

第五章 苜蓿的营养生理

一、植物的营养元素及其功能

(一)营养元素的种类

(二)营养元素的功能

(三)影响苜蓿营养需要的因素

二、苜蓿对氮、磷、钾的需求规律

(一)氮

(二)磷

(三)钾

三、苜蓿对钙、镁、硫的需求规律

(一)钙

(二)镁

(三)硫

四、苜蓿对微量元素的需求规律

五、营养缺乏时的生理反应

(一)大量元素缺乏出现的生理反应

(二)微量元素缺乏出现的生理反应

第六章 苜蓿光温反应与秋眠性

一、苜蓿秋眠性概念

二、苜蓿秋眠性的测定

三、苜蓿秋眠性的发生机制

四、苜蓿秋眠性与耐寒性的关系

(一)苜蓿秋眠性与抗寒性关系研究方法

(二)苜蓿秋眠性与抗寒机制

(三)苜蓿秋眠性和抗寒性的遗传关系

五、中国苜蓿秋眠性

(一)秋眠性在中国的研究概况

(二)中国苜蓿秋眠性评定

(三)苜蓿秋眠性与生产性能研究

六、苜蓿秋眠性的应用

(一)对苜蓿进行分类

(二)苜蓿种植区划

(三)预测抗寒性

(四)确定适宜的播种时期

七、结语

第七章 苜蓿的碳素同化、分配与利用

一、光合作用概述

二、苜蓿叶中二氧化碳的交换

(一)苜蓿叶的结构与二氧化碳的扩散

(二)叶绿体的光学特性与光的截取

三、苜蓿植株的光合作用

四、叶片内外因素与二氧化碳的同化

(一)光照

(二)二氧化碳

(三)温度

(四)土壤水分

(五)矿物质营养

(六)苜蓿内部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五、根系中碳水化合物的交换与贮藏

六、光合产物的分配与利用

七、光合速率与苜蓿饲草生产

第八章 苜蓿根瘤菌的促生长作用

一、苜蓿根瘤菌的研究历史

二、苜蓿根瘤菌的研究现状

(一)苜蓿根瘤菌资源调查

(二)苜蓿根瘤菌的应用

(三)苜蓿根瘤菌接种剂的生产

……

第九章 苜蓿的抗性生理

第十章 苜蓿生长发育及环境影响

第十一章 苜蓿细胞及细胞遗传学

第十二章 苜蓿的传粉受精及授粉控制

第十三章 苜蓿育种

第十四章 苜蓿生物技术研究

第十五章 苜蓿种和品种的选择

第十六章 苜蓿建植

第十七章 苜蓿施肥

第十八章 苜蓿灌溉

第十九章 苜蓿混播

第二十章 苜蓿病虫害及其防治

第二十一章 苜蓿田的杂草及其防治

第二十二章 苜蓿刈割、加工、贮存和运输

第二十三章 苜蓿种子生产

第二十四章 苜蓿饲用价值

第二十五章 苜蓿放牧利用技术

第二十六章 苜蓿与动物营养

苜蓿科学名词检索

主要参考文献

苜蓿科学是2009年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作者洪绂曾。

得书感谢您对《苜蓿科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甘肃多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研究 电子书
本书共十一章,内容包括:总论、自然环境概况、植物多样性及植被、脊椎动物、昆虫、大型真菌资源、旅游资源、社会经济状况、威胁因素、保护管理现状、保护区评价。
农科撷果——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十一五”科技成果汇编 电子书
本书汇编了“十一五”期间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的科技成果共196项,包括大田作物新品种37个、蔬菜瓜果新品种22个、农业新技术88项、授权专利技术23项、起草颁布的农业新标准26项。
农科撷果——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十二五”科技成果汇编 电子书
本书汇编了“十二五”期间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的科技成果共252项,包括大田作物新品种41个、蔬菜瓜果新品种20个、农业新技术86项、授权专利技术53项、颁布的农业新标准52项。
阳台花园打造记 电子书
每个人心中都梦想着有一片属于自己的花园,闲时邀三两知己,品茶赏花,好不惬意!奈何现实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户外花园,但几乎每家每户都有阳台,阳台作为连接室内与外界的桥梁,算得上半个户外空间,我们何不把阳台打造成梦想中的花园呢?全书分为两大部分,前面部分介绍阳台花园的小知识,包括阳台环境、阳台园艺及阳台布置等,告诉读者如何根据阳台具体环境进行阳台植物选择、植物养护、阳台造景等。后面部分分享了十个精美
智慧农业实践 电子书
本书详解智慧农业理论、发展路径及实践案例,通俗易懂,便于快速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