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主要社会思潮的动态研究与批判.上集

当代主要社会思潮的动态研究与批判.上集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分歧,左右翼观点各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理论借鉴。

内容简介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当代主要社会思潮尽管因其所处区域、所具有的思想、理论背景、所代表的利益群体有所不同而呈现五彩缤纷的斑斓色彩,但是追根溯源,我们仍然可以从中缕析出一些基本的头绪,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作为分歧的两端,在两端之间存在着融合两端或者折衷的观点。与此同时,左右翼倾向存在于这些不同的社会思潮中,作为相对性概念,所谓左翼、或者右翼本身并没有确定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学派中的右翼与自由主义学派中的左翼,存在着话语重叠。理解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分歧焦点,至少使我们能够比较容易地理解和把握各种社会思潮的来龙去脉、基本特征、社会诉求的立足点等等基本要素,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序言

目录

上集 当代国外主要社会思潮的动态研究与批判

第一章 当代国外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潮与中国绿色左翼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生态马克思主义带给我们的启示

第二节 生态马克思主义如何认识生态危机的根源

第三节 生态马克思主义如何面对发展与生态的两难困境

第四节 生态马克思主义对“生产逻辑”与“资本逻辑”的区分

第五节 生态马克思主义解决问题的路径

第六节 中国绿色左翼的崛起

第二章 当代消费主义思潮批判

第一节 消费主义的发展历程及其负面影响

第二节 消费主义拜物教批判

第三节 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虚假性

第四节 消费主义在我国的践行与批判悖论

第三章 当代社会批判理论的最新进展研究

第一节 何谓社会批判理论

第二节 20世纪90年代后哈贝马斯的后世俗社会理论与宗教观

第三节 维尔默、奥菲对现代性与福利国家的思考

第四节 霍耐特的承认理论转向

第五节 弗雷泽:再分配,还是承认

第六节 霍耐特近10年的理论新进展

第四章 当代美国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新思潮研究

第一节 杜娜叶夫斯卡娅与美国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第二节 当代美国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当代美国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文本依据和理论成果

第四节 哲学基础:回到马克思

第五节 对马克思资本主义替代理论的研究

第六节 对马克思非西方社会理论的研究

第七节 对列宁与黑格尔和辩证法关系的研究

小结

第五章 后马克思思潮路径解析

第一节 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

第二节 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

第三节 后现代思潮与马克思主义

第四节 精神分析与意识形态批判

第五节 拉克劳、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

第六章 当代国外自由主义最新动态研究

第一节 自由主义的历史形成

第二节 自由主义的当代特征

第三节 对当代自由主义的分析与批判

第七章 马克思与当代主要社会思潮的哲学—经济学分歧及思考

第一节 马克思早期批判思路的形成路径

第二节 雇佣劳动关系中的公平正义问题

第三节 通向分配正义的劳动价值论的形成

第四节 通向分配正义的《资本论》研究

第五节 跨世纪的两个《资本论》批判思路的比较

第八章 马克思与当代主要社会思潮的哲学—政治学分歧与思考

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政治哲学批判

第二节 马克思与当代自由主义分歧的哲学思考

第三节 马克思与哈贝马斯批判指向的比较

第四节 分配正义蕴含着的两个抽象原则

参考文献

当代主要社会思潮的动态研究与批判.上集是2018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魏小萍。

得书感谢您对《当代主要社会思潮的动态研究与批判.上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当代社会政策研究(13):共享发展与社会政策创新 电子书
本书是第十三届中国社会政策国际论坛的参会优秀论文集,以“共享发展与社会政策创新”为主题,分为社会政策理论探讨;农村社会政策与实务;城镇化、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社会政策三个专题,共19篇论文,论文以实地调查材料和直接数据为基础,针对扶贫、养老、就业、医疗、社会保障、城镇化、慈善等领域的社会政策的实施情况、执行效果及其面临的问题展开讨论,并据此提出解决方案或对策建议。
现代艺术的思潮与运动 电子书
本书以19世纪中叶至21世纪初150余年间,现代设计和现代艺术的发展脉络为主线,一方面着重介绍各个时期主要的艺术、设计风格、流派及其产生的原因;另一方面介绍各种流派的代表人物和代表性作品。
走向建设:社会思潮、生活改造与近代中国乡村建设 电子书
本书共收入十位作者的十六篇关于近代中国乡村建设的论文。其中既有相对宏观的探讨,更有具体的个案研究;既有关于孙中山、米迪刚、卢作孚等20世纪前期乡村建设代表性人物的思想的深入剖析,又有关于邹平、青岛、定县、北碚等地区乡村建设实践的深入考察。尽管其研究视角和主要内容各有不同,但均聚焦于“近代中国乡村建设研究”这一主题,不仅能够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而且有助于推动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城市批判与当代价值 电子书
本书是马克思主义城市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填补了相关研究的空白,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重要性。第一,梳理了“一盘散沙”式的学术见解,对马克思主义城市学重点人物的主要观点进行了主动的“盘点”,使之成为更加规范的学术理念。第二,使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城市学的研究从盲从、前反思的阶段转向自觉的、反思的阶段。第三,使我们在对马克思主义城市学的研究中,以更加积极、更有效的方式与西方学术界进行对话。
“气”与抗争政治:当代中国乡村社会稳定问题研究 电子书
本书通过几个案例的比较研究,以中国文化中“气”这个概念为视角,研究了中国乡村农民抗争政治的目标、动力和机制所发生的变化,分析了各级政府在维稳技术和策略上的变化,并探讨了这些变化所带来的复杂的社会和政治后果。作者试图以此来克服学界在抗争政治研究中理性与情感、权利与道义之间的对立,克服在中国农村研究中存在的移植派与乡土派的对立,从而推进抗争政治理论和乡村社会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