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关于“看”的颠覆之作,身体多元化的崭新领悟。
内容简介
人类有八至九成的信息通过视觉获取。渐渐地,我们以为用眼睛看到的就是世界的全貌。
看不见的人,是感知“世界的另一种样子”的专家。他们用手阅读,用耳朵眺望,把脚当做探照灯;还能通过语言借他人之眼,用幽默态度翻转种种“不便”。
东京工业大学教授伊藤亚纱经过与视障人士的长期相处,从空间、感觉、运动、语言和幽默五大主题,带领我们一起走进“看不见”的世界。
在那里,当视觉消失,身体生长出意想不到的崭新可能。就好比这世界上有四只脚的椅子,也有三只脚的椅子,二者有着各自的平衡。这本书想去关注的,不是四只脚的椅子少了一只脚的“欠缺”,而是原本就由三只脚创造出的“完整”。
我们已经迎来身体多元化的时代,认识他们的世界,同时意味着认识自身的更多可能。
作者简介
作者伊藤亚纱,东京大学博士,东京工业大学博雅研究教育院(ILA)教授,MIT客座研究员。研究领域为美学和现代艺术。代表作有《看见看不见的世界》。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推荐序 “心”鲜的世界
前言
本书的主要登场人物
序章 如何看见“看不见的世界”
感受不一样的身体
美学和生物学的交叉点
什么是美学
抛开自以为的“理所当然”
“看不见”与“闭上眼睛”
“明天下午的降水概率为60%”中的“信息”与“意义”
什么是“环境界”
面对看不见的人,看得见的人采取的态度
后天失明的木下分享的“一段经历”
“我们是我们,你们是你们”的距离感
第一章 空间
“大冈山果然是‘山’呢”
大脑里有富余的空间?
是我在利用信息,还是信息在利用我?
“看不见的世界,意味着极少量的信息”
不受摆布的安心感
正因没有视野,视野才更加广阔
盲人的时尚
视觉能力影响思考方式
看不见与看得见的人心中的富士山
盲人的色彩感觉
看得见就一定有“死角”
“太阳塔”有几张脸?
无视觉,则无死角
正面即背面,背面即正面
内外等价
第二章 感觉
盲人,是“拥有独特的听觉和触觉的人”?
特殊对待带来的两个问题
误解一:盲人=盲文
误解二:盲文=触觉
误解三:将触觉与快感相联系
感觉的金字塔
所谓教育,就是从触摸的世界走向看见的世界
盲文不是用来“摸”的,而是用来“读”的
“看”是眼睛的专利吗?
将“看”和眼睛分离
用耳朵“望”,把握情况
手和屁股,也有和眼睛一样的功能
用耳“看”,用眼“听”,用鼻“吃”,用口“闻”
复健,就像进化
第三章 运动
解明看不见的人身体利用方式的第一把钥匙
看不见之后反而不容易摔倒了
抱石运动和按摩的共同点
看不见的人特有的“准备”
盲人冲浪
统一重心
“乘”的同时“融入”
“自立,即增加可依赖的对象”
巧妙地摆脱
身体的本质
盲人足球
“盲人的射门很难防”
“啊,这就是梅西的踢法”
克服恐惧的方法
跃过“脑海中的横杆”
第四章 语言
看不见的人鉴赏艺术
武器只有语言
“我们盲人也有看罗丹的权利”
“全盲也能鉴赏绘画”
全国推广
社交视野的有趣之处
印象派,即“出于视觉、利用视觉、为了视觉的绘画”
新的艺术鉴赏
艺术鉴赏的目的不是获取信息
结果先行的思考方式
我们不习惯“边推理边看”
“知道是陶瓷杯的那一瞬间,就会变成陶瓷杯”
“鉴赏即重构”的意义
用他人之眼看
作为催化剂的残疾
看得见的人也是盲目的
第五章 幽默
如何看待“不方便”
今天吃的是肉酱意面,还是奶油意面?
回转寿司就像俄罗斯轮盘
对我们来说,表达的工具有限。所以……
避开既定的道路
弗洛伊德的幽默论
代表性故事
“郁结”的真面目
改变思维定式的启示
残疾是什么
谢辞
看见看不见的世界是2024年由新经典文化出版,作者[日] 伊藤亚纱。
得书感谢您对《看见看不见的世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