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与艺术哲学(第三辑)

艺术史与艺术哲学(第三辑)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艺史·艺哲》第三辑:印象派、马蒂斯、法国思想、新书发布。

内容简介

《艺术史与艺术哲学》以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为核心,集结国内外活跃在艺术史与艺术哲学研究领域的优秀学者,从不同角度呈现这些学科的进展与前沿,强调艺术史、艺术哲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以史学厚度为筑基,以思想深度为旨归。以期经过多年努力,形成系统而成规模的学术成果。《艺术史与艺术哲学》(第三辑)设有四个专栏。个专栏收入了三篇以“印象派与文学”为主题的论文和译文。第二个专栏包括四篇与亨利•马蒂斯(1869—1954)相关的研究论文。第三个专栏由2021年10月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召开的“战后法国思想与当代艺术理论的变动”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选篇构成。后一个专栏“特稿与书评”收入了伊夫–阿兰•博瓦《作为模型的绘画》《无定形:使用指南》中译本新书发布会与国际研讨会的发言与对谈。《艺术史与艺术哲学》一如既往地倡导跨学科研究,并以催生可深度学习的新型知识为宗旨。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本期文章

印象派与文学

仰起的页面

后/印象画派对美国现代派小说的美学塑形

野兽派画法创新中的东亚印痕

弗莱与中国艺术的渊源

作为符号的阿拉伯纹样:马蒂斯作品中的一个母题

马蒂斯的体系:一份形式—结构的分析报告

The Change of idéal: Imitation in French Aesthetics in the 19th Century

“世界3”:卡西尔与古德曼

基于“感觉”的绘画之“思”

死亡与沉睡:论绘画的“时间经验”

Three Painters for Three Phenomenologists: Cézanne & Merleau-Ponty, Kandinsky & Henry, Tal Coat & Maldiney

从现象场到拓扑空间

伊夫-阿兰·博瓦《作为模型的绘画》《无定形:使用指南》中文版发布&国际研讨会

《艺术史与艺术哲学》征稿函

Journal of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Art

艺术史与艺术哲学(第三辑)是2023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沈语冰。

得书感谢您对《艺术史与艺术哲学(第三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艺术哲学新论 电子书
《艺术哲学新论》是美学哲学家杜卡斯的代表作,其审美自由主义学说在西方具有广泛影响。总体而言,艺术哲学是关于艺术和审美对象的批评理论。审美对象是审美静观和体验的对象,在范围上要比艺术领域更为广泛和多样。艺术是一种人类活动,一种产生艺术品的人类艺术活动,而并非一项旨在创造美的活动。艺术是情感的语言,艺术品是情感的对象化。若承认艺术是情感的语言,就务必承认艺术是情感的表现,而不是情感的交流。从实践角度看
有配方的西方艺术史 电子书
趣味艺术史大话西方艺术史,儿童艺术启蒙青少年美育。
现代艺术的思潮与运动 电子书
本书以19世纪中叶至21世纪初150余年间,现代设计和现代艺术的发展脉络为主线,一方面着重介绍各个时期主要的艺术、设计风格、流派及其产生的原因;另一方面介绍各种流派的代表人物和代表性作品。
“西琴”东渐与本土艺术 电子书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中国钢琴教育的传入与发展,深入系统地厘清中国钢琴教育的发展脉络,总结中国钢琴教育取得的成就,探讨它未来可能的发展路向,不仅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编以川北“王皮影”为个案研究,以田野调查、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为主,从历史学、艺术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的视角,结合川北地区的经济与文化,采用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表达方式,运用“白描”手法力图再现川北“王皮影”的历史。
第二届“艺术史与民族艺术”学术研讨会:20世纪中国美术史论专题 电子书
本书收录了《百年中国美术进程中的宗其香及其民族山水意象》《展览中的个案:重识伍霖生》《后殖民时代的徐悲鸿意义再观看》《近代中国的博物学与博物馆》《与古为新:吴昌硕葫芦题材绘画探究》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