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对瑶族习惯法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内容简介
瑶族习惯法属于法的历史文化范畴,它既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又有其现实形态;既有相对稳定的特点,又处于变化的过程当中。
本书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法学、社会学、民族学诸学科相关理论、方法,系统研究瑶族习惯法的基础、形成、订立,探寻其社会组织、生产、物权、债权、婚姻、家庭及继承等方面的习惯法,探究其执法的机制、纠纷解决机制及守法的缘由,以期达到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作者简介
作者朱继胜,广西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行政管理学、行政法、行政诉讼法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自序
绪论
第一节 “自我”的探寻
第二节 瑶族习惯法的界定
一、习惯法的界定及评析
二、本书对瑶族习惯法的界定
第三节 瑶族习惯法的研究现状
一、初始阶段:从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
二、本体研究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至2000年
三、关系研究阶段:从2001年至今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逻辑构架
一、瑶族习惯法的研究方法
二、本书的逻辑构架
第一章 瑶族习惯法的基础
第一节 历史因素与民族构成
一、历史因素
二、民族构成
第二节 经济与文化因素
一、经济因素
二、文化因素
第三节 宗教因素
一、原始宗教因素
二、道教因素
第二章 瑶族习惯法的形成
第一节 形成的过程
一、瑶族习惯法的产生
二、瑶族习惯法的演变
第二节 形成的机制
一、禁忌与交换:习惯规则的两个来源
二、从个体习惯到群体习俗
三、从群体习俗到习惯法的形成
第三章 瑶族习惯法的订立
第一节 关于石牌律
一、石牌的起源
二、石牌的类型
三、石牌律的性质
四、石牌律的结构
第二节 议订的目的
第三节 议订的程序
一、草拟规条
二、“会石牌”
三、附魅
第四节 修订与废止
一、瑶族习惯法的修订
二、瑶族习惯法的废止
第四章 瑶族社会组织习惯法
第一节 油锅组织和巴引组织
一、油锅组织
二、巴引组织
第二节 瑶老组织和瑶长组织
一、瑶老组织
二、瑶长组织
第三节 石牌组织
一、关于“石牌”
二、石牌头人
三、基层组织——甲
四、石牌兵
五、石牌组织的瓦解
第四节 村老组织和寨老组织
一、村老组织
二、寨老组织
第五章 瑶族生产习惯法
第一节 农事习惯法
一、农事组织习惯法
二、农事互助习惯法
三、农事活动习惯法
第二节 狩猎习惯法
一、狩猎组织、祭祀
二、狩猎行为
三、猎获物的分配
第三节 渔业习惯法
第六章 瑶族物权习惯法
第一节 不动产的权属
一、不动产的先占取得
二、不动产的所有、占有和使用
三、土地典权
第二节 物权的公示
一、物权享有的公示——打标为记
二、物权变动的公示——中保人及在场人制度
第三节 物权的保护
一、治盗习惯法
二、治匪习惯法
三、侵权赔偿习惯法
第七章 瑶族债权习惯法
第一节 契约之债总论
一、契约的形式
二、契约的内容
三、契约的效力
第二节 买卖
一、不动产买卖
二、动产买卖
第三节 租佃
一、契约的订立及内容
二、地租的形式与租制
三、租佃方式
第四节 借贷与雇佣
一、借贷
二、雇佣
第八章 瑶族婚姻、家庭与继承习惯法
第一节 婚姻习惯法
一、结婚
二、婚姻形式
三、夫妻关系
四、离婚
第二节 家庭习惯法
一、房与家族
二、家庭内部关系
三、妇女地位
第三节 继承习惯法
一、金秀长毛瑶之法
二、金秀过山瑶之法
三、云南、恭城瑶族之法
第九章 瑶族习惯法的实施
第一节 执法的机制
一、赏善罚恶
二、罚的措施
三、罚的执行
第二节 纠纷解决机制
一、调处
二、械斗
三、神判
第三节 法的遵守
一、外在的需要
二、内在的认同
结语:内在逻辑与当代意义
参考文献
瑶族习惯法研究是2015年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作者朱继胜。
得书感谢您对《瑶族习惯法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