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通过对国内有关环境法律规定进行了详细列举,并以比较法的研究视角对国外有关法律规定进行了阐述。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含环境、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环境法的概念、发展演变、体系和适用范围,环境法学、环境法律关系与环境法学理论体系,环境管理、环境行政责任与环境行政诉讼,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环境法的基本制度,环境损害的民事法律救济、公益诉讼与刑事制裁。
本书内容翔实,既有对我国现有环境法律制度的阐述与解读,又通过其他国家相关的制度对我国的环境法律制度的进步提出了有益参考。
作者简介
作者温登平,1978年8月生,汉族,山东安丘人,山东交通学院法学院副教授,山东大学法学学士、法学硕士,清华大学法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从事刑法学、环境法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编写说明
第一章 环境、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第一节 环境、自然资源与生态系统
一、环境及其相关概念
二、自然资源及其相关概念
三、生态系统及其相关概念
四、环境、自然资源与生态系统的关系
第二节 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
二、当代环境问题的性质
三、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对策
第三节 环境保护
一、环境保护及其相关概念
二、环境保护的内容和特点
三、我国的环境保护
第二章 环境法的概念、发展演变、体系和适用范围
第一节 环境法的概念、特点、目的和任务
一、环境法的概念
二、环境法的特点
三、环境法的目的
四、环境法的任务
第二节 环境法的发展演变
一、国外环境法的发展演变
二、我国环境法的发展演变
第三节 环境法的体系
一、我国环境法的体系与渊源
二、环境立法
第四节 环境法的适用范围
一、环境法的空间效力范围
二、环境法的时间效力范围
第三章 环境法学、环境法律关系与环境法学理论体系
第一节 环境法学的概念、特征和学科的独立性
一、环境法学的概念和特征
二、环境法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第二节 环境法律关系
一、环境资源法律关系的概念
二、环境法律关系的类型
三、环境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
四、环境法律关系的主体之一——公众的环境权利和义务
五、环境法律关系的主体之二——公司企业的环境权益和义务
六、环境法律关系的主体之三——国家机关的环境监管权力和职责
第三节 环境法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一、环境法学的理论体系
二、环境法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章 环境管理、环境行政责任与环境行政诉讼
第一节 环境管理概述
一、环境管理的概念和沿革
二、政府的环境管理职权与义务
三、环境管理的类型和发展趋势
四、环境管理体制
第二节 环境行政监督管理体制
一、构建环境行政监督管理体制的原则
二、国外环境行政监督管理体制
三、我国环境行政监督管理体制
第三节 环境行政管理的方法
一、环境行政管理职权与环境行政管理方法
二、环境标准制度
三、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四、环境行政执法
五、对环境与资源损害的民事赔偿请求权
第四节 环境行政责任的一般理论
一、环境行政责任的概念
二、环境行政责任的分类
三、环境行政责任立法概况
四、环境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
五、环境行政处罚的具体内容
六、环境行政相对人的责任
第五节 环境行政处分和纪律处分
一、环境行政处分
二、环境纪律处分
第六节 环境行政处罚
一、环境行政处罚的概念
二、环境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
三、环境行政处罚权的委托与授权
四、环境行政处罚的种类与形式
五、环境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和自由裁量权
六、环境行政处罚案件的管辖
七、环境行政处罚的程序
八、环境行政处罚的减免
第七节 环境行政复议
一、环境行政复议的概念
二、环境行政复议的范围
三、环境行政复议申请期限和作出复议决定的期限
第八节 专门环境行政责任
一、环境保护行政问责制度
二、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制度
三、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
四、生产者责任的延伸
第九节 环境行政诉讼
一、环境行政诉讼的概念
二、环境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三、环境行政诉讼的管辖
四、环境行政诉讼的时效
五、环境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
六、环境行政复议与环境行政诉讼的关系
七、环境行政诉讼的诉讼程序
八、环境行政诉讼的执行
第十节 环境行政赔偿
一、环境行政赔偿的概念
二、环境行政赔偿的构成要件
三、环境行政赔偿的请求权人和赔偿义务机关
四、环境行政赔偿的赔偿范围
五、环境行政赔偿的赔偿程序
第五章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概述
一、环境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二、国外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三、我国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协调发展的原则
一、协调发展原则的概念
二、协调发展原则的形成和发展
三、协调发展原则的贯彻
四、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
第三节 保护优先原则
一、保护优先原则的概念
二、保护优先原则的形成和发展
三、保护优先原则的内容与贯彻
第四节 预防原则
一、预防原则的概念
二、预防原则的提出和发展
三、预防原则的内容
四、预防原则的贯彻
第五节 公众参与原则
一、公众参与原则的概念
二、公众参与原则的理论根据和形成发展
三、参与决策的公众的范围
四、我国法律法规对公众参与原则的规定和实践
五、公众参与原则的贯彻
第六节 原因者负担原则
一、原因者负担原则的概念
二、原因者负担原则的提出和发展
三、原因者负担原则的贯彻
四、原因者负担原则的内容
第六章 环境法的基本制度
第一节 环境法的基本制度概述
一、环境法的基本制度的概念
二、环境法基本制度的分类
三、我国环境法基本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环境保护规划制度
一、环境开发利用决策权和环境保护规划制度
二、环境保护规划制度的主要内容
三、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管理和实施
第三节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概念
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过程
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适用范围
四、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形式和内容
五、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
六、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及其权利、义务
七、环境影响评价与公众参与
八、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实施及其存在的问题
九、“三同时”制度
第四节 环境资源许可制度
一、环境资源许可制度概述
二、环境资源许可的设置
三、环境资源许可制度的管理程序
四、排污许可制度
五、排污权交易制度
六、自然资源许可制度
第五节 环境调查与监测制度
一、环境调查与监测制度的概念
二、污染源普查制度
三、自然资源调查和档案制度
四、环境监测制度
五、环境监察制度
六、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制度
第六节 环境资源激励制度
一、环境资源激励制度概述
二、环境税制度
三、资源税制度
四、排污收费制度
五、自然资源费制度
六、生态补偿制度
第七节 环境污染的全过程治理制度
一、物质循环全过程管理
二、清洁生产促进制度
三、循环经济促进制度
第八节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一、突发环境事件的概念
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及其建立和完善
三、突发环境事件的适用范围和工作原则
四、突发环境事件的管理体制
五、突发环境事件的分级和预案分类
六、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组织体系
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的执行
第七章 环境损害的民事法律救济、公益诉讼与刑事制裁
第一节 环境损害及其民事法律救济
一、环境损害的概念
二、环境民事责任的概念
三、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四、环境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
五、环境民事诉讼
六、环境损害赔偿的行政调解
第二节 环境公益诉讼
一、环境公益诉讼的概念与渊源
二、环境公益诉讼的特点
三、外国环境公益诉讼的类型
四、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变迁
五、环境行政公益诉讼
六、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第三节 环境犯罪的刑事制裁
一、外国环境刑事立法模式
二、我国环境刑事立法概况
三、我国环境犯罪的分类、构成要件和法律后果
四、我国环境犯罪的具体展开(略)
环境法学讲义(总论)是2020年由法律出版社出版,作者温登平。
得书感谢您对《环境法学讲义(总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