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从研究奥古斯丁和阿奎那的基督教哲学着手,着重探讨了基督教给哲学增加了什么新的东西。
内容简介
基督教在罗马帝国传播的过程中与哲学相遇,两者并没有一方取代另一方,而是相互改变了对方,相互造成了影响深远的历史效应。
基督教哲学便是这种历史效应的一个集中体现,它既是基督教寻求哲学理解、接受哲学追问的直接产物,也是哲学试图去理解和开显基督教教义的思想产物。作为宗教与哲学相遇的产物,基督教哲学一方面使基督教走向理性化而成为更成熟的宗教,另一方面则给哲学贡献了诸如自由意志、历史原则等新内容而改变了哲学的问题格局。
作者简介
作者黄裕生,男,哲学博士,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秘书长。1995年获哲学博士学位。2002年在德国马堡大学哲学系进修。
主要作品有《时间与永恒:论海德格尔哲学中的时间问题》《真理与自由:康德哲学的存在论研究》《中世纪哲学》、八卷本学术版《西方哲学史·第三卷》,以及《宗教与哲学的相遇:奥古斯古与托马斯阿奎那的基督教哲学》,等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出版说明
从纯粹的学问到真实的事物——“纯粹哲学丛书”改版序
序“纯粹哲学丛书”
作者的话
上篇 信仰的哲学化与哲学的神圣化
第一章 “基督教哲学”概念与问题视野
第二章 哲学与宗教的界限:什么是哲学?
第一节 什么是哲学?
第二节 哲学与科学的区别及关联
第三节 哲学与宗教的界限
第三章 基督教信仰的内在原则:基督教信仰对哲学的贡献
第一节 一神教信仰与绝对他者和绝对原则意识
第二节 自由意志与人格意识:从原罪信念到自由意志
第三节 历史原则与希望意识:绝对的未来和历史的终结
第四节 普遍之爱与自立原则
第五节 普遍之爱与亲情的限度原则
第六节 两性之爱与第三位格
中篇 奥古斯丁的基督教哲学
第一章 奥古斯丁:一个新的起点
第二章 时间观的变革:拯救现象与捍卫上帝
第一节 时间的内在化——拉开时间与上帝的距离
第二节 内在时间的基本特征与上帝困境的消解
第三章 自由意志与原罪说:伦理学转向
第一节 罪的观念与善—恶伦理学的困惑
第二节 罪的意识与自由意志问题的提出
第三节 自由意志与伦理学的新问题
第四节 自由意志与正当的生活
第五节 自由意志与本性
第四章 历史哲学(一)
第一节 第一部历史哲学巨著《上帝之城》的缘起与主要内容
第二节 罗马城陷落事件引起的反响与奥古斯丁的回应
第三节 诸神崇拜:打不开未来的信仰
第四节 在忍耐与宽恕中打开历史
第五章 历史哲学(二)
第五节 死亡与复活
第六节 历史的起源:世界的起源与两个国度的区分
第七节 历史的目的:两个国度的交会与出路
第八节 历史的自由与必然
第六章 关于上帝的现象学:三位一体学说,或一与多的问题
第一节 作为现象学问题的三位一体学说
第二节 奥古斯丁的三位一体说
第三节 三位一体与人类的心灵(智)结构
下篇 托马斯·阿奎那的证明之路
第一章 引论——亚里士多德主义与另一条道路
第二章 存在者(ens)、本质(essentia)、存在(esse)、本体(substantia)
第一节 本质(essentia/Wesen)与存在者(ens/Seiende)、存在(esse/Sein)
第二节 本质与复合本体
第三节 本质与单一本体
第四节 上帝的本质与存在(esse/Sein)
第五节 本质(essentia/Wesen)与属性(accidens/Eigenschaft)
第三章 托马斯·阿奎那的真理观
第一节 真的东西与存在着的东西
第二节 真理与符合
第三节 真理既在理智中,也在感性中
第四节 真理的永恒与变化
第四章 “神圣学说”与证明之路
第一节 信仰以知识为前提
第二节 通达上帝的五条道路
第三节 对“证明之路”的另类批评
参考文献
一、原始资料
(一)奥古斯丁著作
(二)托马斯·阿奎那著作
二、研究类主要参考书
后记
增订版后记
宗教与哲学的相遇:奥古斯丁与托马斯·阿奎那的基督教哲学研究是2008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黄裕生。
得书感谢您对《宗教与哲学的相遇:奥古斯丁与托马斯·阿奎那的基督教哲学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