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帝国

白银帝国:一部新的中国货币史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经济学专业人士,经济学初学者,政府机构相关工作人员,以及对经济、货币、经济史感兴趣的大众读者

从经济变奏窥千年历史风云,从白银命运解东西转折分流

著名历史学家吴思、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韦森、著名经济学家朱嘉明、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马德斌、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王巍等倾力推荐

内容简介

货币在宋元以降直至近代,近1000年的中国历史中扮演了尤为重要的角色。本书梳理了白银成为本位货币的艰难历程。本书既是一部中国货币史,也是对中国社会变迁的窥探。每一个关注中国经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人,都能从中获得启发。

作者简介

徐瑾

青年经济学者,FT中文网财经版主编、首席财经评论员,东京大学客座研究员,上海公共政策研究会理事。

早年办过《读品》杂志,现主持经济人读书群。

近年出版《有时》、《印钞者》、《凯恩斯的中国聚会》等著作,作品曾连续入选“2015zui受金融人喜爱的十本财经书籍”、“2016zui受金融人喜爱的十本财经书籍”等评选。

作者微信公众号:徐瑾经济人。

章节目录

朱嘉明序 中国货币史和“白银纠缠” // V

总 论 白银的诅咒 // 001

第一章 东西:白银的不同命运

货币起源 // 042

白银的东西命运 // 049

金银博弈 // 055

金银复本位的失败 // 058

金银复本位不是乌托邦 // 063

第二章 宋元:纸币试验

唐宋变革中的纸币试验 // 072

北宋交子与纸币的诞生 // 077

南宋钱荒与疯狂的会子 // 085

钞票的没落与马可·波罗的局限 // 096

通胀的教训与白银的崛起 // 102

1262年:贾似道买公田与威尼斯卖债券 // 108

第三章 明代:银本位与全球化

洪武体制的建立与突破 // 118

发钞救不了明朝 // 121

禁不住的白银 // 125

白银货币化与西门庆们 // 133

李约瑟之谜在明朝 // 137

白银流入与明朝灭亡 // 144

中国钱与丰臣秀吉 // 153

第四章 晚清:混乱中崩塌

币制混乱的清朝 // 162

“黄宗羲定律”遭遇“马尔萨斯陷阱” // 170

朝贡生意经与天朝心态 // 178

从朝贡到条约 // 184

入超、热钱、世界失衡 // 190

1840年:鸦片战争还是白银战争? // 194

复盘:帝国银荒因何而起? // 203

外国银洋在中国 // 211

用白银丧失货币主权? // 216

甲午战争:中日金本位的迥异命运 // 221

江户时代中日的不同传统 // 225

从磅亏到币制改革 // 233

币制改革大热潮 // 237

白银为何再次胜出 // 240

第五章 民国:告别白银,迎接通胀

洋银行来到中国 // 248

钱庄在20世纪的兴衰 // 252

“京钞风潮”中的中国银行 // 256

天时地利的“废两改元” // 269

从《白银收购法案》中走出的法币 // 276

通胀的尾声与启示 // 286

后 记 // 295

附录一 延伸阅读 // 299

附录二 东西货币金融大事记 // 301

参考文献 // 317

白银帝国是2017年由中信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出版,作者徐瑾。

得书感谢您对《白银帝国》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二版国际组织志系列) 电子书
本书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历史沿革,工作职责,机构设置,与其他国际组织的关系,面临的问题和改革趋势等,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重点增加了进入21世纪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发展趋势与改革进展。
货币论:货币与货币循环 电子书
重新定义货币、货币供求,分析金融中介在货币循环中的主导地位。
图文新解泉志 电子书
本书是对中国古代钱币经典著作《泉志》的图文新解,采用经典注译和拓展内容相结合的方式,图文并茂地对古代钱币的发展及特点进行详细讲解。书中收录了五代以前历代各种钱币三百余种,分为正用品、伪品、不知年代品、天品、刀布品、外国品、奇品、神品、厌胜品九类,保存了中国古代钱币的重要资料。
我们热爱的金融 电子书
刘俏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获得者(2013年)和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4)。2010年底加入光华前,刘俏教授任教于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担任金融学助理教授、副教授(终身教职)。2001年12月至2003年7月间,刘俏教授曾任职于麦肯锡公司,负责麦肯锡亚洲公司金融和战略方面的研究,并为大型亚洲企业和跨国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刘俏教授在公司金融、实证资
改革之路:我们的四十年 电子书
一部当代中国经济改革简史。回顾四十年改革得失利弊,可以清楚地看到,唯有继续推进改革,才是中国保持强劲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