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第二届宋代文学研修会论文集,涵盖多个领域,年度总结成果,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内容简介
本书是“第二届宋代文学同人研修会”的会议论文集。宋代文学同人研修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地宋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一批中青年学者发起组织,商定每年召开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编辑为《宋代文学评论》。第二届研修会于2015年6月在复旦大学召开。近年来,宋代文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国内外陆续出版了多部研究专著,亟需对这些新成果进行阶段性总结。为此,研修会决定每年出版一期宋代文学评论专辑,涉及宋代文献研究、宋代诗歌研究、宋代散文研究、以及海外宋代文学研究等多个领域。总结现有成果,展望未来方向,对宋代文学研究的许多重要问题、前沿问题都有深入探讨。《宋代文学评论》将作为连续出版物,每年一辑。主编每年一换。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导言 笔记作为新兴的写作体制
目录
宋代笔记的文学文献研究
和刻本宋代笔记叙录
前言
叙录
宋元笔记方志等文献所见宋代作家及诗文辑考
一 关中驿舍壁间无名氏诗一首
二 京口旅邸中无名氏《鸡鸣》诗一首
三 李少云《病中作梅花诗》一首、另一句
四 林希逸诗一首
五 李兑诗一首
六 刘次高诗一首
七 李丑父诗一首
八 蒋重珍生卒年及《全宋文》佚文二篇
稀见史料与王安石后裔考
《家世旧闻》版本补议
宋末笔记作者罗大经生卒年及罢官考
宋代笔记与士人的形象建构
宋代笔记的谐谑倾向与士大夫的愉悦写作姿态
一 “两个”刘攽
二 两种态度
三 谐谑:宋代笔记的一种倾向
四 愉悦的士大夫与愉悦的写作姿态
话题,身份与选择:宋代笔记中的人物形象
一 杨亿:“神童”与翰林学士
二 晏殊:“神童”与富贵宰相
三 石曼卿:未中举的豪士
四 余论:形象聚群与作者立场
笔记中的传奇:由宋入金的文士施宜生
一 身份的转换:从施逵到施宜生
二 走向传奇:宋人笔记中的传闻异说
三 施宜生与金朝士大夫政治及文化
四 结语
宋代笔记专书的文学史研究
《宋景文公笔记》的字学好尚与文章观念
一 《说文》为中心:《笔记》的字学好尚
二 用字为本位:《笔记》的文章观念
三 用字与造句:唐宋散文语言革新的复杂生态
《扪虱新话》与宋代诗学
一 引言
二 陈善生平与交游新考
三 《扪虱新话》“绍述余党”考辨
四 《扪虱新话》与宋代诗学
五 余论
笔记与诗文评:《爱日斋丛抄》文学史价值发覆
一 《爱日斋丛抄》原书体例臆测
二 叶寘的社会身份与《爱日斋丛抄》的撰述特点
三 作为诗文评的《爱日斋丛抄》
宋代笔记的文体研究
北宋笔记的“话题”研究
一 笔记作为专书或“作品集”
二 北宋笔记的“话题”与类目
三 北宋笔记的类目结构
百代之中:宋代行记的文体自觉与定型
一 文体自觉与叙事空间
二 文体属性与内部分类
三 任务类行记与游观类行记分述
楼钥《北行日录》的文体、空间与记忆
一 《北行日录》的版本和文体
二 空间等级:家园、本国、故国和敌国
三 私人日记文体与代际文化记忆
大数据视阈中的文学地理学研究
一 数据挖掘与文献关联
二 GIS与数字方志体系
三 虚拟现实与场景再现
宋代文学评论.第二辑,笔记研究专辑是2016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朱刚。
得书感谢您对《宋代文学评论.第二辑,笔记研究专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