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山水水聊聊画画元明清卷

山山水水聊聊画画元明清卷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一本老少咸宜、趣味横生而又有实用价值的中国艺术入门书籍。

内容简介

作者甄选了25位极具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从彪悍的蒙元,一下子讲到大清灭亡,闲侃三代水墨,勾勒700年山水画史。你将看到:前朝皇族本朝官儿的赵孟頫,洁癖到如厕铺鹅毛的倪瓒,被星爷玩儿坏了的唐伯虎,九次不死、杀老婆却一击必中的疯子徐渭,“雅俗共赏”的任颐、吴俊,“四王”“四僧”“扬州八怪”“金陵八家”等艺术天团。

本书虽然沿袭了欣赏中国画的基本思路,介绍了不少专业级的书画鉴赏小技巧,却不会像美术教材和专著般刻板僵硬,它给大家的,不是结论,而是一种松弛自由的生活状态,一颗对中国艺术的好奇心。

在惊心动魄、妙趣横生、暖心煽情的往事逸闻背后,你将看到为何文人能代替职业画家,成为国画主力的真正原因;看到山水的精髓,文人的心。

作者简介

作者马菁菁,青年艺术家,水墨艺术研究者。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学士,香港中文大学硕士。师从书法名家启功及其弟子李山、郭英德,国学功底深厚;其绘画则师从齐白石、徐悲鸿共同的女弟子、水墨名家郭梅苹先生,擅长鉴赏古代及近现代名家字画,绘画风格天真率性,古拙风趣,笔力随性大气,画风自成一派。其作品多次参加公益慈善拍卖及国际交流,推出跨界艺术衍生品,2016年举办个人画展“忘乐园”。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导论 元

赵孟頫:大宋皇族——美丽的错误

黄公望:用腿画成的《富春山居图》

吴镇:《渔父图》代言人

王蒙:赵宋王朝最后一个传人

倪瓒:一生只画一种山水画

导论 明

沈周:吴门画派掌门人

文徵明:早熟的老灵魂

唐寅:被玩儿坏了的唐伯虎

仇英:普通人逆袭成一代大师

董其昌:不想当画家的书法家不是好评论家

徐渭:疯子审美的摆渡人

陈洪绶:天使的盗梦空间

导论 清

王时敏和王鉴:大清艺术之王

王翚:海内第一高手

石涛:中国现代绘画的创始人

朱耷(八大山人):神来之笔

髡残:不想当好和尚的战士不是好画家

王原祁:体制内飞出的真凤凰

弘仁:童话世界

龚贤和他的朋友们:金陵八家

郑燮:难得糊涂

金农:有金石味儿的老男人

郎世宁:唯一入选中国艺术史的外国人

任伯年:销量第一的海派画家

吴昌硕:酸寒尉变大富贵

番外

清宫收藏印:从《鹊华秋色图》谈起

皴擦法:皴 皴皴 皴皴皴

题跋:一幅画背后的故事

山山水水聊聊画画元明清卷是2017年由中国友谊出版社出版,作者马菁菁著。

得书感谢您对《山山水水聊聊画画元明清卷》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涂涂画画学音符 电子书
上册内容提要本书是为儿童轻松学习音符知识而设计的乐理练习册。本书通过绘制精美生动的插图,用涂涂画画学音符的形式,寓教于乐地让儿童掌握并巩固音符知识。本书包含上下两册,上册是音符音高篇,下册是音符时值篇。本书是上册,包含高音谱号、低音谱号、高音谱表上的7个音符和低音谱表上的7个音符等知识,这些都是儿童在乐理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学习内容。本书插图色彩艳丽、可爱生动,能引发儿童学习兴趣,同时涂涂画画,让儿
谈谈诗 聊聊画:绘事微言 电子书
本书对《绘事微言》的整理以卷一部分为重点,并择卷二末《画题》一则。另外,于文末附录记述《绘事微言》的相关序文、题跋。
谈谈诗 聊聊画 山静居画论 电子书
国际艺术家罗兰·帕尔马埃尔以幽默、感性、实用的方式同我们分享了他长期创作的成果,并创造性地提出了三种色系的分类方法:染料色系,沉积物色系和矿物色系。在创作过程中,你可以准确地利用它们的特性来获得最大的透明度、对比和力量,同时保护作品的持久性。运用上述方法将帮助您正确选择和使用颜色,探索创作的未知,最终根据您的实践水平,丰富您的知识,为您打下牢固的基础。
谈谈诗 聊聊画 苦瓜和尚画语录 电子书
《苦瓜和尚画语录》又名《石涛画语录》《画语录》《石涛画谱》,共18章,系统地论述了山水画理论。第一章是总纲,提出了全书的中心论题——“一画”之法,第二、三章分别从“了法”与“变化”两个方面进一步阐述“一画”之法的精髓,从第四章开始到第十八章详细地论述了“一画”之法在“笔墨”“运腕”“皴法”“境界”等各个方面的应用。全书先总后分,由具而微,其理论性、系统性和高度概括性在中国绘画史上首屈一指。李晶晶编
明清印章款识文献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以明清印章款识文献为研究对象,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明清印章款识中的印学文献整理与研究”(15YJA760001)的最终研究成果。关于明清印学中的款识文献的整理和类编,国内外迄今还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研究成果,本书无论是在研究内容还是在研究方法、成果结构、资料运用、观点论述等方面,都有很多的创新。在研究方法上,本书打破学科界限,综合运用了历史学、文献学、艺术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