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革新(巫鸿中国古代美术史论文集 卷一)

传统革新(巫鸿中国古代美术史论文集 卷一)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艺术史、美术、历史、考古文博研究者和爱好者

“这个时代需要这样一位美术史家,而他出现了。”(郑岩《阅读巫鸿》)

芝加哥大学巫鸿教授中国古代美术研究成果的全面集成,编年汇集了巫鸿几乎所有古代中国美术史的论文和未发表讲稿,串联四十年学术历程中散落的明珠,透视学者思维发展成熟的脉络。《传统革新》为文集的第一卷,收录作者1979年至1987年关于中国古代美术史的12篇论文和讲稿。

一砖一瓦重建古代美术史的结构,让世界看见中国艺术,通过对考古材料的整体解读,拓展中国美术史研究的方法与视野,将美术作品的材质、形态、社会背景和中国文化的特性紧密联结起来,严谨的考究中充满想象力与人文情怀,使作品走出博物馆的玻璃柜,还原了在历史某处曾经扮演的鲜活角色。

内容简介

“巫鸿美术史文集”计划收录作者1979年至今关于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八十余篇论文和讲稿,按照年代编排,展现作者的研究轨迹,打破西方研究中国古代美术的传统范式,通过探索新的观念和方法,使这个学科的内涵更为丰富和复杂。

《传统革新》为文集的第一卷,收录作者1979年至1987年关于中国古代美术史的12篇论文和讲稿。由于有在故宫业务部工作的经历,他早年的几篇文章涉及玉器、青铜器、度量衡器等研究,显示出对古代器物强烈的兴趣。对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墓出土器物的形式分析虽然还比较简单,但已由博物馆藏品研究发展到对于考古材料的关注。《早期中国艺术中的佛教因素(2—3世纪)》一文,对有关母题进行了定性定量的细密分析,成为后来学者们研究这个课题必读的一篇文章;他对于四川汉代石棺空间结构与题材关系的分析,可以看作《武梁祠》的预演;《汉代艺术中的“白猿传”画像》表现出了对文学与图像关系的深切关注。

“巫鸿美术史文集”卷二和卷三《陈规再造》业已出版,下一步即将推出卷四《无形之神》与卷五《残碑何在》,敬请关注。

作者简介

巫鸿(Wu Hung),著名美术史家、批评家、策展人,芝加哥大学教授。

196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学习。1972—1978年任职于故宫博物院书画组、金石组。1978年重返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攻读硕士学位。1980—1987年就读于哈佛大学,获美术史与人类学双重博士学位。随即在哈佛大学美术史系任教,于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教学,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2002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兼任该校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2008年被遴选为美国国家文理学院终身院士,并获美国大学艺术学会美术史教学特殊贡献奖,2016年获选为英国牛津大学斯雷特讲座教授,2018年获选为美国大学艺术学会杰出学者,2019年获选为美国国家美术馆梅隆讲座学者,成为大陆赴美学者获得这些荣誉的第1人。

其著作包括对中国古代、现代艺术以及美术史理论和方法的多项研究,古代美术史方面的代表作有《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1989)、《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1995)、《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1996)、《黄泉下的美术:宏观中国古代墓葬》(2010)、《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2012)、《“空间”的美术史》(2018)、《中国绘画中的“女性空间”》(2019)等。

编者郑岩,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唐美术史与考古学,主要著作有《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从考古学到美术史》《逝者的面具》等,合著有《山东佛教史迹》《中国美术考古学概论》《庵上坊》等。

章节目录

总序 阅读巫鸿 郑 岩

1 一组早期的玉石雕刻

2 谈几件中山国器物的造型与装饰

3 秦权研究

4 三盘山出土车饰与西汉美术中的“祥瑞”图像

5 东夷艺术中的鸟图像

6 早期中国艺术中的佛教因素(2—3 世纪)

7 中国绘画中的“空间”问题

—西方对中国早期绘画艺术的思考

8 传统与革新——高福履藏中国古代玉器

9 从地形变化和地理分布观察山东地区古文化的发展

10 四川石棺画像的象征结构

11 汉代艺术中的“白猿传”画像——兼谈叙事绘画与叙事文学之关系

12 汉代艺术中的西王母

传统革新(巫鸿中国古代美术史论文集 卷一)是2019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美]巫鸿。

得书感谢您对《传统革新(巫鸿中国古代美术史论文集 卷一)》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反传统素描教程 电子书

将素描的整个基础技法归纳为“形色体质”四大基本能力,带领大家高效系统地练好素描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