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仲瑛实用中医内科学/中国中医药名家经典实用文库

周仲瑛实用中医内科学/中国中医药名家经典实用文库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周仲瑛实用中医内科学/中国中医药名家经典实用文库》分上、下篇。上篇为总论,第一章导言,阐释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和范围;介绍中医内科学术理论源流,重点是在中医内科学术发展史上有代表或重要影响力的人物及书籍,勾画出发展的轮廓和学术体系;分段介绍中医内科疾病的分类和命名原则、方法和思路。第二章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纲要,系统阐述脏腑病机证素辨治概要、内科杂病辨治概要、内科急症辨治概要、辨证论治的临证应用、内科临证技巧,使读者系统地了解中医内科的诊治思路。下篇为各论,共分中医内科常见急症、肺系病证、心系病证、脾胃病证、肝胆病证、肾系病证、气血津液病证、肢体经络病证、癌病九章,每章包括概说、源流、病因病机、诊断与病证鉴别、辨证、治疗、特色经验、预后转归、预防调护。

作者简介

  周仲瑛教授,出生于1928年6月,祖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1941-1946年随父周筱斋教授学医,1947年就学于上海中国医学院中医师进修班,1948-1955年开业行医。1955-1956年在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学习。1956-1983年在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历任住院医师、主治中医师、讲师、副教授、副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副院长。1983-1991年任教授、主任中医师、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导师。1983-1991年任南京中医学院院长(曾兼中医系主任),为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首批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990年获全国高等院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1991年获全国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同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授予的全国500名著名老中医之一。2007年被聘为第一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诊法”国家代表性传承人。2008年1月获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2008年4月获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王定一杯”中医临床国际贡献奖。2009年5月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首批国医大师。1985年起历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卫生部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先后获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优秀指导老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优秀指导老师等荣誉称号。主持、参与国家科研课题13项、省部级12项(4项同时列为WHO传统医学合作项目)、厅局级11项,其中主持15项(省部级以上9项),获科技进步奖22项(其中省部级以上13项)。研制并转让科研新药5种,获发明专利6项。出版学术专著33部,其中主编24部。发表学术论文284篇,作者105篇。

章节目录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和范围

第二节 中医内科学术理论源流

第三节 中医内科病证的分类、命名及其特征

第二章 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纲要

第一节 常见病机证素辨治概要

第二节 中医内科急症辨治概要

第三节 中医内科杂病辨治概要

第四节 中医内科临证技巧

第五节 脏腑病机类证辨治

下篇 各论

第一章 中医内科常见急症

第一节 外感高热

第二节 肺炎

第三节 暴喘

第四节 真心痛

第五节 心力衰竭

第六节 疫斑热

第七节 中暑

第八节 昏迷

第九节 厥脱

第十节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第十一节 疟疾

第十二节 霍乱

第十三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

第二章 肺系病证

第一节 感冒

第二节 咳嗽

第三节 哮病

第四节 喘证

第五节 肺痈

第六节 肺胀

第七节 肺痿

第八节 肺痨

第九节 失音

第三章 心系病证

第一节 心悸

第二节 胸痹

第三节 厥证

第四节 不寐

第五节 多寐

第六节 痴呆

第七节 健忘

第八节 癫狂

第九节 癫痫

第四章 脾胃病证

第一节 胃痛

第二节 痞满

第三节 呕吐(附:反胃)

第四节 吐酸(附:嘈杂)

第五节 噎膈

第六节 呃逆

第七节 腹痛

第八节 泄泻

第九节 痢疾

第十节 便秘

周仲瑛实用中医内科学/中国中医药名家经典实用文库是2012年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作者。

得书感谢您对《周仲瑛实用中医内科学/中国中医药名家经典实用文库》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周仲瑛辨治流行性出血热实录 电子书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属于中医学瘟疫范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发病率、病死率明显增高,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当时江苏属于高发区。江苏省卫生厅及防疫部门领导高度重视,为加强中医药在防治出血热中的作用,1982年抽调周仲瑛教授参加出血热防治工作。周仲瑛教授带领团队共同战斗在出血热防治工作第一线,倡议将出血热中医病名确定为“疫斑热”,通过临床实践提出新理论、新治疗方药,如病理中心在气营,重点为营血,并提出
实用内科学(第15版)(下) 电子书
  《实用内科学》   首版自1952年出版,至今已有65年的历史,是国内公认的内科学经典著作,系统、科学、实用,为我国临床医生必备的重要工具书,始终坚持每四年修订一版,目前已修订至第15版。本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影响较大和版次较多的大型临床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界一部畅销65年不衰的传世精品专著,是中国内科学专业发展的见证者、记录者,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为培养、造就我国几代临床医师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新编实用中医男科学 电子书
该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男科学中西医理论基础,以中医为主;下篇为疾病篇。重点突出辨治要点、研究进展,辨治要点以诊疗规范及指南为基础,再加入临床治疗经验心得。研究进展重点阐述针对该病提出的新理论、该领域专家学者提出的创新性的认识和理论以及西医学最新进展。
经典医籍老中医串讲实录:仲景方药精华 电子书
作者结合多年行医感悟,理论联系临床,对《伤寒杂病论》汤方进行系统诠释,通过方释、药释、讲析、注释,力求达到开一方而知多证,开一证而知百家的思路,使临床应用有法可循,有方可依,从而达到师古而不泥古的目的,做到学经典,用经典,讲经典。其讲解通俗易懂,可作为中医初学者及中医爱好者学习伤寒入门用书。笔者所编著《仲景方药精华》,力图古为今用,力求达到开一方而知多证,开一证而知百家的思路,使临床应用有法可循,
读懂中医药文化 电子书
中医药文化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医药理论及其实践全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和思维方式。本书从中华文化的整体性出发,对于中医药文化进行深入浅出的说明,在语言表达上尽量以故事和比喻来加以说明,具有趣味性和专业性相结合的特点。内容主要包括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包括中医自然观、中医身体观、中医药食观和中医治疗观;中医文化与儒释道:包括中医与民俗、中医与儒家、道家和佛家。在语言表达上,尽量以故事和比喻来加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