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正面管教理念先驱者德雷克斯40年心血力作。当孩子坚信“我可以”,才能了不起。
内容简介
本书是鲁道夫·德雷克斯倾注40年心血创作的经典著作,被称为“儿童心理学奠基”之作。鲁道夫·德雷克斯开创性地将阿德勒的精神分析法和个体心理学发展为一系列实践方法,直接影响了正面管教方法的提出,成功指导了无数的家庭。
书中,作者通过观察亲子之间的互动,记录了儿童心理和行为的第一手资料,帮助父母了解孩子,学会正面管教孩子的有效方法。作者既不建议父母纵容孩子,也不建议父母严惩孩子,而是提倡与孩子合作,温和而坚定地帮助孩子的内在成长。
孩子的成长归根结底都是勇气的挑战。每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勇气去成长,但孩子勇敢与否,取决于接受了怎样的后天教育。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鼓励、信任,就能找到价值感和归属感,从而发展出正面克服困难的勇气。
本书引领父母重新审视自己的养育方式,用心理学知识了解孩子的情绪和行为背后的目的,奠定父母与孩子一生的亲密关系。
作者简介
作者鲁道夫·德雷克斯,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和教育家,现代实践派儿童心理学奠基人。
他开创性地将阿德勒的精神分析法和个体心理学发展为一系列实践方法,直接影响了正面管教、父母效能训练(P.E.T.)等方法的提出,在西方教育界具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CHAPTER 1:我们当下的困境
父母为何常常陷入育儿困境?
为何传统的育儿方式是无效的?
不惩罚也不娇纵的新型教养方式
CHAPTER 2:理解我们的孩子
要想改变孩子,先理解他背后的行为动机
孩子最根本的心理要求,是找到归属感
孩子的不当行为,可能是在寻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孩子发脾气,是获得家庭地位的手段
孩子不断学习,协调自己的内在环境与外在环境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方向,给孩子自主决定的权利
家庭位置,影响孩子性格的发展
孩子的行为方向,取决于家庭位置
孩子们争夺家庭位置,是为了获得父母更多的爱
“坏孩子”的行为,可能是为了赢得父母的关注
孩子通过不断尝试,寻找自我定位
习惯取悦他人的孩子,常常在人际关系中迷失自我
孩子通过哭闹来满足自己的要求
CHAPTER 3:鼓励我们的孩子
父母的过度担心,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别让父母不经意的言行,给孩子带来挫败感
鼓励孩子学会照顾自己,找到自我价值
每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勇气,去迎接新的挑战
父母的过度保护,会剥夺孩子在生活中的乐趣
父母的高期待,让孩子找不到自我价值
给予孩子正面评价,引导孩子享受学习的乐趣
不恰当的鼓励,加深孩子的挫败感
多提出鼓励性的建议,孩子做事更有积极性
想要让孩子消除挫败感,先不要用言语指责孩子
父母轻松的心态,让孩子发展出应对困境的勇气
肯定孩子做得好的地方,与孩子分享成就感
想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先要充分相信孩子
先鼓励孩子自主思考,再恰当地引导
CHAPTER 4:孩子的错误目标
第一种错误目标:寻求过度关注
第二种错误目标:争夺权力
第三种错误目标:报复
第四种错误目标:自暴自弃
理解孩子的错误目标,才能读懂孩子的行为
CHAPTER 5:奖惩所造成的问题
惩罚只会让孩子更反叛
父母越是惩罚孩子,越会引发孩子的报复
父母对孩子的奖赏,导致孩子形成错误的价值观
孩子把奖赏作为目标,无法专注地做事
孩子做家务获得物质奖励,无法培养出责任感
父母用奖赏赢得孩子的合作,会剥夺孩子从生活中获得满足感
CHAPTER 6:利用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
相信孩子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让孩子承担自然后果
逻辑后果使用不当,很容易被孩子理解为是惩罚
不催促和提醒孩子,允许孩子体验逻辑后果
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先制定规矩,再设置后果
设置合理的行为后果,有效地改变孩子的坏习惯
不关注孩子错误的行为,孩子自然就会改善
过度保护孩子,使孩子无法从行为后果中学习
CHAPTER 7:坚定而不是强硬
当孩子不守规矩时,父母要表明立场,坚持自己的决定
父母坚定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孩子才能学会照顾自己
判断孩子真正的需求,不过度满足孩子
父母先表明自己的原则,再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不屈从于孩子的过分要求,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坚定
CHAPTER 8:表达出对孩子的尊重
父母尊重孩子的睡眠规律和喂养规律,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如果孩子致力于满足父母的期待,那就无法做到尊重自己
父母太在意孩子出现“小意外”,让孩子失去继续尝试的勇气
尊重孩子的决定,鼓励孩子做出决定后信守诺言
父母对孩子的羞辱和嘲笑,会强化孩子错误的自我认知
CHAPTER 9:教导孩子尊重规则
父母的唠叨和训斥,导致孩子无视家庭规则
父母使用暴力的方法,只会激发孩子的敌意和反叛
父母对孩子的额外服务,不利于孩子学会尊重规则
不强迫孩子遵守规则,允许他们自己去体验不守规则的后果
CHAPTER 10:教导孩子尊重他人的权利
当父母尊重孩子的选择权时,孩子就能懂得尊重父母的权利
当孩子不再拥有特权,就会停止错误的行为
孩子一旦做出选择,父母就必须予以尊重
CHAPTER 11:减少批评就会减少犯错
父母越关注孩子的错误,孩子越会感到挫败
允许孩子试错,从失败中获得成长
父母的批评和责骂,让孩子陷入恐惧
父母的理解和友善,让孩子从错误中学会成长
父母越纠正孩子的不当行为,孩子越会犯错
父母过度关注孩子的缺点,只会起到强化的效果
一旦父母给孩子“贴标签”,孩子就会用标签定位自己
CHAPTER 12:保持日常作息规律
养成稳定的日常规律,能够培养孩子的秩序感
灵活调整作息规律,但不代表可以恣意妄为
CHAPTER 13:多花时间训练孩子
当孩子发现无助的好处时,会更依赖父母的帮助
用轻松的方式和语气,鼓励孩子面对挑战
以不同的方法引导孩子,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温和的教养,训练孩子自我控制的能力
CHAPTER 14:赢得孩子的合作
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才能赢得孩子的合作
父母的责骂和惩罚,无法激发孩子的真正合作
帮助孩子重新找到家庭地位,孩子更愿意合作
父母坚定而友好的态度,避免与孩子陷入权力之争
父母强硬的态度和命令,会激起孩子的不满
良好的亲子关系,以相互合作和尊重为基础
当孩子感到被理解和尊重时,会愿意做出让步
CHAPTER 15:避免对孩子过度关注
孩子通过寻求过度关注,找到自我价值和家庭定位
当孩子不停地问“为什么”时,可能是在寻求关注
父母不必回应孩子寻求过度关注的行为
CHAPTER 16:避免与孩子的权力之争
父母越控制,越容易陷入与孩子的权力之争
用沟通代替命令,有效减少与孩子的权力之争
当孩子无法从权力之争中获得满足感时,就会放弃对抗
如何检验父母陷入权力之争?
父母保持冷静与平和的态度,不会陷入权力之争
CHAPTER 17:从冲突中退出
父母的妥协,助长孩子在权力之争中获胜
保持坚定而平和的态度,有技巧地退出与孩子的冲突
冷静地面对孩子的哭闹,避免冲突加剧
父母不回应孩子发脾气,孩子就能逐渐平静下来
父母先退出亲子冲突,孩子就会退出权力之争
CHAPTER 18:用行动而非语言教育孩子
父母的说教,对孩子起不到教育的作用
父母过多的说教,往往会使孩子变得充耳不闻
父母过多的说教和提醒,给孩子造成威胁
父母用威胁的话语让孩子听话,往往没有效果
当与孩子发生冲突时,父母要用行动代替说教
当父母平和地建立维护规矩的权利,就不会发生权力之争
CHAPTER 19:不能只是“赶苍蝇”
父母随意的责骂,孩子往往会变得听不进去
CHAPTER 20:要有勇气说“不”
满足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孩子会更加叛逆
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会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
父母缺乏说“不”的勇气,孩子就学不会约束自己的行为
父母纵容孩子的索求,导致孩子发展出错误的物质观
当孩子的要求违背了应有的规则时,以友好的态度拒绝
CHAPTER 21:避免冲动:采取孩子意料之外的行动
父母马上抱起哭闹的宝宝,是鼓励孩子把哭泣当作索要的手段
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激发孩子的正面行为
父母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回应,会满足孩子寻求过度关注的目的
父母的冲动行为,导致孩子形成报复心理
孩子有权自己处理问题,父母要退出权力之争
CHAPTER 22:避免过度保护孩子
孩子用寻求关注的方式,获得父母的过度保护和照顾
父母的过度保护,让孩子深陷于挫败感之中
父母过度保护孩子,会剥夺孩子自己克服困难的权利
耐心地引导孩子,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CHAPTER 23:鼓励孩子“自力更生”
父母替孩子做所有事情,忽视孩子发展自我能力的权利
父母过度帮助孩子,让孩子失去独立的机会
当父母摆脱孩子的过度索求时,孩子就能学会独立
当孩子表现出想要自己做事的愿望,父母要尽可能地鼓励孩子尝试
善于利用每个机会,激励孩子锻炼自立能力
CHAPTER 24:不要介入孩子打架
不介入孩子之间的冲突,让他们自行解决问题
孩子之间的冲突,是获取父母关注的有效手段
观察孩子的行为目的,是想要获得关注,还是报复对方
父母要冷静地面对孩子之间的冲突,不必说教
当孩子成功吸引父母的关注后,就会表现得顺从
父母不选择站队,孩子之间更容易解决冲突
CHAPTER 25:不必受“恐惧”影响
孩子利用自己的恐惧,控制父母的行为
如果孩子的恐惧对父母没有产生影响,他的恐惧情绪就会消失
父母不责备孩子的恐惧,才能消除孩子的恐惧动机
父母要先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恐惧,再帮助孩子克服恐惧
父母过度的同情和回应,让孩子更擅长利用恐惧作为控制的手段
帮助孩子接纳恐惧,激发孩子的勇气
理解孩子的痛苦和恐惧,鼓励孩子学会勇敢
CHAPTER 26:做好自己的事情
当孩子陷入不利局面时,会寻求父母一方的保护,去对抗另一方
父母控制祖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可能会破坏家庭的和谐
父母再婚后,孩子会在新的关系中寻找位置、寻求同情和安慰
父母控制和干涉孩子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孩子培养社交能力
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问题,鼓励孩子与老师合作
强迫孩子学习,会给孩子增加学习的负担
尊重孩子的选择,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CHAPTER 27:不能过于怜悯孩子
父母怜悯孩子,让孩子认为有权怜悯自己
父母过度的同情和怜悯,让孩子无法发展克服困难的勇气
孩子生病时,父母的怜悯,让孩子失去与疾病抗争的勇气
孩子会利用父母的怜悯学会自怜
即使是善意的怜悯,也会让孩子感到消沉和难过
CHAPTER 28:对孩子的要求须合理
父母提出的合理要求,是要尊重孩子,而不是控制孩子
与孩子提前制定计划,孩子更愿意按照父母的要求做事
孩子服从父母不合理的要求,其实是为了取悦父母
父母不要勉强孩子做不愿意做的事情
CHAPTER 29:要一以贯之,说到做到
给孩子自己选择的机会,允许孩子试错
父母以命令的语气提出要求,会激起孩子的反抗心理
父母适时的坚定,让孩子学会遵守规则
如果孩子不能自己学会承担后果,就无法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父母能说到做到,才能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
CHAPTER 30:对待孩子要一视同仁
一视同仁地对待孩子,就能消除孩子之间的竞争和争斗
不给予最小的孩子特别关注
把家中所有孩子当作一个整体来对待,孩子们会更加团结和睦
CHAPTER 31:倾听孩子的话
认真倾听孩子,促进孩子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平等地对待孩子,认真倾听孩子的意见
父母针对某个孩子,不利于孩子之间建立友好的关系
倾听孩子话语背后的真正含义,更了解孩子的内心
CHAPTER 32:注意说话的语气
父母坚决而强硬的语气,引发与孩子的权力之争
父母嘲讽的语气,加重孩子的挫败感
刻意模仿宝宝的说话语气,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现
CHAPTER 33:放松一些,放宽心境
父母过度追求公平,会加剧孩子之间的竞争
放下焦虑,尊重孩子身体的自然规律
允许孩子在父母的视线范围内做事,不必过于担心
给孩子成长的空间,不过度关注孩子
相信孩子,摆脱对孩子不必要的担忧
孩子利用父母的愧疚感,控制父母对自己的关注
CHAPTER 34:不必太在意某些“坏”习惯
父母越纠正孩子的坏习惯,孩子越不容易改变
孩子爱尿床,是父母的责骂和惩罚让他感到气馁
与其过度在意孩子的坏习惯,不如试图去理解孩子
父母对孩子充满信心,孩子更容易改掉坏习惯
CHAPTER 35:一起享受乐趣
和孩子发展共同兴趣,用游戏和活动营造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
CHAPTER 36:迎接电视带来的挑战
孩子沉迷于看电视,是因为缺乏和父母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引导孩子选择适合他们的电视节目,培养孩子的判断力
CHAPTER 37:跟孩子沟通,而不是对孩子说教
父母一味地斥责与批评,让孩子不愿意敞开心扉
多考虑孩子的感受,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孩子需要父母正确的引导,而不是说教
父母要赢得孩子的合作,而不是强迫他们合作
CHAPTER 38:召开家庭会议
引导孩子参与家庭会议,共同体验自然后果
鼓励孩子积极讨论,让孩子获得价值感
全家人共同参与讨论,构建民主的家庭生活
原则:养育孩子的34条新原则
附录:新养育原则的具体应用
孩子:挑战是2023年由紫图图书出版,作者[美] 鲁道夫·德雷克斯。
得书感谢您对《孩子:挑战》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