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政治:二十世纪上海公共文化中的女子越剧

诗与政治:二十世纪上海公共文化中的女子越剧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一部追寻和探究20世纪上海女子越剧的作品。

内容简介

越剧在二十世纪的上海经历了从乡村到城市、从男班到女班的脱胎换骨。来自嵊县的乡下姑娘在改造越剧的过程中改变了自己的身份和命运。她们所演绎的梁祝、红楼、西厢等脍炙人口的爱情故事,凝聚着女性的生命体验、诗性想象与政治诉求,是一个时代的经典,深刻地影响了现代中国人之私人情感世界,形塑了人们的婚姻、性别和爱情观。追踪这一段轰轰烈烈却未见于经传的历史,作者试图在中国文化现代转型之语境中探寻和思考越剧之意义。

作者简介

作者姜进,女,1954年生于上海。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海外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性别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并荣获上海市“浦江学者”等称号。为华东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夏东元先生的学生。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文前彩插

自序

导论 女性、戏曲、浪漫的都市

女性文化

大众戏曲

都市空间

言情剧

战时上海

她们的故事

第一章 转型:近代戏剧中性别格局的演变

京剧:晚清男性戏剧文化

新潮:民国戏剧的女性化

嵊县小歌班的故事

嵊县小戏进上海

女班:女子越剧之滥觞

第二章 提升:塑造“清白”的女子新越剧

女戏子的清白

阮玲玉之死

1930年代越剧女演员的境遇

爱情剧与女子越剧的崛起

与新文艺青年结盟

打造新越剧

爱国、爱情与色情的主题变奏

第三章 越界:都市女观众与弥漫的公共文化

戏班、戏院与观众

宁绍帮的移民文化

女人看戏

看戏的经济

票友与票社

捧场的性别

过房娘体系始末

越剧与现代传媒

第四章 崛起:政治、传媒与女艺人的新身份

二战后上海的政治与文化

越剧《祥林嫂》与中共地下党

工会事件:政治漩涡中的女演员

“十姐妹”义演《山河恋》:塑造新的身份认同

筱丹桂事件:在公共媒体中登场

从无声处走来,向社会宣讲

第五章 记述:从情节剧到民族志

电影《舞台姐妹》:一部革命情节剧

人民共和国早期的国家与越剧

宏大叙事的问题

“文革”风暴

后革命时代

越剧《舞台姐妹》:生命如歌

在历史中寻找自我

第六章 创造:阴柔美的诗与政治

女子越剧的诗学

女小生:女性塑造的理想男性

独一无二的全女班

女性的叙述

再造《红楼梦》

为中华塑造爱

第七章 结论:越剧、革命与中国近现代史

女性价值

中国革命

历史分期

新世纪

附录

参考书目

索引

后记

诗与政治:二十世纪上海公共文化中的女子越剧是2015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姜进。

得书感谢您对《诗与政治:二十世纪上海公共文化中的女子越剧》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民国女子那般美丽 电子书
本书挑选10位民国时期的女子,分别是张爱玲,林徽因,孟小冬,阮玲玉,陆小曼,萧红,蝴蝶,赵四小姐,唐瑛,石评梅。用叙事加抒情的故事性写作手法,用唯美、清雅、轻松的文笔来描绘他们传奇的一生,同时配有人物照片。
法兰西风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增补版) 电子书
一部研究法国大革命政治文化的新史学作品。
西藏古文明中的中原文化因素 电子书
本书是石硕教授牵头的课题组集体经过数年调查研究完成的。上编石器时代主要从西藏考古发掘的出土文物出发,论证西藏古文明中的中原文化因素。下编则从吐蕃时期以藏、汉文字记载为依据,明显看出中原文化因素对西藏地区日益加深的影响。本书有理有据,实事求是,材料丰富,论证充分,值得一读。
权力与媒介:近代中国的政治与传播 电子书
通过历史的视角来审视近代中国媒介与权力关系的变迁。
药名文化—中药与文化的交融 电子书
“名”是物质的,“名”也是精神的。“名”义众多,但贯穿于“名”背后的是其所蕴藏的中国传统文化。这一点,在中药药名上展现得可谓淋漓尽致。中药品种繁,而药名尤甚,一药多名,其不同的称谓或合于性、或通于文、或晓于俗,使其成为一个中国文化的特别载体。全书共介绍中药94种。以中药释名为切入点,融合传统文化,分别从生肖、农耕、儒家、道家和外来文化等五个方面解读中药,传播中药知识和中国传统文化。本书层次感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