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原理(第二版)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原理(第二版)

我想读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可供地球化学、矿床学、岩石学等学科的科研人员、教师、研究生及高等院校地学高年级学生参考。

本书是国内本详细阐述新一代基因组、转录组等测序技术的中文书,包含了目前的技术资料,极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内容简介

本书曾获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资助于1997年出版。本次是该书的修改与增订,增加了原书出版后作者近些年来及国内外在微量元素地球化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本书以地球化学过程中的物理化学理论为基础,系统论述微量元素作为地球化学示踪剂,在各种成岩作用的定量理论模型及成岩、成矿作用的物理、化学条件(如温度、压力、氧逸度、盐度等)成岩成矿物质来源,识别及构造背景判别,地球主要圈层(地壳、地幔) 间相互作用,地球历史中的地壳、地幔地球化学演化规律等研究中的应用。概要论述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的方法论。本书理论与实际紧密相结合,既有理论模型论述,又有大量应用实例。

章节目录

目录

第二版 前言

第一版 序

第一版 前言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发展历程(2)

第二节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发展趋势(5)

第二章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基本概念及有关理论问题(8)

第一节 微量元素的概念及分类(8)

一、以微量元素在固相液相(气相)间分配特征的分类(9)

二、以微量元素在熔融过程中挥发与难熔程度的分类(II)

三、以微量元素在地球(地壳)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分散与富集特点的分类(12)

四、以硬、软酸碱理论为基础的分类(14)

第二节 稀溶液与亨利定律(15)

一、亨利定律(15)

二、亨利定律的适用范围(15)

第三节 能斯特定律和分配系数(19)

一、分配系数(20)

二、分配系数的测定.(21)

三、影响分配系数的因素(23)

第四节 岩浆形成和演化过程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模型 (29)

一、部分熔融模型( 29)

二、分离熔融模型(31)

三、结晶作用模型(32)

四、混合模型(34)

五、围岩混染和分离结晶联合作用( AFC)的模型(35)

六、能量限制—分离结晶混染( EC-AFC)模型(37)

七、与时间相关的分离结晶混染模型.(39)

八、分离部分熔融和结晶作用的联合模型(40)

第五节 岩浆岩成岩过程的鉴别(41)

一、部分熔融和分离结晶过程鉴别(42)

二、混合作用与过程鉴别(45)

三、岩浆岩成岩过程模型识别方法(48)

第六节 岩浆岩成岩定量模型中地球化学参数的确定方法(49)

一、源区物质成分(50)

二、分离结晶过程的D与F值计算(54)

三、分离结晶与部分熔融固相矿物组成的确定(55)

第七节 岩浆岩成岩模型计算实例(57)

一、部分熔融模型(57)

二、分离熔融模型(59)

三、分离结晶模型(60)

四、混合作用模型(62)

五、分离结晶混染模型(AFC模型)(69)

六、能量限制分离结晶混染模型( EC-AFC)(70)

第三章 微量元素与成岩成矿作用( 74)

第一节 微量元素在地质体中的存在形式及在地球化学过程中的活动性(74)

一、微量元素在地质体中的存在形式及分配(74)

二、微量元素的活动性(76)

三、元素活动性的定量计算方法(90)

第二节 不活动元素在火成岩分类命名中的应用(91)

一、火山岩命名(91)

二、碱性(A型)花岗岩(101)

第三节 变质岩的原岩恢复与沉积岩物源(102)

一、变质岩原岩恢复(102)

二、沉积岩物质来源(105)

第四节 岩浆分异演化程度(115)

一、岩浆分异演化指标微量元素与元素对的选择(116)

二、碱金属及高场强元素(116)

三、稀土元素(117)

四、云母类矿物(118)

第五节 成岩成矿作用酌物理化学条件(119)

一、微量元素地质温度计(119)

二、微量元素地质压力计(134)

三、氧化还原状态(136)

四、古盐度及海相和陆相(160)

五、成矿物质来源(164)

六、特殊成矿作用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标志(170)

第六节 矿石和脉石矿物中微量元素分布的矿床地球化学意义(180)

一、矿石矿物(180)

二、脉石矿物(187)

第七节 地质体含矿性评价(205)

一、全岩地球化学法(205)

二、矿物地球化学法(238)

三、岩体含矿性评价的多元统计分析法(240)

四、元素丰度与矿产储量和资源潜力(242)

第四章 微量元素与构造背景判别(244)

第一节 微量元素识别板块构造背景的地球化学依据( 244)

一、俯冲带微量元素组合的极性(244)

二、俯冲带深度、地壳厚度及岩浆形成深度(247)

三、岩石构造组合 (253)

四、地质历史中板块构造启动时间 (255)

第二节 不同类型岩石的构造背景判别 (256)

一、玄武岩类 (256)

二、蛇绿岩( ophiolite) (267)

三、钾质火成岩 (270)

四、安山岩 (273)

五、埃达克岩 (274)

六、花岗岩类 (275)

七、沉积岩 (285)

第三节 一些特殊类型构造背景的识别 (289)

一、底侵作用 (289)

二、拆沉作用 (291)

三、俯冲剥蚀 (292)

四、地幔柱 (293)

五、洋脊俯冲 (296)

六、通道流( channel flow) (300)

第四节 微量元素用于构造背景判别的限制(301)

告五章 地球形成演化过程中的微量元素 (304)

第一节 太阳系星云、陨石与地球成分 (304)

一、太阳系星云、陨石(304)

二、地核成分 (307)

三、对硅酸盐地球的球粒陨石模型的挑战与难题 (308)

第二节 月球的形成与演化 (309)

一、月岩的微量元素组成 (309)

三、月球形成的Nb/Ta证据(316)

第三节 玻璃陨石的成因(317)

第四节 地壳与大气圈地球化学与演化 (322)

一、陆壳与洋壳的形成(322)

二、陆壳生长的模型 (330)

三、大陆地壳的化学组成和演化 (332)

四、大气圈的化学演化. (350)

第五节 地幔化学组成及地球化学演化的微量元素制约 (367)

一、地幔的不均一性——不同类型的地幔端元或储源 (368)

二、地幔交代作用 (373)

三、地质历史中地幔的地球化学演化 (385)

四、Nb、Ta地球化学与壳幔演化问题(392)

第六节 地质历史中灾变事件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依据 (412)

一、小行星撞击说 (413)

二、火山爆发说 (420)

每六章 微量元素的分析测试技术与数据整理 (421)

第一节 分析测试方法简述 (421)

一、主(常量)元素(421)

二、微量元素(422)

三、矿物微量元素含量与分布的原位定量分析(425)

第二节 微量元素分析数据的地球化学图解法(427)

一、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图解(428)

二、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图解(428)

三、地球化学参数图解(429)

四、“标准化”作图法(430)

五、地球化学变量间关系及图解中“目标”区域的圈定(431)

六、使用地球化学图解的限制(432)

第三节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参数的选择与计算(432)

一、地球化学数据中的有效数字问题(432)

二、原始岩浆成分与岩浆分离结晶演化(435)

三、氧化还原参数(438)

第四节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方法论(439)

一、过程模拟(439)

二、辩证思维:“非此即彼”与“亦此亦彼”(441)

三、地球化学中的悖论(442)

四、扎实认真的野外观察是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443)

参考文献(444)

附表(495)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原理(第二版)是2017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赵振华。

得书感谢您对《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原理(第二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从零开始:机器学习的数学原理和算法实践 电子书

一学就会的数学知识,通俗易懂的算法原理,经典实用的编程实践。
OpenStack部署实践(第2版) 电子书

OpenStack中国社区核心技术交流群管理员之作,企业评估OpenStack云平台能力的参考书,云计算、网络、存储以及大数据处理融为一体的实践部署指导书。
JavaScript框架设计(第2版) 电子书

全面讲解了JavaScript框架设计及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