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第4版)

机械通气(第4版)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相关图书推荐链接:《机械通气(第3版)》

《机械通气》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朱蕾教授主编,自2001年5月出版以来,已经修订更新至第4版,印刷十余次,广受读者欢迎和认可,被誉为机械通气方面必不可少的经典参考书和工具书。

内容简介

  此次修订,与第三版相比,虽总体框架未变(仍分为四篇),但对章节和内容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如大幅度删减陈旧内容,优化章节,对内容重新修正,增绘大量插图,更新机械通气领域的新观点和研究进展等。

  本书分为四篇,共43章。第一篇为机械通气相关基础知识,共6章,包括呼吸系统的解剖和呼吸生理、血气分析、呼吸衰竭等,重点是呼吸衰竭和氧气疗法。第二篇为机械通气的理论与技术,共24章,是本次修订改动较大的部分,也是本书的重点和难点。首先,介绍呼吸机和机械通气的基本知识、机械通气的模式、参数和效应,重点是常用通气模式的衍变和现代通气模式的特点、波形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机械通气在不同情况的应用方法、常见问题和处理对策。其次,对呼吸机的工作原理和新型通气模式、PEEP和内源性PEEP的详细介绍,重点阐述机械通气的目的、生理学基础和通气策略。再次,介绍了机械通气应用技术,不同通气环节的常见问题及处理对策,镇静剂和肌松剂的应用,特殊情况的机械通气方法,BiPAP呼吸机的应用,无创正压通气和人工气道机械通气,人工气道管理,机械通气患者的监测,特别是波形图的监测;最后简单介绍非常规呼吸支持技术。第三篇为机械通气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共8章,包括神经肌肉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肺炎、心源性肺水肿、单肺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以及围手术期的呼吸管理。第四篇为机械通气相关综合治疗与管理,共5章,包括患者的营养支持、液体复苏和护理,呼吸系统的引流,呼吸机的保养与维护等内容。附录部分收录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机械通气的相关规范,方便读者查阅和借鉴。

  本书编写人员皆为临床一线工作人员,并有从事相关科研工作的经历,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文字精炼,配有200余幅插图,并附有大量的典型病例分析,是编者们临床实践和科学实验的总结,科学性高,可读性及实用性强。

作者简介

  朱蕾,主任医师,博导,肺功能室主任,中华呼吸学会肺功能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内科培训专业指导委员会、全国医师定期考核呼吸专业第二届编辑委员会委员,《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评审专家。

  主要从事呼吸病和危重病的医、教、研工作。在国内率先开展无创机械通气技术的系统研究,是国家“八五”攻关课题“发展无创性机械通气预防和治疗肺心病呼吸衰竭技术”和“九五”卫生部重点课题“呼吸衰竭治疗新技术”的主要完成者。率先开展围手术期和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呼吸道管理的系统研究,首次提出肺泡引流和呼吸系统全程引流的概念和实施措施。率先开展心功能不全患者呼吸生理学变化的实验和临床研究,首次提出中心静脉跨壁压的概念,克服了中心静脉压反映血容量的缺陷,证实了机械通气的正性肌力作用。《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心功能不全的实验和临床研究》通过上海市成果鉴定。在肺功能、复杂体液紊乱等方面也取得了系列成果。

章节目录

第一篇

机械通气相关基础知识1

第一章机械通气相关的呼吸系统解剖 / 2

第一节呼吸道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 2

第二节肺与肺泡 / 6第二章呼吸生理 / 7

第一节肺容积和通气功能 / 7

第二节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 / 9

第三节肺的血液循环 / 16

第四节气体在肺内的交换 / 19

第五节呼吸的调节 / 21第三章动脉血气分析 / 23第四章呼吸衰竭 / 27

第一节呼吸衰竭的基本知识 / 27

第二节不同类型呼吸衰竭的特点 / 31第五章机械通气相关性酸碱平衡失调与电解质紊乱 / 33

第一节酸碱与酸碱平衡失调 / 33

第二节机械通气相关性酸碱平衡失调 / 35

第三节机械通气相关性电解质紊乱 / 37第六章氧气疗法 / 39

第一节低氧血症和缺氧 / 39

第二节氧气疗法的临床应用 / 40第二篇

机械通气理论与技术49第七章机械通气的基础理论 / 50

第一节呼吸机的基本结构 / 50

第二节机械通气的基本概念 / 55

第三节机械通气的基本特性 / 59

第四节完成机械通气的基本要求 / 62

第五节机械通气模式 / 63

第六节客观评价新型机械通气模式 / 70

第七节机械通气的参数 / 73

第八节呼吸机的监测 / 75

第九节呼吸机的报警 / 76

第十节呼吸机的临床分类 / 76第八章机械通气的生理学效应 / 77

第一节机械通气对气体交换功能的影响 / 77

第二节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 80

第三节机械通气对呼吸肌的影响 / 85

第四节机械通气对循环功能的影响 / 85

第五节机械通气对胸腔外脏器功能的影响 / 91

第六节机械通气对其他呼吸功能的影响 / 91第九章机械通气装置对呼吸功的影响 / 93第十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95

第一节基本概况和问题 / 95

第二节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 / 96

第三节传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中的问题 / 97

第四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合理诊断 / 104

第五节治疗策略 / 107

第六节典型病例分析 / 109第十一章基础机械通气模式 / 124

第一节容积辅助/控制通气 / 124

第二节定容型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 136

第三节压力支持通气 / 140

第四节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加压力支持通气 / 148

第五节压力辅助/控制通气 / 152

第六节压力控制间歇指令通气 / 159

第七节反比通气 / 160

第八节貌似正比的反比通气 / 162

第九节指令分钟通气 / 163第十二章呼吸机功能和性能的完善 / 165

第一节吸气触发与呼吸机同步 / 165

第二节持续气流、可变气流、按需阀和伺服阀送气 / 170

第三节持续气流 / 171

第四节流量触发 / 172

第五节双水平气道正压和双相气道正压 / 173

第六节成比例通气的理论与技术 / 177

第七节神经调节辅助通气 / 181第十三章内源性呼气末正压 / 185

第一节内源性PEEP测定 / 185

第二节内源性PEEP的发生机制及产生原因 / 186

第三节内源性PEEP的临床意义 / 187

第四节肺过度充气的判断 / 188

第五节内源性PEEP和肺过度充气的处理 / 189第十四章PEEP的作用及合理应用 / 190

第一节CPAP/PEEP阀和PEEP的基本概念 / 190

第二节PEEP的效应 / 190

第三节PEEP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 / 191

第四节PEEP在肺水肿所致低氧血症患者中的应用 / 194

第五节PEEP治疗低氧血症患者时容易忽视的问题 / 194

第六节PEEP对抗PEEPi的特点及要求 / 195

第七节经常被忽视的PEEP作用 / 196

第八节PEEP的不良反应 / 196第十五章机械通气的呼吸生理学基础与策略 / 198

第一节机械通气与组织供氧 / 198

第二节与机械通气有关的力学概念 / 200

第三节压力容积曲线及其临床应用 / 202

第四节吸气相压力容积曲线与机械通气策略的选择 / 209

第五节流量容积曲线与呼吸形式的调节 / 213

第六节允许性高碳酸血症 / 214

第七节自主性通气 / 219第十六章机械通气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 226

第一节机械通气的适应证 / 226

第二节机械通气的禁忌证 / 229第十七章肺大疱和低血压患者的机械通气策略 / 231

第一节机械通气对肺大疱的影响和通气策略的选择 / 231

第二节机械通气对低血压的影响和通气策略的选择 / 232第十八章机械通气的应用技术 / 235

第一节呼吸机的选择 / 235

第二节通气模式的选择原则 / 237

第三节通气参数的调节原则 / 238

第四节初始机械通气 / 240

第五节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的同步 / 241

第六节机械通气的撤离 / 250

第七节机械通气各个环节的常见问题及处理对策 / 251第十九章镇静剂、镇痛剂和肌松剂在ICU的应用 / 255

第一节镇静剂、镇痛剂和肌松剂的应用概述 / 255

第二节镇静剂、镇痛剂、肌松剂及其临床评价 / 255

第三节镇静剂、镇痛剂和肌松剂在机械通气中的合理选用 / 260第二十章机械通气的连接 / 263

第一节机械通气连接概论 / 263

第二节机械通气连接的基本概念 / 263第二十一章无创正压通气 / 268

第一节经面(鼻)罩机械通气的基本知识 / 268

第二节经面(鼻)罩机械通气的同步 / 269

第三节影响经面(鼻)罩机械通气的因素 / 271

第四节经面(鼻)罩机械通气的优点、问题和处理对策 / 274第二十二章经面(鼻)罩机械通气在COPD患者的应用 / 276

第一节COPD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适合无创正压通气 / 276

第二节影响COPD患者无创通气疗效的因素和机械通气的调节 / 277

第三节COPD患者无创通气的其他问题及处理对策 / 278第二十三章非COPD所致呼吸衰竭的无创通气治疗 / 280

第一节常见疾病的无创正压通气 / 280

第二节无创正压通气的扩展 / 283第二十四章BiPAP呼吸机的特点及无创通气时的操作要点 / 285

第一节BiPAP呼吸机的特点 / 285

第二节BiPAP呼吸机的使用要求 / 286第二十五章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管理 / 290

第一节人工气道的类型 / 290

第二节人工气道的管理 / 293

第三节撤机和拔管 / 296第二十六章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 / 297第二十七章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 / 299第二十八章机械通气患者的监测 / 301

第一节危重症监测概论 / 301

第二节机械通气模式和参数的基本监测 / 302

第三节生命体征的监测 / 305

第四节循环功能的监测 / 306

第五节中心静脉压监测的误区及处理对策 / 309

第六节呼吸形式的监测 / 310

第七节血气的监测 / 311

第八节非常规呼吸功能指标的监测 / 317

第九节机械通气时呼吸波形图的监测 / 320

第十节食管内压的监测及临床意义 / 325第二十九章机械通气的撤离技术 / 327

第一节影响机械通气撤机的因素 / 327

第二节机械通气的撤离方法 / 330

第三节自主呼吸试验 / 335

第四节撤离呼吸机的问题、失败原因及处理对策 / 338

第五节停机时气囊的管理 / 342

第六节拔管及拔管后的管理 / 344第三十章非常规呼吸支持技术 / 346

第一节负压通气 / 346

第二节高频通气 / 348

第三节气管内吹气 / 350

第四节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临床应用 / 351

第五节一氧化氮吸入疗法 / 354

第六节液体通气 / 355

第七节氦氧混合气辅助机械通气 / 356

第八节体外氧合疗法 / 356

第九节体位疗法 / 357第三篇

机械通气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359第三十一章神经肌肉疾病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 / 360

第一节中枢神经疾病 / 360

第二节周围神经疾病或肌肉疾病 / 362第三十二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 / 364

第一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基本特点和治疗原则 / 364

第二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 / 364

第三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基本治疗 / 367

第四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 / 369

第五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的撤机 / 374

第六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营养治疗 / 376

第七节COPD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 / 377第三十三章危重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 / 378

第一节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呼吸生理变化 / 378

第二节危重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机械通气选择 / 380

第三节肺过度充气的判断、鉴别与处理 / 382

第四节危重哮喘患者机械通气治疗 / 383

第五节经面罩无创正压通气 / 385

第六节氦氧混合气与机械通气 / 386

第七节重症哮喘的综合治疗 / 386

第八节典型病例分析 / 387

第九节通气参数的调节和评价 / 390第三十四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 / 392

第一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的缺陷 / 392

第二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392

第三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呼吸生理学特点 / 395

第四节机械通气治疗的基本原则 / 398

第五节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 / 398

第六节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的陷阱 / 400

第七节吸入气氧浓度和呼气末正压的关系 / 401

第八节非常规呼吸支持治疗 / 402

第九节综合治疗 / 403第三十五章重症肺炎的机械通气治疗 / 405

第一节重症肺炎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关系 / 405

第二节重症肺炎的病理类型与机械通气治疗 / 405

第三节重症肺炎的局部和全身性反应与综合治疗 / 407第三十六章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 / 409

第一节心源性肺水肿的治疗现状 / 409

第二节心源性肺水肿的病理生理和临床特点 / 409

第三节机械通气的治疗作用 / 411

第四节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水肿 / 413

第五节机械通气在慢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 / 414第三十七章单肺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 / 416

第一节单肺的解剖和生理学特点 / 416

第二节单肺患者的机械通气策略 / 416第三十八章围手术期的呼吸管理 / 419

第一节围手术期的呼吸生理变化 / 419

第二节手术后常见的肺部并发症及处理 / 421

第三节引起肺功能降低的胸部疾病 / 426

第四节与手术有关的主要肺功能参数 / 427

第五节其他影响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的因素 / 428第四篇

机械通气相关综合治疗与管理431第三十九章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支持 / 432

第一节营养支持概况 / 432

第二节呼吸与营养 / 432

第三节机械通气患者的基本营养支持 / 433

第四节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策略 / 440

第五节危重症患者缓解期的营养支持 / 442

第六节撤离机械通气时的营养支持 / 443

第七节难治性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支持 / 444

第八节营养支持与组织氧供的维持 / 444第四十章液体复苏的临床应用与客观评价 / 448

第一节液体复苏的相关概念 / 448

第二节液体复苏的基本内容、问题和处理对策 / 448第四十一章呼吸系统的引流 / 455第四十二章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 / 458

第一节病情观察 / 458

第二节机械通气患者的基础护理 / 459

第三节经面罩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 / 461

第四节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 / 462

第五节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 / 463

第六节呼吸道湿化和吸痰的护理 / 464

第七节机械通气治疗时的护理 / 465

第八节撤离呼吸机的护理 / 466第四十三章呼吸机消毒、保养与维护 / 467

第一节呼吸机的消毒 / 467

第二节呼吸机的保养与维护 / 468参考文献 / 471附录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机械通气相关规范475附录一无创正压通气应用规范 / 476

附录二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管理规范 / 484

附录三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应用规范 / 490

附录四呼吸系统的引流规范 / 492

附录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治规范 / 495

附录六围手术期的呼吸管理规范 / 501

附录七胸部手术的气道管理规范 / 506

机械通气(第4版)是2016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作者。

得书感谢您对《机械通气(第4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哮喘手册(第3版) 电子书
本书是一本权威的哮喘临床工具书。
循证医学(第3版) 电子书
循证医学经典著作。
行为健康(第2版) 电子书
丛书从近年来国家确定的重点防治传染病——血吸虫病、肺结核病、艾滋病、乙肝等入手,并在此基础上,编写适用于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健康丛书。丛书立足于农村居民,并可作为基层公共卫生联络员、乡村医生等人群对农村居民培训的辅导资料。希望该丛书有助于全面提高、普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健康知识,促进新农村建设。
急诊医学(第2版) 电子书
本套教材的编写体现国家关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相关政策,遵从国家卫生健康员会颁布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的总则与细则,结合住培考核大纲(理论和临床实践),精益求精,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毕业后医学教育培训国家精品教材;凸现毕业后教育特色,打造我国毕业后医学教育的“干细胞教材”;体现全面性和规范性,打造具有针对性、实用性、适用性的培训教材。强调创新性、兼顾性,提高可读性,树立大教材观,使教材
急诊医学(第4版) 电子书
本次修订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规划教材29种(含12本专本共用)。本套教材将采用涵盖纸质教材、数字资源以及网络课程、平台功能融为一体的“融合教材”编写模式,坚持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应性,同时注重内容安排合理,深浅适宜,适应成人学历教育教学的需求。注重遵循医药学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规律,体现医药学成人学历教育的特点。在继承和发扬上一版教材基本精神的同时,旨在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