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一本文学色彩浓厚的文学评论、文学研究性学术著作。
内容简介
我国四大古典名剧之一,是我国文学史和戏曲史上的一部杰作,本书将《牡丹亭》整本进行专门研究,探讨汤显祖如何进行《牡丹亭》的创作,兼论其内容、形式、艺术特点、舞台表现等多方面,揭示了汤显祖的文学思想及在《牡丹亭》创作上的成就。
作者简介
作者黄天骥,1934年生,广州人。195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现为教授、博导。出版著作有《冷暖集》《深浅集》《俯仰集》《方圆集》《两厢记创作论》《诗词创作发凡》《周易辨原》《纳兰性德和他的词》《黄天骥自选集》《岭南感旧》《岭南新语》《中大往事》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意趣神色:〈牡丹亭〉创作论》序
开篇
剧坛双星东西辉映
“几令《西厢》减价”
第一章 创作的准备
从“开场白”说起
忙处抛人闲处住
世间只有情难诉
俊得江山助
第二章 创作的素材
从艺术风格说起
民俗素材和故事框架
从话本到剧本
附:杜丽娘慕色还魂
第三章 开端六出的意味
柳梦梅名字的来由
娇莺欲语死水微澜
第四章 谁在“闹学”
从台本戏的命名说起
当行的“引子”
被《诗经》讲动情肠
春香“闹学”的背后
第五章 《劝农》和明代剧坛审美趣味
村歌晓日社鼓春风
顺应天时不顺人情
戏曲的审美传统
文学性与舞台性
第六章 游园的准备
《肃苑》的作用
花面丫头十三四
第七章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何谓“袅晴丝”
一生儿爱好是天然
俺的睡情谁见
何谓“牡丹亭”
花神的意义
第八章 梦醒了无路可走
梦境与人生思考
因梦成戏与潜意识
怎生叫做吃饭
第九章 从《写真》到《悼殇》
绝望中的憧憬
两幅画图的运用
杜母作为“过来人”
一再给道学经典打脸
残生今夜雨中休
第十章 说《冥判》
跳舞的钟馗
“数花”的含义
“冷”和“热”的调剂
第十一章 南粤情痴柳梦梅
“隔”与“不隔”的运用
符号和形体动作
从拾画到叫画
越痴越情不痴不情
第十二章 从玩真到回生
添增色彩的点染
有水无根尚作余香想
凄惶的幽欢
忐忐忑忑的心理描写
特异情景与特异戏路
“回生”现象的本质
第十三章 人间世
怎样看《牡丹亭》的后半部
真是要遵“父母之命”吗
虚虚实实人间何世
第十四章 《圆驾》与创新
“痴而荡”的男子汉
三个回合的交手
岭南特色和柳梦梅
唱尽新词欢不见
收煞
朦胧与清晰
新意、诗意、诗剧、剧诗
妙趣横生与寻常道理
“神”与“色”的运用
附录一 意、趣、神、色——汤显祖的文学思想
附录二 戏曲审美观的传承与超越——青春版《牡丹亭》演出的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意趣神色:牡丹亭创作论是2018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黄天骥。
得书感谢您对《意趣神色:牡丹亭创作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