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若梦

浮生若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学者、文学大师、一代幽默大师林语堂的经典小品文选集。作者以他天赋的幽默才能,极其雍容的文笔,娓娓讲说他的人生哲学。他力求将中国古代的生活智慧同现代工业文明完美的融合起来,成为一种宜于享用的中产阶级的哲学:旷达、温厚、适度、快乐。幽默是他的哲学精髓。在书中,从人类观念,人生态度,直到种种的具体问题,如婚恋、家庭、日常生活、大自然,以及文化方面的享受,无论巨细,都有着酣畅的议论,切当的批评,哲趣的感悟。古今杂糅、说东道西、引经据典、亦庄亦谐,具有酣畅的围炉闲话的风致,充分显示了性灵小品的魔力。

人生在宇宙中之渺小,表现得正像中国的山水画。在山水画里,山水的细微处不易看出,因为已消失在水天的空白中,这时两个微小的人物,坐在月光下闪亮的江流上的小舟里。由那一刹那起,读者就失落在那种气氛中了。

顺乎本真,便心与物游。

当你读到一个人的作品,本能地接受了它,同时感到格外兴奋的话,那位作者我想应是林老所说的你的精神的亲属了。这种兴奋难以言表,但绝不亚于得到一张旅游北欧的机票时的手舞足蹈,也绝不亚于捧着刚授予的优秀学生授章的爱不释手……

文字在林老手中找到了它可以表现无比可爱的舞台。

一杯茶、一本书、一段音乐、一个午后、一种享受……同时脑中的角落里,淡淡地隐藏了对物欲锱铢必较而和文字无缘的那些人的怜悯……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年纪已长的语堂先生,站在台北仰德大道居所的窗前,忆往怀昔,或许更能对浮生有着更深入的知晓和洞悉吧。

林语堂先生学贯中西,著述甚丰,其中的散文、随笔尤为精彩。他极好地杂糅了外国娓语式散文和中国明清性灵小品,另加上林先生本人的天赋气质,他的文字便灵性、幽默了。

作者简介

林语堂(1895年10月3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浮生若梦是2008年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林语堂。

得书感谢您对《浮生若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浮生六记 电子书
《浮生六记》是中国古典散文中最美好的散文,沈复以不事雕琢的语言和纯朴真挚的感情写出了他与挚爱芸娘平凡日子里的诗意栖居。二人一起谈论诗词歌赋,品评李杜诗篇;夜游沧浪亭赏月,感慨宇宙之大而情致不存;结伴去看庙会,芸女扮男装新奇快意;借住仆妇家,种菜养菊,饮酒啖蟹,布衣菜饭,可乐终生。沈复爱好游山玩水,侍弄瓶花,与友人小聚,吟诗作画,一生淡泊名利,潇洒不羁;而芸娘,自制梅花食盒、活屏风,拔钗沽酒,不爱珠
随时的修养2:春野,阳光,众鸟归来 电子书
美国自然文学之父约翰·巴勒斯的经典作品。
人间孤独,却有温度 电子书
本书收录了余秋雨、蒋勋、白先勇、余光中、张晓风等知名作家的散文作品,是一本讲述岁月与生命的散文集。
今天也要好好吃饭:经典版 电子书
蔡澜对各地美食及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食材记录。
女人这东西 电子书
  《女人这东西》是渡边淳一随笔代表作。   书中以医学理论为基础,详细剖析了从青春期到更年期的女性——歇斯底里的女人、说谎的女人、性感缺失的女人、更年期的女人等,在社会角色与情感生活中呈现出的与生俱来的优势与弱点,以及特殊的心理与思维方式。   《女人这东西》是一部解读女性的随笔代表作,一本女性不得不读的人生论、幸福论,一本男性了解异性的自省书、必读书!